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QTc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量60例DCM同步12导联心电图,分析QTd、QTcd变化,并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QTd、QTcd比较,DCM组高于对照组(P<0.01);心源性猝死组高于存活组和进行性心力衰竭死亡组(P<0.05);室性心动过速组显著高于室性早搏组(P<0.05)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而室性早搏组又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NYHAⅢ~Ⅳ级患者高于NYHAⅠ~Ⅱ级患者.QTd>110ms组室速、心源性猝死和NYHAⅢ~Ⅳ级发生率显著高于QTd≤110ms组(P<0.01或P<0.05),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QTd、QTcd与NYHA分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不相关.结论DCM患者存在QTd、QTcd变化,QTd、QTcd的增加可作为预测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敏感指标,也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QTd与NYHA分级相关而与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 (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80例DCM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 (A组 ,40例 )及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治疗组 (B组 ,40例 ) ,B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卡维地洛 10mg ,2次 /d ,疗程 9个月。治疗前后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QTd、QTcd、HR、室性心律失常 (VA )如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 )的发生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B组QTd、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VA )发生率均较A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A组明显提高 (P <0 0 1) ,而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 :DCM患者长期应用卡维地洛可显著降低QTd、QTcd及VA的发生率 ,改善心功能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探讨QTcd与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静脉溶栓的AMI患者63例,分别测量溶栓成功组与失败组QTd,QTcd;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对并发各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d,QTcd进行对照比较。结果63例接受静脉溶栓患者中,39例溶栓成功,24例溶栓失败。成功组治疗前后比较,QTd,QTcd明显减小(P<0.05);失败组治疗前后比较,QTd,QTcd增加(P<0.05)。溶栓治疗后共有34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各型室性心律失常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溶栓治疗成功,可使AMI后QTd、QTcd显著降低。QTcd越大,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机会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徐强  诸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451-1452
目的:研究QT离菜度(QTd)及心室晚电位(VLP)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QTd,其中34例行VLP检测。结果:1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明显延长,VLP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QTd和VLP检测对心肌梗塞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直接和择期PTCA对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照观察直接PTCA和择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d和QTcd的不同影响。方法 :对 3 6例直接PTCA使病变血管血流达TIMI3级的AMI患者 ,测量其术量、术后 2h、48h12导联心电图的QTd和QTcd ,并与 48例择期PTCA的AMI患者比较。同时与 5 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结果 :AMI患者QTd和QTcd对照正常组有显著差异 ,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QTd和QTcd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P <0 0 5 ) ,直接PTCA和择期PTCA两组AMI患者与正常对照组QTd和QTcd均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的QTd和QTcd均有明显的下降 ,但前者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后者 ,两者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不论直接PTCA和择期PTCA均可降低患者QTd和QTcd ,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直接PTCA明显优于择期PTCA。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OT离散度改变及与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 (QTd)改变及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方法 :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测定 6 9例糖尿病患者的QTd、最大QT间期 (QTmax)和经心率校正的QTmax (QTc max) ,同时用Holter监测其心率变异性 (HRV)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并与 6 1例非糖尿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增加 (P <0 0 1) ;②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 5分钟正常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 -index)较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组QTd与每 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SDANN)、SDNN -index存在明显相关性 (P <0 0 5 )。③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而非糖尿病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组QTd较非糖尿病组延长 ,且QTd与植物神经病变和室性心律失常相关 ,QTd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及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48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2组Q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周后QTd、QTcd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QTd、QTc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QTd、QTcd可作为判断抗凝成功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2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 78例患者 ,按溶栓后冠脉有无再通分为再通组 (5 0例 )和未再通组 (2 8例 ) ,测定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 (QTd)、校正的QT离散度 (QTcd) ,并观察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前两组Q T离散度无差异 ,溶栓后QT离散度再通组明显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5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溶栓前再通组与未再通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溶栓后再通组显著低于未再通组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短QTd、QTcd ,改善心肌电稳定性 ,并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54-3755
分别测量65例STEMI患者(观察组)和65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 ̄e),对比分析两组Tp ̄e/QT比值及观察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与Tp ̄e/QT比值的关系。结果观察组QTd、Tp ̄e均明显延长,Tp ̄e/Q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9例(29.2%)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其Tp ̄e/QT比值明显高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Tp ̄e/QT比值监测,对预测STE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SCD重要的预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入院时体表心电图(ECG)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及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QTd、Tp-Te.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两组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 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0.01).结论 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CVA)的影响。[方法]对55例老年AMI患者在发病6h内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AMI溶栓再通组与溶栓非再通组治疗前后QTd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以及两组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7d内CVA事件发生率。[结果]AMI溶栓再通组治疗7d后QTd和QTcd较非再通组显著减少(P〈0.05),非再通组治疗前后QTd、QTe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CVA事件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溶栓非再通组(P〈0.05),非再通组治疗前后CVA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小AMI患者的QTd或QTcd,减少CVA的发生;QTd或QTcd可作为观察溶栓和再灌注效果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6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患者在发病24 h内就诊,并描记首次心电图,分为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现两组QT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均有显著的差异。而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塞分组比较QTd和QTcd未显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肖士桂  刘颖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拉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较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96例,随机分为西拉普利组48例(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加西拉普利治疗)和乐卡地平组48例(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加乐卡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析2组患者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cd并用Hoher记录VA发生的情况.结果 西拉普利组治疗前后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12)ms与(65±9)ms,P<0.05];卡地平组治疗前后QTcd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13)ms 与(74±12)ms,P>0.05].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ms与(74±12)ms,P<0.05].治疗前西拉普利组及乐卡地平组VA恶性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间VA恶性程度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西拉普利治疗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QTcd和VA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CHF患者 80例和 30例健康人作 QTd测量 ,80例 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32例 )和常规治疗组 (48例 ) ,比较 2组治疗前后 QTd的变化。结果  CHF患者的 QTd明显高于健康人 (P<0 .0 1)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 CHF患者的QTd明显缩短 (P<0 .0 1) ;CHF伴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与不伴有者相比 ,QTd明显延长 (P<0 .0 1)。结论  QTd在CHF患者明显延长 ,且能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卡维地洛能缩短 CHF患者 QT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循(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记录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各时间点QTd值和QT离散度校正值(QTcd)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QTd和QTcd较术前显著延长,以术后第1天最显著(P〈0.01)。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均〉80ms。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QTd与QTcd明显延长,提示术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增加,与手术、麻醉有关。QTd有可能作为预测CPB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艳芳  陈素 《新医学》2014,(2):116-118
目的:探讨AMI患者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e)和Tp-e/QT的临床意义。方法AMI 患者(AMI 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100名,AMI 患者又分室性心律失常组(38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62例),对比分析AMI组和对照组及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Tp-e和Tp-e/QT。结果AMI 组的 Tp-e、Tp-e/QT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组Tp-e、Tp-e/QT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Tp-e、Tp-e/QT比健康对照组延长,且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