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积极应用开胸心肺复苏术及必要时现场开胸心肺复苏术(OCCPR)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气管插管控制通气,左前外侧第Ⅳ肋间进胸,膈神经前纵形切开心包,单手按压。结果2004年4月~2009年8月连续对26例停循环时间大于20min患者施行了OCCPR,14例复苏失败;12例恢复循环,其中7例住院死亡,5例完全康复。结论急诊OCCPR对于不宜或闭式复苏术无效的患者仍是一个效果肯定的复苏方法,尽早施行是成功的关键,在充分条件支持下现场早期OCCPR可大大提高胸心穿透开放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社区护士培训心肺复苏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方法抽取珠海市香洲区、高新区、斗门区、金湾区的社区护士138名,按到社区护士培训的次序编设单双号,其中单号为试验组68名,双号为对照组70名。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比较两组对象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两组社区护士心肺复苏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社区护士心肺复苏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P〈0.001;培训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1、技术操作考核成绩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提高社区护士掌握心肺复苏术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达标率明显提高,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技术措施,如何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制定心肺脑复苏术,一直是救援医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专业救援人员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的复苏,既不同于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徒手心肺复苏与隆德大学心肺辅助系统LUCAS(Physio-Control Inc./Jolife AB,瑞典隆德)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心肺复苏提供更好的方法与选择依据。方法 分别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将搜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数据库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 5.3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3次筛选共选出14篇文献,经统计推断得出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后30 d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2,P=0.17),但LUCAS心肺复苏机可能会导致更多患者肋骨骨折(P=0.03)。结论 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心肺复苏机并没有显示出优于人工心肺复苏术良好的效果,而且心肺复苏机对人体的损伤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开始长期对矿山救护队员进行CPR的培训及训练。根据《美国心脏学会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煤炭总医院)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负责讲课,并指导用模拟人实际操作。5年来分批次直接培训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60余支矿山救护队中核心成员500余名,再通过这些救护队核心成员进行基层的培训及演练。2006年起在全国矿山救援竞赛中进行CPR竞赛,本文作者参与第6~8届CPR竞赛的裁判工作。竞赛结果表明,第七和第八届竞赛中CPR操作扣分均显著低于第六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第七、第八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表明,因大部分矿山救援队队员来自矿工,缺乏医学知识,系统培训非常必要,以点带面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猝死指看来貌似健康或病情已稳定的情况下[1,2],在很短时间内患者发生意料不到的、非创伤性或中毒所致的突然死亡.猝死可随时随地发生,大多数猝死者发生在院外,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 h内死亡[3].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 h内[4,5],有关猝死时间, 各家规定不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发病后6 h内死亡者为猝死[6-8].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层官兵对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认知掌握情况及其施救意向,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部队618名基层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官兵对CPR技术知晓率较高,为95.3%,但在真人身上实施过紧急抢救的仅占0.6%,95.5%的基层官兵认为今后有必要继续接受CPR技术的相关培训;学习过程中认为最难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按压深度(56.1%)、按压频率(33.1%)和按压节奏(30.3%),进入部队前已学习过CPR相关理论知识的官兵与初次学习的官兵相比,对于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在判断意识和对CPR技术掌握情况方面有差异(P<0.05),影响其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练习模型缺乏(48.1%);在施救意愿方面,99.8%的官兵选择积极主动的急救行为方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98.4%)、病情判断(90.5%)和给予胸外心脏按压(90.1%),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官兵在行为选择(病情判断、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这三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官兵在行为选择(拨打急救电话)方面存在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对部分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部分社会公众在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前后相关知识的普及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个单位的407人进行3h CPR技能的培训,用问卷调查培训前后有关知识的水平。被调查者男286人、女121人,年龄(31.0±5.0)(20~52)岁,高中学历占4%,大专占40%,本科以上占56%,职业构成:公安干警占13%,小学教师占43%,非医学科研人员占45%。结果培训前被调查人群中15.6%缺乏CPR知识;40.7%主要从电视、报刊获取信息,仅7.2%直接从科普书籍或专业人士处获取信息。许多人甚至自身没有学习的必要。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前后对急救知识的六个关键问题知晓率均显著提高至80%以上(均P〈0.01)。结论社会公众对CPR的知晓率不高,培训后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2004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228例猝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并接回急诊科的猝死患者,整个心肺脑复苏抢救均由同一团队完成,B组120例,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中心的猝死患者;采用自主循环恢复、存活等2项指标,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出院率优于传统复苏组.结论 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连贯,猝死患者预后及转归明显优于传统复苏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的培训效果,加强护理人员对CPR中基础生命支持部分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复苏成功率。方法使用复苏模型、多媒体示教、CPR规范流程相结合的演示模式进行培训,最终理论与实际演示操作皆考核合格者视为通过。结果经过培训后医护人员的CPR急救知识得到提高,CPR操作步骤掌握熟练,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此次CPR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明显提高, CPR的操作步骤愈加熟练,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一、20世纪50年代前,医学科学家就认识到约有1/4的生命是在不该死亡时而失去,但在现场却无有效的复苏技术。60年代初,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诞生,彼得·沙法(Peter Safar,1924-2003)和william B.Kouwenhoven认为,同时进行这两项操作是合理的。不久,沙法教授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基本“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其简便易学,效果可靠,广为传播,“所需一切,只是双手”。本方法所带来的希望是,在美国和欧洲平均每天能挽救近1000例院外猝死患者。半个世纪来,事实证明了CPR的效果[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严肃游戏在心肺复苏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OVID等数据库中关于严肃游戏应用于心肺复苏培训教学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EDpro GDT在线工具评价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等级。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8篇研究,共691名培训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严肃游戏的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形式和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形式对理论考核成绩[SMD=-0.42,95%CI(-1.36,0.53),P=0.39]、技能考核成绩[SMD=-0.76,95%CI(-2.22,0.69),P=0.30]、按压深度[MD=-3.17,95%CI(-0.18,6.53),P=0.06]及按压频率[MD=-0.20,95%CI(-7.29,6.89),P=0.96]的影响,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院外急救心肺复苏效果急救人员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院外急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无锡市急救中心接诊心搏骤停患者并进行心肺复苏的急救医生进行分析,对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资、急救技能、现场组织抢救能力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科以上(含本科)组与本科以下学历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级职称以上组与中级职称以下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年资急救医生组与低年资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组与一般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场组织抢救能力较强急救医生组与现场组织抢救能力一般急救医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医生的学历、职称对心肺复苏效果无影响;高年资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低年资急救医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一般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急救医生;现场组织抢救能力较强的急救医生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现场组织抢救能力一般急救医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救技术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仿真模拟人教学的方法,对60名医学救援专业应届毕业学生,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30名不同专业护士长,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训练。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与培训前做对照。结果培训后受训人员急救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P〈0.05)。理论知识水平同样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5)。仿真模拟人规范化技术操作培训后,对急救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表明:学生、医生和护士长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的仿真模拟教学方式,对不同专业人员的培训具有同等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受训人员实施急救技术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心肺复苏不仅仅是成功地恢复自主循环,其最终目的是恢复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的智能、生活和工作能力,因此脑复苏一直是心肺复苏的热点和难点,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和出院率仍然很低[1].现将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急诊科1例脑复苏成功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西南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对参加重庆市某县卫生技术人员公开招聘的77名县、乡镇医院的基层医务人员边行了一叫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技能操作考试。现将调查与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入职医师心肺复苏(CPR)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使用Resusci Anne QCPR?模拟人,参考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佛山市中医院105名新入职医师进行CPR质量考核,并使用Wireless Skill Reporter?软件收集数据。结果(1)参与考核的新入职医师共105名,CPR考核合格率仅为61.9%。(2)不同性别、专业方向、学位、毕业院校、工作经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类型、接受CPR的培训类型在新入职医师之间的CPR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CPR培训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影响CPR质量的独立因素。参加过CPR培训的新入职医师,其CPR考核的合格率是未参加过培训的59.192倍(OR=59.192, 95%CI:10.854~322.107);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入职医师,其CPR考核的合格率是未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反馈装置对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和远期技能保持的影响。方法研究共纳入142名研究对象,完成2015 AHA指南的单人成人心肺复苏指南的培训。培训完成后所有参与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分组完成后在BLS导师指导下再进行CPR练习,对照组导师主要指导参与者提高CPR质量,反馈组导师除指导参与者提高CPR质量外,还要向参与者讲解反馈装置的使用,直至熟练操作。在完成操作练习后和1个月后组织所有参与者进行无反馈CPR考核。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是通过心肺复苏的正确率平均按压深度、频率、胸廓回弹,按压指数和有效通气来定量。结果142名研究对象均完成此实验。反馈组的CPR培训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反馈组CPR质量较培训即刻后无显著下降,而对照组则有显著下降。结论智能反馈装置有助于提升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和心肺复苏技能的保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白云机场发生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分析,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猝死的复苏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47例机场航站楼和飞机客舱内发生猝死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医务人员到达时间、现场抢救的方法、抢救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现场复苏有效率4.26%,成功率2.13%.结论 心肺复苏开始越早,猝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越好,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公众自救互救培训引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拯救心脏(HS)课程培训对提升心肺复苏(CPR)技能效果分析,从而提高“第一目击者”急救技能。方法 回顾分析淮安市急救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公众自救互救培训100名受训人员(年龄20~45岁)资料。根据接受培训的模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纳入常规公众自救互救培训受训人员;观察组引入HS课程培训受训人员。通过对两组受训人员CPR按压、通气等技能及按压比(CCF值)进行对比,了解两组人员CPR技能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CPR按压合格率为66%、通气合格率为41%,CCF值为45%;对照组CPR按压合格率为82%、通气合格率为65%,CCF值为66%。按压合格率、通气合格率及CCF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引入美国心脏协会HS课程内容,受训公众人员在单项心肺复苏技能操作、CPR考核得分等较常规公众自救互救方面明显提高,CCF值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第一目击者”的救治效率,为后续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