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且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但是由于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对槲皮素的结构进行修饰以期开发出活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衍生物.对槲皮素不同位置甲基化衍生物的半合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简要介绍了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效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存在于中草药中,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具有C6-C3-C6基本碳架结构的类化合物.对近几年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主要从临床应用、药效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几方面来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HIV病毒等多方面具有活性.其进行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药理机制的阐明、构效关系的探索以及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或可为黄酮类的进一步合理应用以及相关新药的开发开辟出一条新的重要途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潜在开发应用价值巨大.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3.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以C6-C3-C6为基本结构骨架,结构亚型多种多样;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从水果、蔬菜到中药中都有发现,生物活性具有多样性,一直是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以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或直接开发成的药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对于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也很活跃,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总结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分离或合成具有更强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的促氧化作用及其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金炎  洪辉  吴晓琴  张英 《中草药》2008,39(12):1905-1909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化学素中的重要类别,其膳食摄入对人体心脑血管保护和健康维护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促氧化作用和细胞毒性。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黄酮类化物促氧化作用与细菌毒性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植物黄酮在天然药物和功能食品领域的靶向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艳  堵锡华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095-1097
目的预测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方法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表征2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最佳子集回归与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化合物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所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灵敏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结论模型具有良好估计能力与稳定性,可用于高效黄嘌呤氧化酶拟制剂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金炎  张英  吴晓琴 《中草药》2008,39(4):623-628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安全、高效的天然抗病毒药物需求的增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的机制以及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UGTlA3催化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考察不同结构参数对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MOPAC-AMl及逐步回归方法对11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UGTlA3催化葡醛酸反应的K。值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所建立的QSMR模型(pKm=-2.20707+0.00256HOF+3、21290Qc5)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结论分子生成热(HOF)和5位C上的静电荷这两个结构参数是影响其葡醛酸结合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对焦虑症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对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内容仍较少且不系统,研究方向仅仅涉及几种神经递质。该文将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的不同作用机制出发,对国内外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类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3D-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QSAR)模型,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1A1(cytochrome P450 1A1,CYP1A1)的抑制活性。方法借助Topomer CoMFA方法开展黄酮类化合物结构-CYP1A1抑制活性构效关系研究;通过体外孵育体系对化合物CYP1A1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开展预测模型验证和优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酮类化合物抑制CYP1A1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构建的3D-QSAR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00,非交互验证系数(r2)为0.9650,外部验证的相关系数(rpred2)为0.9567,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利用该模型预测9种黄酮类化合物的CYP1A1抑制活性,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32 8。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能与CYP1A1空腔内的THR497、ASN222、ASN255、SER116和ASP313等残基形成氢键,影响该类化合物的CYP1A1抑制活性大小。结论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预测能力与稳定性,为设计高活性分子提供理论参考,为新型CYP1A1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酶法糖基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天然药物》2010,(5):389-40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酚类组分,具有多种生理与药理活性。糖基化能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当今新药创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并归纳了不同结构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酶法糖基化修饰的生物转化现状与特点,并从糖的连接位置、数量及种类等方面描述糖基化修饰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黄酮类化合物糖基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结构修饰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整理和介绍。在中国知识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和Medline数据库中,对近20年达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结构修饰进行检索,针对化学法﹑生物转化法﹑组合化学法等3种修饰方法及构效关系进行了综述,通过对玛烷型三萜皂苷进行结构修饰、结构优化,改善了玛烷型三萜皂苷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生物活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毒副作用。不仅扩大了其临床应用的范围,还可以获得众多新化合物,供生物活性筛选,为充分利用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玛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将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文英  张欢欢  吴月国  赵铮蓉  余陈欢 《中草药》2018,49(20):4912-4918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多酚类物质,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黄烷-3-醇、花色素和查耳酮等类,且不同化学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其中抗炎和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预防和治疗肺部炎症疾病的潜在药物。重点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CoMSIA)对29个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与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MRP)MRP1和MRP2的抑制活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u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研究。通过考查不同分子力场组合对CoMSIA建模的影响,获得了对MRP1和MRP2抑制活性起重要作用的分子力场,构建了最优QSAR模型,并探讨了黄酮类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的结构修饰方法。研究结果不仅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指导,也有助于部分探讨MRP1和MRP2的受体结构和含黄酮类中药的协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有不少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舒血管活性与结构间关系的报道,但尚停留在定性构效关系研究阶段,其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结构参数.笔者以RP-HPLC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以大鼠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测定该类化合物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考察其舒血管活性与油水分配系数的关系,为该类化合物的舒血管作用机制研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人UGT1A3催化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考察不同结构参数对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法MOPAC-AM1及逐步回归方法对11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参数和UGT1A3催化葡醛酸反应的Km值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所建立的QSMR模型(pKm=-2.207 07+0.002 56HOF+3.212 90 QC5)具有较好的拟合性。结论分子生成热(HOF)和5位C上的静电荷这两个结构参数是影响其葡醛酸结合活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纂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佟铁光 《中医药学刊》2005,23(2):357-358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目前倍受关注的天然活性产物之一。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抗菌、抗过敏、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同时,从实验中获得大量有关构效关系的信息,应尽快写进(中药化学)的教材中。填补空白。提高教材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SCU)为我国传统中药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以及防治其它类型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现代 药理学研究表明,SCU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靶点的药理作用特点,但其靶点相关分子作用机制并不清楚。近 年来基于生物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药理学,适用于研究多靶点药物作用机制,可以预测药物作用靶点,构 建药物-靶点-疾病的相互作用网络,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线索和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 法,研究探讨黄酮类化合物以及SCU网络药理学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SCU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后续的分子 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近期有文献报道,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表现出抗焦虑作用。另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经肠道菌群代谢为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的酚是黄酮类化合物产生抗焦虑作用的关键,即提示天然小分子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焦虑作用。该文利用Sci Finder数据库,对具有抗焦虑作用的天然小分子酚进行了系统检索(截止2016年6月),总结了其抗焦虑作用特点和机制,根据化学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并对化学结构与抗焦虑作用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天然化合物鞣质、黄酮类和生物碱对逆转录病毒中的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并阐明了这些化合物抑制逆转录酶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