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应答率,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42.0%.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23例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观察病毒学应答、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变化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第24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分别为57.1%、64.2%、64.2%、57.1%。对照组患者RVR、EVR、ETVR、SVR24分别为54.5%、68.2%、63.6%、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8.9%、24.1%、51.7%、3.4%,对照组为65.2%、26.1%、56.5%、4.3%,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血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友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需要严密监控患者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治疗1年,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毒应答及生物化学应答情况。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毒应答(EVR)、完全应答(ETVR)、持续应答(SVR)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生物化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并可长时间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200mg每天3次口服,连用48周;对照组64例采用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连用48周。停药后观察24周,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56.3%;无反应率均为2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相似文献   

5.
卫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54-155
目的观察应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干扰素-α-1b100万U,肌内注射,3次/周;利巴韦林口服,900~1200mg/d;治疗3个月后干扰素治疗剂量改为300万U,肌内注射,3次/周;观察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哌罗欣)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口服,900~1200mg/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应答率、完全应答率、持续应答率以及无应答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哌罗欣)治疗慢性丙肝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有抗病毒应用指征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及停药后24周HCVRNA转阴率及主要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HCVRNA转阴率(97.6%)高于对照组(85.7%),停药后24周治疗组HCVRNA转阴率(95.2%)高于对照组(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血液学不良反应(67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1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联合解毒升白颗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就治于我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实验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组)73例,对照组(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71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持续应答率为53.4%,明显比对照组高,经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经χ2检验,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患者,同时两药合用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方法: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体温等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50μg,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mg,1次/d。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干扰素α-2b,3MIU,3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mg,1次/d。总疗程两组均为48周,停药后再观察24周。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表现基本一致,其体征和症状为疲乏、不适、发热、恶心、血小板减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重组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陈平钰  马爱霞 《中国药物评价》2014,31(6):345-349,355
目的:系统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基于中国人群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数据库2004~2014年公开发表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国内临床试验,以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获得率作为临床结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VR获得率有显著差异,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SVR获得率有显著差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组SVR获得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获得率。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更具有效性,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何妍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34-43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88例,其中自身抗体阳性者46例,自身抗体阴性者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3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隔1日注射1次,同时给予利巴韦林800mg,每日一次,口服。总治疗疗程为48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和抗病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身抗体阳性组治疗结束时(48周)生化学应答与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3.91%和73.91%)明显高于阴性组(50.00%和45.23%),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伴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提供有效地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8例给予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比较2组病毒学及生化应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明显升高,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疗程结束及随访24周时,试验组仍保持较高的生化应答率(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病毒应答和生化应答,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丙肝病例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派罗欣组30例,常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派罗欣组持续应答率69.29%,常规治疗组持续应答率52.15%两组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应用普通干扰素常规组终点应答率50.00%显著低于派罗欣组85.69%;持续应答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派罗欣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疗效更为确切,与普通干扰素比较安全性相当,并且具有使用方便每周一次,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乙酰谷酰胺、纳洛酮联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疗效。方法乙脑患儿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乙酰谷酰胺静脉滴注,疗程7~10d,平均6.2d;纳洛酮0.01~0.03mg/kg静脉滴注,平均用药3次。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症状、减少后遗症与病死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乙酰谷酰胺、纳洛酮联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可以提高治愈好转率和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冯颖 《中国医药》2013,8(8):1124-1125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病毒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丙型肝炎病毒1b型感染的长效干扰素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次,1次/周)和非1b型感染的普通干扰素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α-2b,5 mIU/次,隔日1次),2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和随访中检测患者血浆丙型肝炎病毒RNA和ALT水平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比较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长效干扰素组与普通干扰素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者分别为30例(46.2%)和41例(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效干扰素组肝功能异常者10例(15.4%),普通干扰素组有8例(14.5%),2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1b型感染患者的疗效不理想,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主要影响治疗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派罗欣,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周期均为48周,期间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临床治疗观察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存在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良好,使用方便,依从性强。  相似文献   

16.
戴学虎  姜英  戴斐 《中国医药》2012,7(12):1583-1584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利巴韦林和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完全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和喜炎平静脉滴注,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薄芝糖肽注射液2ml溶人5%葡萄糖液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均治疗5d。结果治疗5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60/60),对照组为86.7%(52/60)。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热退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0.7)d比(3.0±1.2)d,(2.8±0.6)d比(3.6±0.9)d,(2.2±0.8)d比(3.9±0.8)d,均P〈0.01]。结论薄芝糖肽联合利巴韦林和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青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老年CH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成年CHC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同时口服RBV片300-400 mg/次、3次/日,均用药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老年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抑郁或焦虑、腹胀、心电图异常等4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PEG-IFNα-2a和RBV联用治疗老年CHC有效,但必须重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波普瑞韦(boceprevir,BOC)和替拉瑞韦(telaprevir,TVR)均为丙型肝炎病毒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与现行的CHC的标准治疗方案比较,BOC或TV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的三联疗法可大大提高初治病人的持久病毒应答率,且对既往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效的病人也有较好的疗效。BOC和TVR的三联疗法比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说,BOC和TVR的临床应用,使基因1型CHC的治疗进入新纪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溴索和利巴韦林联合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止喘、去痰、氧疗、气道管理、对症处理等)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和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予微波治疗仪对肺部进行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9.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氨溴索和利巴韦林联合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比常规治疗,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恢复快,能缩病程及住院时间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treatment resulted in fewer incidences of depression and flu-like symptoms than that of standard interferon/ribavirin, whereas peginterferon alfa-2b/ribavirin and standard interferon/ribavirin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milar incidences of these adverse events (AEs).
Aim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in genotype 1-infected patients treated for up to 12 weeks with peginterferon alfa-2b/ribavirin but not achieving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EVR) (non-EVR) or nontolerant (NT) because of depression, fatigue, flu-like symptoms, or injection-site reactions.
Methods  Nontolerants were treated for an additional 36 weeks and non-EVRs for an additional 60 weeks with peginterferon alfa-2a (180 μg/week)/ribavirin (1000/1200 mg/day). Patients with detectable HCV RNA after 12 weeks were discontinued.
Results  Of 25 NTs, 23 (92%) were HCV-RNA negative after 12 weeks on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and 14 (56%) achieved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Of 32 non-EVRs to peginterferon alfa-2b/ribavirin, four (13%) achieved EVR with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and one (3%) achieved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Four non-EVRs and 0 NTs were withdrawn for AEs; 26 (81%) and 24 (96%), respectively, completed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treatment or were withdrawn for insufficient response at week 12. In NTs, depression, fatigue, flu-like symptoms, and injection-site reactions declined during treatment.
Conclusion  Most patients who did not tolerate peginterferon alfa-2b/ribavirin because of AEs, and who completed the full 36-week course of peginterferon alfa-2a/ribavirin treatment, achieved 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