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年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87眼儿童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首发表现、眼部及眼外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7:1,平均年龄9.8岁,初诊以视力下降为主诉42例(占84%),出现角膜带状变性40眼(46%)、并发白内障42眼(48.2%)、继发青光眼11眼(12.6%),FFA检查表现为弥漫性视网膜微血管渗漏20例(占48.8%),黄斑区毛细血管扩张、渗漏,晚期黄斑囊样水肿13例(31.7%),42例患者给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葡萄膜炎临床特点为发病隐匿,多表现为慢性葡萄膜炎,易误诊、漏诊及出现并发症。根据葡萄膜炎的病因种类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一群患有Bechets葡萄膜炎的土耳其患者的人群和临床特点、眼部表现、并发症、视力预后及治疗情况。比较男性与女性的视力预后及1990年前就诊与1990年后就诊的视力预后。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方法:对在1980~1998年间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医学院眼科葡萄膜病中心就诊的880例(1567只眼)Bechets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Bechets学组对该病的诊断标准。搜集患者的性别、葡萄膜炎发病时年龄、眼部表现、眼部并发症、视力及接受系统治疗的资料。结果:患者中男性599例(占68%),女性281例(占32%)。葡萄膜炎平均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3.
背景和目的:评价葡萄膜炎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效果。患者及方法:在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IOL植入术的患者中,回顾31例葡萄膜炎患者(14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平均年龄49.8岁,极差26~71岁)37眼的病历记录。记录数据包括年龄、性别、IOL类型、治疗方式、最终视力结果及并发症。结果:全葡萄膜炎16例(51.6%)、前部葡萄膜炎9例(29.0%)、后部葡萄膜炎5例(16.1%)及中间部葡萄膜炎1例(3.3%)。术后6月,32眼(86.5%)达到20/40以上的最佳矫正视力,22眼(59.5%)视力达到20/20。5眼(13.5%)因后节病变术后视力提高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S伴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AS伴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34.994±8.28)岁,其中男性占85.37%,HLA-B27阳性率为87.80%,葡萄膜炎评分(5.56±2.04)分。经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药物及眼科局部用药后,患者葡萄膜炎症状缓解,视力提高,眼部炎症消失,腰痛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单侧受累为主,大部分患者HLA-B27阳性,及时有效治疗疗效确切,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分析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复发、黄斑水肿和需行激光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39例39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观察并记录视力变化、葡萄膜炎反应、黄斑水肿和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第一次及最后一次复查视力较术前均提高(P〈0.001);术后3个月女性葡萄膜炎并发瞳孔后粘连的几率较男性高(P〈0.05);术后发生葡萄膜炎的患眼黄斑水肿发生率也较高(P〈0.05);需行YAG激光后囊切开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55岁的患者中较高(P〈0.05),而术前全身应用激素和使用三片式硅凝胶人工晶体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P〈0.05)。结论绝大部分患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鉴别可能引起术后葡萄膜炎反应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如术前预防性、术后高频率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有选择地植入人工晶体等,均能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邓朝生 《当代医学》2011,17(8):121-12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于眼科的46例(4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各种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43例(93.5%)患者均术前视力有所提高。术后6个月,39例(84.8%)患者裸眼视力≥0.5,4例(8.7%)患者裸眼视力为0.3~0.4,2例(4.3%)患者裸眼视力为0.1~0.2,1例(2.2%)患者裸眼视力〈0.1。结论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具术后炎证反应轻、视力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致葡萄膜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4眼眼球钝挫伤所致葡萄膜炎患进行分析(平均年龄22.5岁,男性21例占95.45%,女性1例占4.55%),20例占83.3%,双眼2例占16.5%。视力0.8-0.510眼,0.3-0.111眼,小于0.13眼。全部患诊断明确后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散瞳等治疗。结果:22例24眼(100%)症状消失,13眼(54.17%)体征消失,裸眼视力大于等于1.04眼(16.67%),0.5-0.914眼(58.33%),0.1-0.37眼(29.17%),小于0.11眼(4.17%)。结论:眼球钝挫伤致葡萄膜炎主要是由于伤后前列腺素增加和组织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介质及一些炎性因子被启动、激活、释放所致。伤后须注意早期眼部体征,及时诊断、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消炎痛及散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施行玻璃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根据情况联合注气(C3F8)或硅油注入术,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l,TA)。术后全身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5年,22眼视网膜复位良好,21眼视力较术前有增进,1眼与术前无明显差别,但是视网膜平复,未见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及明显的增生膜。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激素是治疗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注入适量TA,TA可以缓慢释放,相当于在玻璃体腔内注入缓释激素,有利于预防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及增生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激素在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50例(5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在患者术前及术后均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均得到显著改善,最佳矫正视力≥1.0的有6只眼(12.0%),0.5~1.0的有23只眼(46.0%),0.1~0.5的有16只眼(32.0%),≤0.1的有5只眼(10.0%)。结论:环磷酰胺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眼部受累的Behcet(BD)中,确定与不可逆视力损害进展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57例存在眼内炎症的BD患者,均为首次出现眼部症状,在本院连续随访5-10年。对其性别、发生葡萄膜炎的年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BD、HLA—B51、末次缓解期的最终视力、年平均发作次数、伴前房大量积脓的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表现、严重玻璃体混浊阻碍对视网膜血管的观察、播散性视网膜血管炎及血管弓之间的出血性渗出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均发作次数、是否存在严重的玻璃体混浊以及视网膜血管弓之间的渗出在视力达到或大于20/200的患者中有明显不同,其他因素则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84眼)急性前葡萄膜炎行糖皮质激素滴眼治疗,观察治疗后病情恢复、视力、眼压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糖皮质激素滴眼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少,治愈39例(62眼),好转9例(15眼),无效4例(7眼),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滴跟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能有效地减少视力降低的发生,该项技术操作简单、I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弓形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12例弓形体性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眼受累者4例,双眼受累者8例;视力低下有19只眼,程度严重且不能矫正。12例20只眼均表现为局限性葡萄膜炎眼底改变,病变位于黄斑区者15只眼,黄斑上方者1只眼,位于视乳头周围者4只眼。12例患者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查均为阳性。结论弓形体性葡萄膜炎发病年龄小,多为双眼发病,病变位于黄斑区,视力受损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误区和可能原因。方法:收集1999-2004年在我院就诊的208例患者(286只眼)的完整资料,归纳分析及其治疗资料,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治疗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208例(286只眼)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滴眼数,结膜下或球后注射数及全身应用例数的使用率分别为99.0%,77.3%及89.9%,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中静脉输液者占72.3%。VKH病(28例),前葡萄膜炎(58例)患者的既往治疗情况显示:糖皮质激素应用存在着大剂量滥用或滴眼剂使用不当的现象。208例葡萄膜炎患者中仅8例应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结论:内源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尤其是VKH病,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途径,剂量及治疗时间应根据葡萄膜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而定;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活体共焦显微镜(IVCM)检查,评估不同亚型葡萄膜炎患者其角膜后沉着物(KP)的多样性。方法:通过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33例患者的K P。这些患者均来自一个治疗免疫相关性和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专业机构,该机构中接诊的患者包括H 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类肉瘤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青少年慢性关节炎、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炎、眼部弓形体病及特发性葡萄膜炎。图像摄取后行实时数字化分析。结果:研究中检查33例患者的42只眼。年龄为22~84岁,珔x=49.4岁,女性17例(占52%),男性16例(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部Behcet并发症的疗效。患者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间的15例土耳其SamsunOndokuzMayis大学医学院眼科系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Behcet患者的20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9例男性,6例女性,手术时的平均年龄31.0±1.8(21~44)岁]。对所有患者的术后视力、葡萄膜炎的病程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指征:玻璃体混浊10只眼(50%),黄斑囊样水肿5只眼(25%),视网膜前膜3只眼(15%),玻璃体出血2只眼(10%)。术后最终随访结果,20只眼中有10只眼(50%)Snellen视力的提高≥2行。黄斑囊样水肿的5只眼中有3只眼…  相似文献   

16.
章立新 《河北医学》2001,7(7):644-645
中间葡萄膜炎临床上为较少见的葡萄膜炎 ,好发于青壮年 ,病程长 ,易并发白内障 ,引起视功能障碍。对中间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保守治疗 ,降低了青壮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教学医院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采用了手术治疗 11例 (19只眼 )中间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本组 11例 (19只眼 ) ,其中男性 8例(15只眼 ) ,女性 3例 (4只眼 )。年龄 19~ 4 2岁 ,平均31.2岁。均住院手术。术后随访 3~ 12月 ,平均 6 .5月。1.2 眼部情况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以往经过检眼镜和三面镜…  相似文献   

17.
汤静  韩宇  蒲一民 《西部医学》2010,22(8):1499-1500
目的探讨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静脉滴注或口服阿昔洛韦,0.15%更昔洛韦眼凝胶滴眼、散瞳,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下使用激素治疗。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溃疡愈合情况,治愈时间。随访3个月。结果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后药物治疗3天全部改善临床症状,7天浅层溃疡愈合,14-21天中层溃疡愈合,30-35天深层溃疡愈合,40天角膜溃疡小穿孔2眼愈合。32眼治愈29眼,治愈率91%,好转2眼,平均治愈时间16.3天。随访3个月,4眼复发。结论佩戴软性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激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溃疡型)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葡萄膜炎2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和目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眼科治疗的各类葡萄膜炎病例223例(401只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在223例葡萄膜炎患者中,病因不明者134例(60.09%),出现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有159例(71.30%)。采用糖皮质激素散瞳,非甾体类消炎药及免疫增强剂等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其并发症和合并症,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但治疗后失明和低视力共221眼(55.11%)。结论葡萄膜炎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目前治疗仍较困难,视力康复不容乐观,及时诊治葡萄膜炎所致的盲和低视力大多可防可治。  相似文献   

19.
李相军  王桂云  隋桂琴  左玲 《当代医学》2011,17(23):105-105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三年间收治的年龄〉60岁,24例(24眼)高度近视(近视度数〉10.0D,眼轴长〉28mm)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24例(24眼)患者;男性3例(3眼),女性21例(21眼),患者24例中23眼有黄斑裂孔。一次性手术解剖复位21眼,复位率为87.5%。复发视网膜脱离3眼,行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6眼,视力在0.01及以上4眼。结论老年人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常伴有黄斑裂孔,多发生于老年女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目前是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伴有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但部分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且术后视力恢复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两例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角膜病变并伴随前葡萄膜炎的病例。设计:观察性病例报道。方法:1例47岁男性和1例50岁女性患者在LASIK术后发生失明和角膜病变并伴随急性前葡萄膜炎。结果:47岁男性患者,因低度近视行LA SIK手术后在角膜瓣接触面形成瓣间液体囊袋,而50岁女性患者,由于远视行LA SIK手术后,在角膜瓣接触面无液体积聚,但发生明显的皮片水肿。结论:两病例说明在LA SIK术后,发生急性角膜液体积聚合并急性前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是LASIK术后角膜并发症中威胁视力的一个危险因素。眼葡萄膜炎相关皮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