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甜蜜本南瓜瓤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甜蜜本南瓜的瓤中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28%。结论研究表明其中棕榈酸乙酯含量最高(22.68%),其次为亚麻酸乙酯(15.57%)。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甜蜜本南瓜籽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甜蜜本南瓜籽中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6.34%。结论棕榈酸乙酯含量最高,占总成分的24.52%,其次为[R,R]-2,3-丁二醇(14.30%)、亚油酸乙酯(11.67%)。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桃花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桃花中鉴定出27个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46%。[结论]桃花中主要成分为亚麻醇(57.72%)、棕榈酸(24.03%)、环己烷(4.04%)、硬脂酸(3.08%)、二十一烷(2.88%)及植物醇(2.01%)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针菇脂溶性成分。[方法]用石油醚浸提金针菇中的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金针菇中鉴定出19种脂溶性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7.80%。其中,芳香酚类1种(占总峰面积的0.10%),酸类6种(占总峰面积的70.80%),醇类5种(占总峰面积的8.23%),酯类5种(占总峰面积的2.90%),烷烃类2种(占总峰面积的5.76%)。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占总峰面积的55.67%)和棕榈酸(占总峰面积的11.29%)。[结论]亚油酸和棕榈酸是金针菇的主要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甜蜜本南瓜肉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甜蜜本南瓜的肉中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59%。结论研究表明其挥发性成分中吡喃酮含量最高(14.87%),其次为棕榈酸(13.20%)等。  相似文献   

6.
细叶黑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8%。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226%)、亚油酸(14.941%)、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13.48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酯(12.38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53.84%.主要化学成分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17.490)、十六烷(10.478)、石竹烯(3.566)、柏木脑(3.53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果上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为进一步开发贵州民族药物果上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米口袋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米口袋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米口袋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柱色谱法从米口袋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质谱图用NIST98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鉴定各种成分,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7个峰,鉴定了其中8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325%。结论:米口袋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9,12-(Z,Z)-十八二烯酸乙酯(20.843%)、十六酸乙酯(19.324%)、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7.016%)、3,7,11,15-四甲基-1-十六烯-3-醇(5.430%)、9,12,15-(Z,Z,Z)-十八三烯酸乙酯(5.078%)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为砂仁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药效各异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冷冻干燥新鲜阳春砂仁的果实和根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燥种子团、果皮以及根茎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按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挥发性成分中总共分析鉴定了120种组分,包括种子团30种、果皮63种、根茎70种,三者共有成分仅有10种;种子团和果皮中酯类成分百分含量最高,分别为52.5%、42.09%;根茎中的烃类成分含量最高,为39.32%;种子团、果皮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中,乙酸龙脑酯的含量分别为52.46%、40.35%和18.34%。结论:阳春砂仁种子团、果皮及根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为三者的药效各异性以及根茎和果皮的资源再利用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肉桂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桂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6个化学成分,其中21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80.67%。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14个,以桂皮醛含量最高(41.86%),其次是棕榈酸(7.66%)、亚麻酸(7.65%)、甲氧基肉桂酸乙酯(5.36%)、d-杜松烯(2.82%)、亚油酸(2.22%)、香豆素(2.14%)、肉桂醛(1.92%)、丹皮酚(1.87%)、油酸(1.71%)、α-蒎烯(1.49%)、α-毕橙茄醇(1.48%)、去氢白菖烯(1.40%)和苯丙醛(1.09%)。结论肉桂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芳香醛类、芳香酯类、脂肪酸类和萜类化合物为主,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