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秋燕  袁青 《中医药通报》2006,5(4):37-39, 51
通过在针灸临床中对针刺心理效应及临床应用的探讨,指出提高针刺心理效应的重要性。对医者应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患者则应调整其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刺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的干预手段,对多种疾病有效,特别在治疗痛证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其效果也被越来越多的试验所证实;但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大样本安慰针刺对照试验,显示针刺效应与安慰针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对照试验中安慰针刺的设置合理性是影响针刺研究水平的关键,也是临床试验的难点。此文分析安慰针刺效应的相关机制及使用现状,提出在进行安慰针刺设置时应综合考虑特定治疗作用最小化、受试者期望值一致化的因素,使针刺的特异治疗效应被国际认可。  相似文献   

3.
提插补泻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补泻方法的刺激参数,为临床应用针刺补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提插补泻临床常用手法,在健康人体曲池穴给予一定量化的针刺手法,以穴位皮肤温度为观察指标,观察针刺手法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针刺曲池穴后,提插补法组对同侧商阳穴皮肤影响以升温效应为主,提插泻法变化不大;提插补法组和提插泻法组均使对侧少商穴皮肤温度升高。结论:不同针刺补泻手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有不同的影响,针刺后穴位皮肤温度的变化不仅具有特刊经性,而且具有全身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利用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定量显示脑白质结构重塑的一项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直观可视、可重复、可量化的优势,被逐渐用于针刺效应的研究。现就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针刺穴位效应特异性、针刺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进而从针刺时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定量变化,揭示针刺作用效应的中枢机制,为针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5.
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刚启  魏峰 《江苏中医》1993,14(10):20-23
本文对对近10年来有关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诸因素的研究作了综述,冀以提示各影响因素的考察对针刺治疗中风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重要性。认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影响针刺治疗中风效应的有关,理中因素内、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探讨,进而研究其最佳组合规律和方法,应是今后针刺治疗中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探索P物质与针刺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近30多年来P物质与针刺效应的研究进展。发现20世纪末,P物质主要集中在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和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21世纪后,P物质在针灸作用中的研究仍以针刺镇痛和信息传递为主,基于以往的基础研究,本时期的研究更偏向于临床应用的机制研究,除此之外还发现P物质在针刺免疫调节、胃肠运动调节、神经保护、抗缺血、抗哮喘等方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希言 《中国针灸》2002,22(9):10-18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相似文献   

8.
潘萍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66-2068
通过对经脉线自身特性及肥大细胞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健康家免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损毁SCN对电针调节胃电的影响,探讨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目的:研究SCN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在6个时段内观察损毁SCN前后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的影响。结果:健康家免胃电频率的峰值在13时,谷值在17时,振幅的峰值在09时,谷值在21时,针刺可降低频率和振幅的峰值,升高二者的谷值;损毁SCN后,胃电频率的峰值在01时,谷值在05时和21时,振幅峰值在09时,谷值在05时,针刺只能降低频率和升高振幅。结论:健康家兔的胃电存在昼夜节律,受SCN调控:针刺能双向调节胃电.SCN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的医疗实践,已充分证明了针刺防治胃病疗效可靠。而针灸处方在针刺防治胃病疗效的诸因素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历代医家对针灸临床选穴都非常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整理近10年来针灸治疗胃病的文献,从针灸治疗胃病的临床选穴角度,尤其是现代配伍研究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针刺治神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从治神的含义、医者治神、患者治神以及治神状态等4个方面,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治神是要求医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接诊和治疗患者,在获取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医生营造一种使医患双方身心皆处于有利于针刺疗效产生的良好治疗氛围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姜晓涵  焦召华  李志道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51-1254
探讨影响针感强弱的因素、驾驭针感强弱的方法以及“驾驭针感法”在针刺治疗失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李志道教授认为,针感的强弱与传导控制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因素。在治疗中,医者应依据患者体质、病情和对针刺的耐受程度,在反复沟通和试探的基础上调整出强弱适宜的针感,选择性地使针感传导至相应病所,方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针灸时针刺敏感度的强弱与临床疗效有密切关系。阐明了针刺的敏感度除有个体差异外,还与人体的胖瘦、病位的深浅、年龄的大小、针刺的手法和腧穴配伍以及针刺疗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刘臣 《中国针灸》2005,25(10):737-739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探讨影响针灸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的因素.方法:从针灸的适应证、经络及穴位选择、刺灸方法选择、发病的时间规律、治标与治本、得气、针药结合、治疗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疗效评价等方面总结影响疗效的因素.结论:慢性胆囊炎的针灸治疗充分体现了针灸疗法的特点和复杂性,只有具体分析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假性球麻痹即中枢性延髓麻痹,是中风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可出现强哭强笑及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如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取得了肯定理想的疗效,研讨中风后假性球麻痹针刺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多个方面总结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优先途径,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颀  周巍  张春梅 《中国针灸》2007,27(10):773-776
讨论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需注意的5个方面。一是得气:得气是针刺取效的重要因素,头针针感应以医者指下有"如鱼吞钩"般的吸针感为主;二是针刺手法:手法的选择宜以找到适宜的针感、传导方向及强度为准则;三是有效刺激量:只有当腧穴的刺激量强度与患者体内的感应状态相匹配时,才能发生能量共振,出现最佳治疗效果;四是治疗时机:中风偏瘫康复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早期使用头针治疗;五是康复训练:头针治疗中风偏瘫需要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两者结合起了正相干性效应。临证中注意这5方面问题,可以巩固和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马民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589-590
腧穴是气血灌注和转输的场所,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刺的治疗点。针刺过程中,人体内气血运行规律可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而发生不同改变。说明腧穴作为物质的存在,其功能既受时间的影响又受空间变化的制约,从而使腧穴在不同针刺时间和不同针刺方向上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因而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掌握腧穴在时空变化方面的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进一步认识腧穴本质。  相似文献   

18.
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智龙 《中国针灸》2005,25(12):867-869
石学敏院士强调神在针术中的运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并提出神之所在、所主、所病、所治,从神的生理、病理、治疗上剖析了神的内涵,形成了其治神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Chen ZL  Guo Y 《中国针灸》2011,31(5):455-458
依据标准化理论及方法,结合中医针灸的标准化现状及特点,研究了针灸标准化过程中的八大关系.即:针灸标准是从不同的个人经验中所概括出的共性,针灸标准的制定不能束缚个人经验的发挥;古典文献是制定中医针灸标准的主要依据,现代研究是针灸标准化活动发展的基础;针灸标准的制定必须强调适用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标准内部及不同标准之间应协调统一;针灸国家标准的制定编写必须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家标准是基础,国际标准是目标;针灸标准化是建立针灸的"最佳秩序",为最终"取得最佳效益",提高临床疗效服务;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高于标准文件,目前的针灸标准基本是推荐性标准;针灸标准化应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6例,按中医辩证,分型施以针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胃镜、体表胃电图、胃酸和胃蛋白酶、血中胃泌素、血中前列腺素E及胃粘膜胃泌素细胞等理化指标检查.结果: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显效好转率达97.2%,临床症状消失率达97.0%.治疗后可使患者血中前列腺素E等防御性因子增强,使患者从胃内低酸转向正常状态,胃动力功能增强,胃电图幅值回升,并可促使胃泌素释放,有利于胃酸的分泌.结论: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简便经济,无副作用,见效快,疗效肯定,可重复性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