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2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 患者椎体高度,后凸角,椎体移位均明显改善,效果良好,2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CD HORIZON^TMM8万向螺钉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多用途新器械,可用于严重胸腰段骨折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AF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808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434例,爆裂型骨折217例,骨折脱位型157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172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1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11例。结果经1-6年随访,根据手术前后X线摄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8%,术后96%。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3%,术后98%。Coob角术前23^o,术后降为2^o,完全性神经损伤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30例,无恢复23例,不完全神经损伤完全恢复73例,大部分恢复38例。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内固定的良好器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对1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胸腰椎前路Kaneda器内固定。结果:13例获得13-72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4例获得2级改善,8例获得1级改善,1例完全截瘫无改善。结论:胸腰椎爆理解骨折并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Kaneda内固定,重建脊柱,固定高度稳定,脊柱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性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特点及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例完全性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损伤节段分别为8例T_(10)-T_(11)、7例T_(11)-T_(12)、2例T_(12)-L_1、3例L_1-L_2;其中单纯脱位者8例,合并四肢骨折12例、肺挫伤10例、腹腔脏器损伤7例、失血或创伤性休克7例、颅脑损伤5例;术前MMT肌力分级0级9例,Ⅰ级11例。20例患者均在合并症处理稳定的基础上,予以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脱位椎体完全复位率为85.00%,另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严重导致复位仍不完全。术后4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局部缝合、加压包扎后康复;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置后得以痊愈。20例术后7 d、12个月的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9例MMT肌力分级为0级者,术后均未恢复;11例Ⅰ级者,1例术后恢复至Ⅱ级,5例恢复至Ⅲ级,5例未恢复。9例ASIA分级为A级者术后均未改善;11例B级者,5例术后恢复至C级,6例未恢复。所有患者骨折均在术后12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无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结论完全性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损伤严重,且多伴有复合伤;经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操作简便,术后恢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侧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侧前路减压及髂骨、肋骨、钛网植骨加Z—plate、Kaneda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经平均13个月随访,术后脊柱序列及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椎管无占位,植骨融合良好,无继发性后凸畸形发生,无钢板、螺丝钉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侧前路手术可一期实现椎管前方减压.且直接、彻底,使神经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Z—plate、Kaneda内固定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可以对椎体间支撑和对植骨加压,促进植骨融合,适合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爆裂骨折椎管的自发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后椎管的自发重建过程。方法14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经手术方法稳定相邻椎体,对突入椎管内的骨块采用保守疗法。术前及术后l、3、6和12个月定期行爆裂椎体的cT扫描,利用Ushikata360CII+测量仪测量不同阶段椎管横截面积内骨块的占有率,观察椎管的自然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椎管重建发生在伤后12个月内,平均骨块占有率由伤时的47.8%±13.6%降至最后随访时的27.2%±8.1%。椎管容积恢复的比率与伤时突出物的大小成正比,骨块的部位与椎管容积的改善无关,重建不受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如果椎体稳定则椎管有一定重塑形的能力,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亚急性进行性上升性瘫痪(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出现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1年11月收治的3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9例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程转归、手术探查所见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于受伤后24h。。72h瘫痪平面开始上升,持续进展l-2周后稳定于某一平面,上升到C5脊髓平面1例、C7 1例、T2 2例、T4 1例、T6-T7 1例、T7-T8 2例、T10 1例。9例均由不完全性瘫痪发展为完全性截瘫。二次手术探查时发现其肉眼病理变化为:脑脊液明显减少或消失,骨折平面以上的长段脊髓呈紫绀色缺血坏死状改变,脊髓萎陷变细,搏动消失。随访5个月-3年,1例随访5个月瘫痪无恢复,6例于伤后1-2.5年死于各种并发症,2例存活超过3年者瘫痪平面和程度无改善。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进行性瘫痪平面上升的发生率约2.3%,预后差,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上升性脊髓缺血性坏死所致。  相似文献   

8.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内固定临床价值。方法从1992年1月~2006年6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压迫脊髓前方109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应用Armstrong钢板固定21例,Kaneda装置11例,Ventro-fix系统32例,MAC系统36例,Z-plate 2例,ATLP 7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9例,全瘫未恢复;其余100例不全瘫中,恢复至B级2例,C级23例,D级39例,E级36例。植骨平均3.5个月愈合。结论有指征的条件下,前路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0.
经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Wiltse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手术治疗的53例无明显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3例,女10例,平均41岁(19~62岁)。节段分布:T116例,T1211例,L122例,L214例。其中28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5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部塌陷程度的变化以及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还是在腰背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改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两种入路在伤椎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正中矢径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相同的整复效果,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有限切口在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胸腰段骨折前路手术中采用有限切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严重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不是常规采用高于伤椎二位肋骨的胸腹联合切口,而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术前通过X线平片、CT和/或MRI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脊髓受压情况等,确认导致脊髓神经压迫或损伤的致压物来自硬膜囊前方的椎体碎骨折块及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作为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结果]采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段骨折34例,均无术中并发症,出血量300—800ml,平均600ml,手术时间120—150min。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无脊髓再损伤病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有限的胸腰段骨折前路入路操作技术,可减少对患者肺功能的严重影响,减轻前路手术创伤,为患者顺利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12月以来,本科采用脊往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共治疗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截瘫8例,随访1~1.5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作者体会到本手术方法行椎管前方减压方便、彻底,Kaneda内固定后脊往稳定性好,又只固定三个椎体,术后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骨折并截瘫的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前路减压和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路减压Kaneda器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胸腰椎骨折伴截瘫38例,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获随访的33例中,除2例胸椎损伤(T6、T10)并完全截瘫、2例脊髓横断无改善外,余均有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具有直视下直接切除致压物,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保留了后柱的完整性,重建了中柱的连续性,使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得以一次完成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骨折推体,结合前路经胸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32例。结果 32例均能耐受手术,并获6~24个月的随访,X线片复查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后突角消失,RF或AF螺钉无松动断裂,CT复查椎管减压彻底。32例均在术后2~4周内恢复排尿功能,6个月内两下肢均有Frankle 2~3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①后路RF或AF复位、固定满意,前路手术减压彻底;②后路RF或AF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安全有效价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性骨折8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9.6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无慢性腰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注入椎体内的人工骨均在3个月内吸收。合并有不全瘫痪12例,按Frankel分级:术前B级4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5例,E级4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00,P=0.000〈0.01)。[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能提供早期负重、维持良好椎体高度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8):1382-1384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及优点。[方法]2003年7月—2006年7月,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A、B型胸腰椎骨折(按AO分类)23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均在40%以上;70%患者CT扫描椎管内有骨折块占位。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行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评价骨折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角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6、12个月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38%,术后3个月为12%,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为81%。[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纠正成角畸形、恢复椎管容积、防止继发性神经损伤及重建脊柱即刻稳定性。为了获得长期稳定性,应辅以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前中柱次全切三柱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此手术.采用ASIA分级对神经功能评估.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评估复位、减压及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血气胸、脑脊液漏各1例,均治愈.平均随访17.8个月,无其他并发症.神经功能除A级外均有1~2级的恢复.伤椎前缘压缩率、脊柱局部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较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该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减压彻底,能有效重建脊柱三柱结构,防止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术前均经CT检查显示椎管内有骨块挤入。本组全部采取前路手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经5个月~5年的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16例分别有1~3级恢复。本文同时讨论了手术方法中有关的并发症,并认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脊髓压迫主要来自前方,前路减压同时植骨Kaneda内固定比后路手术更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辅助下经膈肌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经膈肌切开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应用胸腔镜辅助下经膈肌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8~71岁,平均39岁。骨折节段位于T112例、T1210例、L110例。完全性截瘫7例,不完全性截瘫15例。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减压、植骨及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30min;出血量500~2000ml,平均900ml。全部病例随访9 ̄35个月,平均19.5个月。CT显示骨折碎块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8个月。1例螺钉固定时穿入椎间隙,经术中透视后及时纠正;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改变体位1周后愈合。术后未出现胸腔积液、气胸、膈肌疝等并发症。4例全瘫未恢复,14例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胸腔镜辅助下经膈肌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做到良好的椎管减压、植骨及内固定。胸腔镜下切开及修复膈肌无须特殊的内镜设备,能避免经胸腹膜后及胸腹联合切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5.7±4.3)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3 d均优于术前(P<0.001)。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和短节段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