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应用生物功能性活动义齿修复系统(BPS)与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PS系统和传统方法修复全口义齿各15例。于义齿完成3 d后复诊并检查压痛点,满3个月后复诊测咀嚼效率,然后进行比较。结果BPS较传统方法所修复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少(P<0.01),咀嚼效率较高(P<0.05)。结论BPS制作的全口义齿较传统方法为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PA—720型自动快速颗粒分析系统和义齿固位力测量计,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重衬前后的咀嚼效能和固位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重衬后上下颌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明显提高。2.重衬后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能亦明显增强。3.固位力和垂直距离是对全口义齿患者咀嚼效能有一定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平衡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剑生  韩杰  赵芸  郑光榕 《口腔医学》2001,21(4):193-194
目的:研究平衡对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光度法来测定20例全口义齿戴用者在正中选磨前、正中选磨后以及正中与非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结果:(1)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选磨前的咀嚼效能(p<0.05);(2)正中与非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略高于仅正中选磨后的咀嚼效能,但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1)平衡是决定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口义齿修复后进行系统选磨是非常必要的;(2)咀嚼效能测定可作为评价全口义齿平衡的功能性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功能性印模与传统印模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就诊的全口牙列缺失患者30例,分别应用功能性印模(15例)和传统印模(15例)制作全口义齿,于患者试戴义齿3个月后测试其压痛点、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和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功能性印模制取技术较传统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少,咀嚼效率高,固位力和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从咀嚼功能和戴牙舒适度上讲,采用功能性印模制作的全口义齿明显优于传统印模义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口腔科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20例,为每位患者制作1副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以该义齿为模板,采用义齿复制技术再制作1副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每例患者交替戴用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采用UV-2450型分光光度计,集中进行咀嚼效能测定。结果 2种牙合型30 s咀嚼效率吸光度值: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0.898)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0.657),t=8.581,P<0.001,2种牙合型咀嚼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20例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应用改良硅橡胶印模法与传统藻酸盐印模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要求制作全口义齿修复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硅橡胶印模法和传统藻酸盐印模法制作全口义齿,于试戴1周后记录压痛点数量,比较其舒适度。结果    改良硅橡胶印模法制作的全口义齿压痛点数量较少(P < 0.05)。结论    改良硅橡胶印模法可增加全口义齿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排牙法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方法:采用上颌排牙法、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为10名无牙颌患者分别制作3副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比较不同排牙法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并与有牙颌进行对比。结果:在单侧咀嚼和双侧咀嚼2种咀嚼方式下,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效能均少于有牙颌组,本实验3组全口义齿在3个月后均发挥了良好的咀嚼效能。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全口义齿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效能无统计学差异,但均好于上颌排牙法全口义齿。结论: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的全口义齿排列的人工牙能够减少在咀嚼过程中不利于全口义齿稳定因素的影响,提高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8.
不同排牙方法对全口义齿修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的排牙方法对无牙颌患者满意度和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上颌排牙法、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为1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制作3副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测试无牙颌患者对3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及咀嚼次数,比较三种排牙方法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异同.结果 无牙颌患者在戴用3个月后对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均好于上颌排牙法义齿.本实验3组全口义齿中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全口义齿的咀嚼次数和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异,但均好于上颌排牙法义齿.结论 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的全口义齿排列的人工牙有利于无牙颌患者在咀嚼过程中稳定地使用义齿,提高咀嚼效能,而且无牙颌患者对下颌排牙法和综合排牙法的全口义齿也更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CBCT技术,分析全口义齿再修复时颞下颌关节盘的间隙变化,以确定患者一次垂直距离恢复的最大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全口义齿使用超过5年的需要再修复患者30例,按常规制作新的全口义齿,根据患者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恢复情况分为3组, A组为恢复1.0mm~2.5mm, B组为恢复2.5mm~5.0mm, C组为恢复大于5.0mm。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新旧全口义齿垂直距离改变,并在CBCT下记录颞下颌关节盘间隙变化,结合临床患者资料,分析垂直距离改变和颞下颌关节盘间隙的关系,明确垂直距离恢复程度对关节的影响。结果 A组关节盘上、前、后变化在(0.10~0.50)±0.20mm区间,患者新全口义齿一周内可适应; B组关节盘上、前、后变化在(0.50~1.11)±0.32mm区间,患者新全口义齿适应时间相对长; C组关节盘上、前、后变化在>(1.50±0.50) mm区间,患者新全口义齿失败可能性明显增加。结论 全口义齿再修复时建议一次性恢复垂直距离高度以不超过2.5mm为宜,最大值在5mm以内,以减少全口义齿修复失败和诱导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可能,大于5mm以上明显存在失败风险。  相似文献   

10.
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方法 :对 2 5例长期配戴全口义齿而垂直距离过低的病例 ,根据颞下颌关节 (TMJ)的结构特点 ,分别采用不同的颌位记录方法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结果 :全口义齿再修复后 ,患者的面下 1/3高度获得适度恢复 ,咀嚼功能良好 ,无TMJ区不适症状。结论 :在全口义齿再修复中 ,确定垂直距离时应充分考虑无牙颌患者TMJ改建后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搜集2009—2010年就诊的刃状及低平或凹形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舌向集中型与半解剖式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采用固定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分别检测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患者戴义齿1、2、3、6个月的咀嚼效率,比较两者的咀嚼效率。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咀嚼时间固定或咀嚼次数固定时,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刃状、低平及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患者,应用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也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长正中、半解剖、平面(牙合)3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收集刃状、低平或凹型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与平面(牙合)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n =20)。采用固定咀嚼时间和咀嚼次数2种方法,测定患者戴牙1、2、3、6个月后的咀嚼效率,比较三者的咀嚼效率。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 >0.05),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平面(牙合)型全口义齿(P <0.05)。结论:对于刃状、低平、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牙合)患者,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3.
申林  兰小琴  汪婷婷  张红 《口腔医学》2019,39(9):811-814
目的 对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析两种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中牙合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85例(男45例,女4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用两种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治疗方案。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CTX)的水平,分为骨转换标志物正常组及升高组。义齿戴用3个月后,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骨转换标志物测量值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 结果 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正常组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而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升高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戴用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相比,戴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咀嚼效能。 结论 骨转换标志物较高的患者,选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会得到相对更高的咀嚼效能。骨转换标志物有望成为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选择戴用不同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resilient denture liners has the potential to decreas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alveolar ridge mucosa during the first adjustment session following the initial fitting of the denture. Interventions were complete denture treatment with permanent acrylic resilient denture liner dentures (RLD) in mandibles and conventional heat-activated acrylic resin dentures (ARD) in mandibles. Maxillary dentures were fabricated with conventional heat-activated ARD. Seventy-four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e RLD and ARD groups by random permuted blocks within the strata method after obtaining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arallel clinical trial with two hospital centres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2004 to July 2006. The problems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y three outcomes wi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as follows: (i) numbers of sore spots, (ii) duration of wearing dentures and (iii) pain perception with 100 mm Visual Analog Scale. The numbers of sore spots in the mandibular support and border areas for the RL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for the ARD groups (P < 0.05). The RLD wearers were able to wear their dentures an additional day longer than the ARD wearers (P < 0.05).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pain ratings for the RL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for the ARD group (P < 0.05). Application of resilient denture liners to mandibular complete dentures provided edentulous patients with fewer problems affecting the alveolar during the first adjustment session following the initial fitting of the denture whe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entur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5.
后牙种植修复体咀嚼效能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将后牙常规义齿与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定量比较。方法:选择单侧后牙缺失4颗以下,无其他口腔疾病者无口腔修复史者90例,牙位等同,分为活动组,固定组,种植组各30例。正常牙列对照组30例。用改良吸光度法测量并比较单侧后牙缺失患者行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活动修复后咀嚼效能与正常牙列人群咀嚼效能之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固定修复后,种植修复后与正常牙列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种植义齿修复均能有效提高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但活动义齿效果最差。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均能使后牙缺失患者的咀嚼效能提高至与正牙列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义齿黏附剂和线性胎在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解剖式骀和线性胎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使用义齿黏附剂前后的咀嚼效率,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义齿黏附剂后,线性胎和解剖式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较使用前得到改善(P〈0.05,P〈0.01)。义齿黏附剂使用前后,两种骀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黏附剂使用前,线性骀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高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P〈0.05,P〈0.01);使用义齿黏附剂后,两种胎型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骀全口义齿和义齿黏附剂均可改善义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全口义齿、解剖式双侧平衡全口义齿及线性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6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其制作舌侧集中全口义齿、解剖式双侧平衡全口义齿及线性全口义齿。患者使用3个月后采用吸光度法检测其咀嚼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3种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由高到低为舌侧集中全口义齿、解剖式双侧平衡全口义齿、线性全口义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由高到低为舌侧集中全口义齿、线性全口义齿、解剖式双侧平衡全口义齿,只有舌侧集中全口义齿与解剖式双侧平衡全口义齿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应用舌侧集中全口义齿可以取得较好的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