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血与恶性肿瘤及其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313例恶性肿瘤病例,将其分为A、B、C组,A组(n=58)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B组(n=35)患者为自体输血;C组(n=220)为未输血患者。观察其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3.45%、10.30%、31.00%和48.20%;B组分别是2.86%、5.72%、17.10%和68.50%;C组分别是0.00%、6.37%、23.10%和66.80%。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输血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选用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品,提高输血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成分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其次为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结论经合理的成分输血可有效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Hb、WBC、BPC值,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自体输血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于择期手术肿瘤患者采用贮存式白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肿瘤患者白体输血较异体输血的输血反应率、感染率显著降低,3年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白体输血是可行的,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2000~2004年恶性肿瘤25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研究输血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输血可以补充患者血容量,还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播传染病,必须提倡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即只给必须输血的患者输其需要的血液成分,避免滥用而使患者冒不必要的风险,这已经成为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分输血即单用血液的某种成分进行输注.具体说,将全血用物理化学方法把各种成分(如细胞、血浆、血浆蛋白、血小板等)进行分离、浓缩和纯化,制成不同成分,按不同的需求输给患者[1,2]. 相似文献
8.
输血疗法虽是小儿恶性肿瘤与血液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由于小儿 (特别是幼儿和婴儿 )正值生长发育阶段 ,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 ,与成人存在生理解剖和血液免疫学差异 ,成人的输血常规不适用于小儿。根据恶性肿瘤和各类血液病治疗的不同需要及小儿特点 ,正确应用输血疗法 ,对患儿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的转归有重要影响。另外 ,由于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儿长期生存率的提高 ,使输血并发症更加严重。因此 ,儿科医生和输血工作者应注意研究小儿的输血特点、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安全合理地应用输血疗法 ,包括最合适血液成分的应用 ,以期提高疗效的同… 相似文献
9.
输血是围手术期治疗的一种手段。以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多局限在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而对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认识不够。近年来研究表明,输血对受体的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围手术期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1 输血与肾移植1973年,Opelz等[1]回顾性研究了肾移植患者移植肾的存活率,发现有过输血史的人,其移植肾的存活率增加20%。其后许多研究也表明,输血可延长移植肾的存活率,并且输血的次数也影响移植物的存活率,多次输血可显著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推测与输血导致受体免疫耐受,而降低对器官的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阐述不同成分用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各类成分用血输血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各成分用血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3 850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反应65例,总输血反应率为1.69%,悬浮红细胞1.25%,冰冻血浆3.75%,血小板2.50%,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90%,滤白细胞冰冻血浆1.80%,冷沉淀2.50%。血小板与冷沉淀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为1、2、3和大于或等于4次输血反应构成比分别为1.45%、1.61%、2.00%和3.80%,由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占输血反应的53.85%,妊娠史占输血反应的30.77%。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4.8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60%。结论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用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反应。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稀释性自身输血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以及与同种输血相比的优越性。方法分组应用自身输血和同种输血,对比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和细胞因子。结果两组血常规无明显差异,细胞因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术中应用自身输血是更具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14.
16.
17.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 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观察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结果:5 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1.71%;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主要涉及的血型系统为Rh、MNSs、Duffy系统,其中Rh血型最为常见,且以抗-E占比最高;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40且≤50岁患者,18-30岁患者占比最低;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血液系统(包括淋巴瘤)、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为主;输血无效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是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女性为多见,且年龄&g...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儿输血进展与输血安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样也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的有效治疗手段.科学、合理的输血治疗可延长或挽救患儿生命,缓解甚至治愈患儿急慢性失血或出血性疾病;但是输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受血者带来益处的同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