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获得96株Hp.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Hp对克拉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拟定克拉霉素MIC>2μg/ml为耐药菌株.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挑选克拉霉素耐药Hp1O株,提取细菌DNA,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探讨克拉霉素耐药机制.结果:重庆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9.17%.城市和农村耐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10株克拉霉索耐药菌株23S rRNA基因功能区V PCR扩增片段,均被Bsa I酶切,未被Bbs I酶切,提示1O株在2143位点有A→G突变.结论:重庆地区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城市和农村无显著差异.大多数克拉霉素耐药Hp存在23SrRNA基因功能区V 2143位点A→G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合基因检测的方法,探讨Hp的毒力基因VacA多态性与其耐药性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集12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组织,进行Hp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对Hp阳性且有抗生素耐药结果的菌株进行核酸提取,PCR检测Hp毒力基因VacA s区和m区的基因型。采用χ2检验对Hp毒力基因的类型与其抗生素耐药性间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56例患者经Hp培养阳性,阳性率46.7%。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达到了28.6%。s1/m2型的菌株中,克拉霉素耐药率为43.5%,而s1/m1型的菌株中,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8.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m2型菌株比s1/m1型菌株更容易产生克拉霉素耐药性,VacA基因可能与Hp对克拉霉素产生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对6种临床使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2月期间共采集3304例患者胃镜检查后活检组织做幽门螺杆菌培养,采用Kiby—bauer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分离菌株进行甲硝唑、阿莫仙、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3304例临床标本中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为1171例,占3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甲硝唑耐药率最高,达99.32%;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仅0.51%,在12个月时间内的两种抗生素耐药率无明显变化;阿莫仙、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1.06%、4.78%、21.35%和39.45%,且在12个月内的耐药趋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根治幽门螺杆菌时抗生素的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药敏试验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根治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耐药是包括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下称Hp)感染在内的许多微生物感染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抗生素联合方案根除Hp ,必须克服其耐药问题。在研究Hp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时 ,必须把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区分开。外部因素包括感染的程度、机体的免疫状态、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内部因素包括生物化学和遗传为基础的微生物耐药机制。通常 ,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通过获得编码酶的遗传物质而产生。这些酶可使抗生素失活 ,外排抗生素增加或改变药物的靶位点。目前 ,发现大多数Hp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是突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ri,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进而探讨Hp对克拉霉素耐药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获得96株Hp。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Hp对克拉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拟定克拉霉素MIC>2μg/m L为耐药菌株。比较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挑选克拉霉素耐药Hp10株,提取细菌DNA,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探讨克拉霉素耐药机制。结果 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5%,城市和农村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株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3S r RNA基因功能区V PCR扩增片段,均被BsaⅠ酶切,未被BbsⅠ酶切,提示16株在2143位点有A→G突变。结论 Hp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且城市和农村无显著差异。大多数克拉霉素耐药Hp存在23Sr RNA基因功能区V 2143位点A→G突变。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海南省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的耐药情况。方法采取海南省各地门诊及住院胃病的胃镜活检标本326例,在微需氧环境下培养,经生化、涂片检查,鉴定为典型的H.pylori中96例获得临床分离。应用E-test方法测定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阿莫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L)。结果96株H.pylori菌株中,甲硝唑的耐药率为82.3%(79/96),MIC范围0.016-256mg/L;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6.0%(25/96),MIC范围0.016-256mg/L;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1.9%(21/96),MIC范围0.02-32mg/L;四环素的耐药率为0%(0/96),MIC范围0.016~1.5mg/L;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4.2%(4/96),MIC范围0.016-8mg/L;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同时耐药率为14.6%(14/96)。不同性别间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海南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的耐药率(82.3%)高,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26.0%、21.9%)有一定的比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菌株(4.2%)也已出现,未见对四环素耐药(耐药率为0%)。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CagA+及VacA+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情况,探索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06-2008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采集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窦部黏膜样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经鉴定后选择374株Hp菌株,PCR扩增CagA+及VacA+基因;同时采用E-test测定其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结果 374株Hp菌株中CagA+的有87株,VacA+的有119株,CagA+/VacA+的有155株,CagA-/VacA-的有13株,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的有82株,耐药率是21.93%,其中CagA+、VacA+、CagA+/VacA+、CagA-/VacA-的有分别有16、27、36、3株。结论 Hp对克拉霉素均有一定耐药性,CagA+及VacA+基因分型与耐药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23-26+31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镜中心13C或14C呼气试验确诊的Hp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52例。取其胃黏膜活检标本行Hp培养,对Hp培养阳性患者的Hp菌株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Hp培养阳性患者为430例,阳性率为65.95%,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70%、34.42%、26.51%,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单一耐药178株,其中,甲硝唑单一耐药156株(占36.28%);多重耐药204株(占47.44%),其中,双重耐药152株(占35.35%);三重耐药49株(占11.40%);四重耐药仅3株(占0.69%)。根据Hp培养结果,精准四联组和经验四联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地区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性较复杂,建议武汉地区Hp治疗可选用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或根据培养结果选择精准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世界各地区和我国幽门螺杆菌协作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共识;比较了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确定了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并指出了幽门螺杆菌治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季梅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6):747-748
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6-甲基衍生物,是新一代对酸稳定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克拉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及阿莫西林合用,现已被国内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主要治疗方案。我们采用此方案治疗,并与传统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 甲硝唑 阿莫西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耐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对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的耐药情况,初步了解克拉霉素耐药菌株为原发耐药还是继发耐药,初步探讨抗H.pylori感染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原有菌株未消灭还是由于感染了新的菌株.方法:从消化性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H.pylori共21株,利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耐药情况.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方法,进行菌株指纹图谱分析,确定抗H.pylori治疗前后菌株的同一性.结果:(1)21株H.pylori中有8株对克拉霉素耐药,1株对呋喃唑酮耐药,耐药率分别为38.1%和4.8%.(2)3对治疗前后配对菌株中,1例为原发性耐药(持续感染),1例为继发性耐药,另有1例为新菌株感染.结论:H.pylori对克拉霉素耐药率比较高,而对呋喃唑酮高度敏感.抗H.pylori感染失败的原因与菌株对克拉霉素原发性及继发性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含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作为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疗效、复发情况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经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证实的102例H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铋剂四联方案(艾司奥美拉唑镁20 mg+枸橼酸铋钾22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疗程14 d)作为初次Hp根除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8周、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复查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和复发情况,同时对根除治疗前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患者评估其症状缓解情况。在整个治疗和随访期间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 结果 102例患者中,1例因皮肤过敏反应停药,101例按方案完成治疗,其中65例患者根除治疗前存在消化不良相关症状。Hp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按意向原则(ITT)数据分析的根除率为88.2%,按符合方案(PP)数据分析的根除率为89.1%;根除治疗后8周的复发率为2.4%,根除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均为0,根除治疗后1年的总体复发率为2.4%。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8周、6个月和12个月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1.5%、75.4%、71.2%和70.2%。101例患者中有11例(10.9%)患者服药过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自行逐渐消失。结论 含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1年复发率<3%,安全性高,可推荐作为Hp初次根除治疗的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7 d方案和标准三联10d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Hp)初次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收集24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EAL组,n=120)和标准三联组(EAC组,n=120)。EAL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疗程7 d;EA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治疗结束4周后,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判断根除结果。结果共有219例完成随访,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显示,EAL组为80.0%,EAC组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符合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EAL组为88.9%,EAC组为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Hp根除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是Hp根除疗效的影响因素(OR=0.370,P=0.032)。两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302.40元和860.31元,EAL组远低于EAC组。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7 d疗法根除率较高、费用低、疗程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被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15.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耐药菌株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和不同临床疾病对Hp根除治疗的影响,阐明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方法对因上胃肠道症状而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镜室接受胃镜检查的Hp培养阳性患者,采用E-试验法测定Hp菌株对甲硝唑及克拉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所有人选患者采用兰索拉唑、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三联7d疗法进行Hp根除治疗。结果共有157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并完成了治疗。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9%(72/157)和18.5%(29/157)。157例接受治疗患者的Hp根除率为61.8%(97/157),Hp根除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临床疾病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硝唑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根除率分别为89.4%(76/85)和29.2%(21/72)(P〈0.01)。克拉霉素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的根除率分别为72.7%(93/128)和16.0%(4/29)(P〈0.01)。结论Hp对抗生素耐药是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住院麻风休养员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与14碳.尿素呼气试验(结果以14C.UBT≥100dpm/mmoL CO2为阳性)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住院麻风休养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5%。结论住院麻风休养员HP感染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无几,未发现该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未发现麻风型别、性别、抗麻风治疗方案、进餐方式与HP感染的差异,HP感染与是否出现上消化道症状之间也无必然关系。但在麻风病区居住时间超过30a与30a以下的麻风休养员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简易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窦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它适于中性环境 ,故常见于胃上皮 (胃上皮分泌中性黏液 ) ,即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现流行的幽门螺旋杆菌染色是根据Warthin- Starty的染螺旋体的办法稍加改进后的硝酸银法。这一银染色技术虽能使幽门螺旋杆菌呈棕黑至黑色 ,其余组织灰黄至黄棕色。但它程序复杂。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幽门弯曲菌染法。因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故此染色是基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染法加以改良而形成的。具体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从本室已做过 WS银染色法的慢性胃炎 (胃窦部 )和消…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抑郁症是否具有关联性,Hp根除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共131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101例)和未感染组(30例),使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Hp感染组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进行规范Hp根除治疗,两组同时依病情使用SSR、ISNR I及NaSSA类抗抑郁药,4周后再次行HAMD抑郁评分。结果: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HAMD抑郁评分分别为26.55±5.94、17.90±5.65,t=7.085,P=0.000。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差值分别为9.27±7.73、4.93±5.00,t=3.398,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抑郁症相关,Hp根除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好转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关系.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0例连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4~12周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经检查将110例患者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4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7.78%(8/45),幽门螺杆菌感染组6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发生率18.46%(12/6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加剧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抗Hp治疗对Hp感染阳性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ITP组45例,正常对照组32例,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Hp感染情况,对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的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ITP组中Hp阴性病例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6.7%与43.8%,ITP组Hp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转阴21例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ITP组中Hp阴性组(P〈0.05);Hp根除后的21例中,有12例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结论 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抗Hp治疗可以提高Hp感染的部分ITP患者血小板数量;Hp感染可能与IT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