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4例,及对照组1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的PAPP—A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结果】在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IGF—I水平则高于前两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状静脉窦处PAPP—A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根部处的PAPP—A水平(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PAPP—A的浓度差可作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AMI和UAP组中PAPP-A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A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了AMI及SAP时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4例,及对照组1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的PAPP-A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结果]在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IGF-I水平则高于前两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状静脉窦处PAPP-A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根部处的PAPP-A水平(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PAPP-A的浓度差可作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 1。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IGF - 1浓度 (2 7.7± 14 .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 (47.8± 2 3.4ng/ml,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清T -ch ,LDL -ch和TG浓度 (分别为 6 .34± 1.6 7mmol/ml,1.6 3± 0 .5 6mmol/ml和 1.93±1.14mmol/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87± 1.2 1mmol/ml,1.30± 0 .4 2mmol/ml和 1.0 5± 0 .4 9mmol/ml;而其HDL -ch浓度 (0 .95± 0 .2 5mmol/ml)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0± 0 .32mmol/ml) ;血清IGF - 1浓度与T -ch ,LDL -ch和TG浓度呈负相关 (分别为r =- 0 .5 7,P <0 .0 1;r =- 0 .4 9,P <0 .0 5 ;r =- 0 .6 2 ,P <0 .0 1) ,与HDL -ch浓度呈正相关 (r=0 .5 1,P <0 .0 1)。结论 :血清IGF - 1变化与冠心病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与胰岛素抵抗 (IR)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可能作用。方法 :测定了 16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清IGF- 1和胰岛素 (IS)水平与 1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GF- 1和IS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IGF- 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I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显著低于正常人。结论 :IGF -1和IR可能参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期肾病组(CDN组)25例。检测IGF-1、IGF-BP3、UAER等指标,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均明显高于SDM与EDN组(P <0.01),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亦均明显高于EDN组(P <0.01)。 IGF-1与肌酐、尿素氮、UAER和IGF-BP3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相关关系(P >0.05),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1概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包括IGF多肽(IGF-1、IGF-2)、两种IGF受体、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6)以及一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酶。I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与IGFBP结合成无活性复合物存在,IGFBP具有延长循环水平的IGF、半衰期和稳定IGF血浓度的作用。IGFs中的IGF-1及IGFBP-1与妇产科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含量,以22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手术前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为(292.57±100.53 μg/L),手术后为(280.50±81.46 μg/L,正常人血清IGF-1水平为(196.75±58.31 μg/L).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手术前后食管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参与食管癌的发病过程,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预测妊娠41周后宫颈成熟度中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妊娠41周后孕妇宫颈分泌物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进行定性测定,同时作宫颈Bishop评分。结果 IGFBP-1.阳性率与宫颈成熟度呈正相关;比较宫颈评分≥7分与≤6分孕妇的IGFBP-1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 定性测定宫颈分泌物IGFBP-1能准确地判定宫颈成熟度,对妊娠41周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选取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支架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对象血清 TC、TG、HDL-C、HDL-C、LP (α)、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 CRP 与 TG 呈现正相关,与 HDL-C 呈现负相关。结论: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我院住院的1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及1年后的近远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浆Hcy水平和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浆Hcy及C反应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调查1年,观察组的心性猝死、心衰、心肌梗塞、心肌血运重建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4.3%,观察组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常见,阿托伐他汀的应用能提高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总结1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及防治策
略。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
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的明显升高。结论慢性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造影剂剂量是3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而且CIN可以影响病人的预后。目前加强冠脉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常范围内不同浓度梯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预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1 002例行PCI且TSH处于正常范围内(0.30 ~4.20 μIU/mL)的冠心病患者,将受试者分为3组:TSH正常低值组(0.30 ~ 1.60 μIU/mL,387例)、TSH正常中值组(1.61 ~2.90 μIU/mL,413例)、TSH正常高值组(2.91 ~4.20 μIU/mL,202例),随访时间1年,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并统计出血事件和再入院事件.结果 正常低值组全因死亡事件6例,全因死亡率1.55%;正常中值组全因死亡事件8例,全因死亡率1.94%;正常高值组全因死亡事件10例,全因死亡率4.9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低值组再出血事件13例,再出血率3.36%;正常中值组再出血事件14例,再出血率3.39%;正常高值组再出血事件16例,再出血率7.92%;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低值组再入院事件38例,再入院率9.82%;正常中值组再入院事件27例,再入院率6.54%;正常高值组再入院事件15例,再入院率7.4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高值的TSH(OR=1.48)是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正常高值的TSH(OR=1.47)是PCI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也进一步证明正常高值的TSH是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SH水平越高,全因死亡事件、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越高;正常高值的TSH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全因死亡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评估PCI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适合PCI的患者32例,其中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12例,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测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 PCI术后1个月HRV中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和高频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术后6个月HRV除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P>0.05)外,其余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 PCI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可能与PCI改善了患者心肌缺血及纠正神经体液因子对窦房结功能、心室肌功能的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冠心病PCI术后西医规范化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方水煎剂200 mL/次,2次/d,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变化、短期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更为明显( P﹤0.05)。2组治疗后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缺血总时间、缺血最长持续时间、室性早搏个数均减少(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短期预后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在其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纽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