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对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军  邱越 《右江医学》2007,35(4):379-381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在初期颅高压患者不同颅内压水平的相关变化,进而预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方法对200例颅脑病变患者所行的393次腰椎穿刺测压前均行TCD检查并记录血压,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随着ICP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收缩期血流(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血管搏动指数(PI)升高。依TCD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平均动脉压(MAP)所得预测颅内压(ICPe)及脑灌注压(CPPe)的回归方程分别为:ICPe=-1.4 9 6+2.807×PI+0.088×MAP;CPPe=1.496-2.807×PI+0.912×MAP。预测和实测的ICP、CPP显著正相关(r=0.757、0.961,均P<0.01),预测差值在0.667 kPa(5 mmHg)内阳性预测率均为78.63%。结论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参数改变可较准确预测ICP、CPP,在颅高压初期对2者的预测准确性完全一致,且不受动脉血压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与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TCD评估颅内压及其转归的价值。方法:对31例颅内高压患者于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测,同时测定患者脑脊液压力和血压。结果:颅内压轻度升高时半数以上脑血流速度增快,频谱形态无明显异常,降颅压后部分血流速度恢复正常;颅内压中重度升高时,除血流速度异常外,频谱形态明显异常,且随着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血流速度迅速下降,终末期出现振荡血流、"钉子波",降颅压后也无改变。结论:TCD可用于无创检测颅内压,并可对其转归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频谱参数对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颅内感染患者进行128次腰穿测压前行TCD检查,对TCD资料及脑脊液压力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颅内感染组患者随着ICP升高,TCD表现出高阻力血流频谱,波形普遍变尖,收缩期血流(Vs)无明显变化,舒张期血流(Vd)减慢,搏动指数(P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根据TCD参数及预测ICP(ICPe)及预测CPP(CPPe)的回归方程,ICPe及CPPe值与实测的ICP、CPP值呈正相关(r=0.594、0.910,均P〈0.001)。结论:TCD频谱参数可较准确预测颅内感染患者ICP、CPP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频谱参数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新西兰兔球囊注水法颅高压模型,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的经颅多普勒频谱.结果TCD频谱参数cf、PI、af、RI、ae均和ICP正相关,Vd、ac、Vm均和ICP负相关,其中cf与ICP的相关系数最大.cf、PI、af、RI、ae、Vd、ac、Vm与ICP均呈指数关系.结论TCD频谱参数cf比目前的TCD频谱参数PI、RI、Vd和Vm更显著地提示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弥漫性颅内高压患者的TCD频谱和参数改变。方法 对66例弥漫性颅高压患者进行TCD检测,同时测血压并腰穿测颅内压。结果 颅内压升高时,出现典型的TCD频谱:高阻力血流频谱、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随着颅内压升高,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慢,血管脉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大。结论 根据特征性TCD频谱和TCD参数改变可间接推断颅内压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压升高时经颅多普勒(TCD)参数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法制作急性局灶性颅内高压动物模型,持续监测ICP、CPP及TCD各参数。结果ICP、CPP与TCD参数有密切的相关关系。ICP与Vs、Vd、Vm均呈负直线回归关系,ICP与R I呈正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正指数回归关系。CPP与Vs、Vd、Vm均呈正直线回归关系,CPP与R I呈负直线回归关系,而与PI呈负指数回归关系。结论根据TCD参数能够半定量地判断颅内压和脑灌注压。  相似文献   

7.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1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mca)变化。同时观察颅内压、血流速度与肱动脉血压的关系。结果发现,随颅内压增高,FVmca平均流速(TAM)和舒张期末流速(Vd)下降,脉动指数(PI)升高。当颅内压接近肱动脉血压的舒张压时,Vd消失为零;等于或略高于舒张压时,Vd呈反向血流。提示用TCD可无创性地推测颅内压增高程度。  相似文献   

8.
TCD无创监测颅脑外伤患者ICP变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经颅多普勒(TrarI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评估TCD无创监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32名脑外伤患者行持续床旁ICP监测,术后次日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床旁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频谱图像及各参数并记录即时的颅内压值,按颅内压进行分组,将颅内压增高的各组的TCD频谱图像和参数与颅内压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频谱图像:颅内压轻度增高组的频谱图像和颅内压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在颅内压中度增高组中有D峰前切迹加深现象,颅内压重度增高组中有S2峰消失和"单尖峰"出现,舒张期血流下降明显.(2)TCD参数:随着ICP增高,Vs、Vd和Vm均逐渐下降,以Vd下降最明显,而P1和R1则逐渐升高.结论:TCD进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颅脑外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能有提不,但不能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作出明确的提示,对颅内压增高的判断频谱图像优于参数.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急性期TCD、fVEP的临床动态观察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颅内压、病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首次发病且发病24 h内入院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于入院第1、7、21天进行床旁TCD检测,并与fVEP、MESSS进行对比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CD异常以大脑前循环为主,主要表现为高阻力低流速的血流频谱,出血侧更明显,两侧血流明显不对称.连续TCD监测发现,降低的血流速度逐渐增高,同时增高的脉动指数(PI)则逐渐降低,至发病3周后TCD检测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无创颅内压监护仪所得颅内压值与大脑中动脉Vm呈负相关,与PI值呈正相关.MESS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Vm呈负相关,与PI值呈正相关.结论TCD检查可用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病情判断.fVEP法无创颅内压监护与TCD两者结合使用有助于判断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并指导降颅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新西兰兔急性局限性颅高压模型 ,研究经颅多谱勒频谱参数与脑灌注压的关系。方法 :2 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二组 ,实验组 12只 ,间断硬膜外水囊注水 ,TCD持续监测 ,直至动物死亡为止 ;对照组 8只 ,水囊不注水 ,TCD持续监测同样时间。结果 :随着ICP的升高 ,CPP降低 ;经颅多谱勒参数与CPP有一定关系 ,相关性强弱依次为 :RI>PI >cf=ce >Vd >Vm >Vs。结论 :经颅多谱勒参数可以定量地反映颅高压时脑灌注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膀胱压、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与腹腔内压的关系.方法: 对8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分别行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置管,接压力换能器监测静脉压力,放置尿管接换能器监测膀胱压.腹腔穿刺置管监测腹腔内压并注入生理盐水,分别监测腹腔内压在基础状态及15、20、30、40mmHg(1 mmHg=0.133 kPa)时膀胱压、上腔静脉压和下腔静脉压的变化.记录不同腹腔内压条件下犬的心率(HR)、右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犬的基础腹腔内压为(10±1)mmHg,随着腹腔内压增高,犬右股动脉MAP较基础值也明显增高(P<0.05).当腹腔内压逐步增加至15、20、30、40mmHg时,膀胱压、上腔静脉压力、下腔静脉压力随之增加(P<0.05).不同腹腔内压条件下,膀胱压、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与腹腔内压明显相关(分别为r=0.95,P<0.05;r=0.92,P<0.05;r=0.94,P<0.05).结论: 在犬模型中,通过监测膀胱压、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可以较好地反映腹腔内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pCC)和有效脑灌注压(pCP)的影响.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位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实现,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5%CO2、21%O2和74%N2)实现.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计算3个阶段的pCC和有效pCP.结果:与正常呼吸时比较,低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下降,pCC升高,有效pCP降低;高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增加,pCC降低,而有效pC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 CO2分压可以反映pCC和有效pCP的生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究压力生物反馈仪在测量腰部腹内压的重测信度。方法利用压力生物反馈仪对33名健康志愿者(20~27周岁)进行4个动作(动作 A :俯卧位;动作 B :仰卧位屈髋屈膝;动作 C :仰卧位单侧屈髋屈膝;动作 D :俯卧位肩关节前屈)的腹内压测试,测试2次,每天进行1次测量,24 h 后再测量1次。本研究重测信度评价指标为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压力生物反馈仪测试4个动作的腰部腹内压的重测信度具有中等以上的相关性,ICC 值为0.786~0.848。动作 A[ICC(95% CI)为0.817(0.630~0.910)]、动作 B[ICC(95% CI)为0.848(0.692~0.925)]和动作 D[ICC(95% CI)为0.841(0.678~0.921)]的腹内压测试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动作 C 的腹内压测试具有中等的重测信度[ICC(95% CI)为0.786(0.566~0.894)]。结论压力生物反馈仪测试腰部腹内压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故压力生物反馈可用于对腰腹部腹内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神经疾病患者腰椎穿刺前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1-5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诊断视神经疾病12例(24眼)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诊断视神经疾病的12例入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通过腰椎穿刺留取定量脑脊液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并测定ICP,同时采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腰椎穿刺前后双眼眼压变化,并计算其平均值。所有患者腰椎穿刺术后每2 h测量1次眼压,共12次,并绘制24 h眼压曲线。结果 共有12例(24眼)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诊断为视神经炎6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5例,未明确诊断1例。患者年龄16~55(38.125±12.438)岁。所有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全身疾病。腰椎穿刺前后ICP与双眼平均IOP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126,P=0.697)。腰椎穿刺前后双眼IOP的差异(t=8.002,P〈0.001)、ICP的差异(t=7.93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OP与ICP虽然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两者变化之间没有规律,以眼压推测颅压或者反之目前还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将6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出血性脑卒中组,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检查人员50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人员的脉压、脉压指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27±17.55)mmHg、(0.46±0.07)mmHg,出血性脑卒中组PP、PPI为(70.60±17.75)mm№、(0.45±0.07)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0.95±10.62)mmHg、(0.40±0.06)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01).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70~79mmHg,分别占28.09%和23.53%,对照组PP最大的分布范围在为50~59mmHg,占33.6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PPI最大的分布范围在0.40~0.49之间,分别占51.06%和58.82%,对照组PPI最大分布区在<0.45,占52.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7.02%和62.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组高血压患者的PP、PPI亦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PP、PPI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PPI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P的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眼内压(intraoeular pressure,IOP)测定用于无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34例(55例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过腰椎穿刺测定ICP,同时采用舣刻度Sehiotz眼压计测量双眼IOP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ICP与平均IOP之问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1).结论 IOP与ICP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IOP可反映IC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压机械通气时,患者在麻醉肌松状态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20例手术后尚处于麻醉肌松状态下,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导尿管,在PEEP分别为0 cmH_2O_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进行间接腹内压和直接胸内压测定。结果所有20例患者的初始腹内压为(8.15±3.46)mmHg,初始胸内压为(9.31±5.72) mmHg,增加PEEP后,腹内压,胸内压均升高。当PEEP分别为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腹内压分别增加至(8.31±3.66) mmHg,(9.92±3.75) mmHg和(12.46±5.55) mmHg,胸内压分别增加至(9.15±5.93) mmHg,(12.23±6.29) mmHg和(16.23±5.99) mmHg。不同PEEP时,腹内压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的腹内压与胸内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R~2=0.789,且P〈0.01,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提高PEEP值,能增加患者的腹内压。故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有必要实行腹内压监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测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工测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和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寻找人工测压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结果 (1)人工测压6:00-10: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为血压低谷。(2)动态血压监测显示6:00-8: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14:00和2:00-3:00为血压低谷。结论 人工测血压每天3次,6:00-10:00,12:00及16:00-18:00最佳测压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h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宽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 (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1mmHg=0.133kPa)的高血压痛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h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 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0.
兔阶梯型颅内压与眼内压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阶梯型颅内高压与眼内压 (IOP)变化的关系 ,为临床应用IOP无创监测颅内压 (IC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无创伤性压隐式眼压计 (第 1组 )及前房穿刺直接法 (第 2组 )测量IOP。结果 :2组ICP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第 1组IOP与ICP相关系数r=0 .85 5 (P <0 0 1) ,第 2组r=0 .931(P <0 0 1)。结论 :兔无创性IOP测量可无创性监测I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