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薄清宣汤     
<正> 一、组成:霜桑叶6克、薄荷4克、炒杏仁3克、桔梗4克、积壳4克、陈皮4克、紫苑4克、生白芍3克、甘草3克。二、主治:小儿外感咳嗽。三、煎服法:上药用300毫升水煎至头开时加薄荷,再煎15分钟,倒出。再加水150-200ml煎15分钟倒出,与头煎混合,分服。本方剂量适用于6岁以下,周岁以上患儿。3岁以下每服1勺(约20毫升),每日3-4次,每隔4~6小时1次,3岁以下每服2勺,日2次。四、加减运用:苔发热可加银花9克,咽喉痛加牛蒡子4克、川贝母3克、不思饮食加炒麦芽6克。五、病案举例:患者,男、6岁。因洗头后晚间发烧38度。服感冒药烧退,晨开始  相似文献   

2.
益肾通淋饮     
组成:生地12克怀牛膝12克川断12克桑寄生15克猪苓15克泽泻10克土茯苓15克金钱草30克柴胡15克粉丹皮10克金银花20克用法:以上为成人量,每日一剂分二次服;病情重者一日二剂,分四次服。腹胀纳差者去二花,加枳实10克,砂仁8克;腰酸  相似文献   

3.
药物:生大黄15克升麻10克细辛10克。胃火盛者加生石膏30克;阴不足者加生地黄15克;遇冷痛剧者加麻黄6克。以上为成人剂量,体弱及儿童患者酌减,孕妇慎用。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浸泡2小时,文火煎煮20分钟,滤汁。频频呷服。若以绢包药渣外敷,其效更捷。  相似文献   

4.
败酱草新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或其近缘植物的带根全草。性味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等作用,现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病证。1.扁平疣败酱草、木贼、香附各30克,加水浓煎。用药棉每日蘸洗数次,每次3~5分钟,10天后疣体逐渐脱落,15天后停止用药,1个月后扁平疣基本消失。2.流行性腮腺炎败酱草(鲜品)适量,加生石膏25克,捣烂后以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有并发症者加服败酱草煎剂,每次10~15克,每日3~4次。3.白塞病鲜败酱草200克,水煎,早晚2次分服。若口腔溃疡甚者,可同时榨取鲜败酱草汁,加1…  相似文献   

5.
本组21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8岁,男13例, 女8例。单纯发热17例,伴咳嗽、咽痛等4例。病程3-10 天,全部病例经胸透,心肺膈未见异常。方药组成及用药方法:处方:黄芩12-18g,连翘12- 18g,桔梗12-18g,知母12-18g,板蓝根20~25g,大青叶 25g,芦根20g,牛子10g,生石膏20g,甘草5g,畏寒或寒热往来加柴胡12g,尚有表症无汗加薄荷、荆芥各10g。便干加大黄5g,抽搐加蝉蜕3-4g,5岁以下小儿用量酌减,用汤剂,一剂分3-4次服或频服,一般患儿2剂热退可酌情加减  相似文献   

6.
本方含银花、连翘、六一散(包)、车前子各6~1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0~15克。水煎50~100毫升,分2~3次服,以两煎外洗患部。瘙痒加蝉衣;发热无汗加荆芥、薄荷;烦热口渴加石膏、知母:痘疹根晕大而色赤加赤芍、丹皮;疹色深红加紫  相似文献   

7.
正基础方:银翘20克,金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炒黄芩10克,薄荷6克,桔梗10克,仙鹤草15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加减:发热重者加茯苓3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9克,化脓者加川贝9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急性扁  相似文献   

8.
温肺化饮汤     
<正> 一、药物组成:半夏、麻黄、五味子、干姜、天竺黄、贝母、甘草各10克,细辛3克,百部、葶苈子各15克。二、适应症:百日咳属寒邪束肺者。三、制法:用水先煎麻黄,除去浮沫后再加余药,水煎30分钟,煎成药液200毫升。四、用法:1~8岁每日服70毫升,4~10岁服100毫升,11~16岁服150毫升,分早晚2次服。五、验案举例:患者,男,5岁。因受风寒后恶寒发热,阵发性痉咳,咳后有回声20  相似文献   

9.
柳枝汤:取鲜嫩柳枝10斤,加水30斤浓煎至10斤,加白糖适量,备用。用量:周岁以下每次服10毫升,2岁每次15毫升,3~4岁每次20毫升,5~6岁每次25毫升。每日二次,服6天,停药1天,共服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16.河北省唐山市新区医院诸云龙报道,用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42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处方:金银花15克,蒲公英20克,黄芩12克,鱼腥草30克,山豆根30克,苍耳子15克,辛夷15克,薄荷6克,天花粉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加减:头痛较甚加白芷、川芎各10克;鼻塞较重加菖蒲12克,皂刺10克;鼻窦积脓加败酱草20克。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7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1.
一、药物组成及制法:荆芥6克,防风6克,钩藤9克,生姜3片,鲜茅根9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20分钟(水约600ml)煎煮20分钟,一次煎成,约取汤200~250ml。二、适应症:伤风发热及惊厥。三、用法:初生儿至1岁每次温服10~20ml;2~4岁每服30~50ml;5~7岁每服60~100ml;严重的患儿1小时温服1次,轻则2~4小时温服一次。  相似文献   

12.
生地15g,生石膏30g,荜拨、细辛各6g,延胡索、牛膝各10g,每日煎服一剂。风火牙痛加升麻10g;胃火牙痛加肥知母10g,生石膏用至40~60g;虚火牙痛加玄参12g,生地用至20~30g。笔者用此方治疗30例牙痛患者,一般服一剂肿痛减轻,服2~3剂获愈。 例1.邓某,男,45岁。初夏出差感受风热,牙龈红肿并头痛、咽痛,舌苔薄黄。此乃风火牙痛,上方加桑叶、菊花各10g,服3剂愈。  相似文献   

13.
百日咳     
正方一荷叶、红柚子皮各15克;白糖9克。水煎服,每日1剂。方二天门冬15克,麦门冬15克,百部根4克,瓜蒌仁6克,法半夏6克,化橘红6克,净竹茹6克。用水300毫升,煎取药汁100毫升,再用水400毫升,煎取药汁100毫升,2次煎取药汁,合为200毫升。1~3岁,分6次服;4~6岁,分4次服;7~10岁,分2次服。方三沙参10克,百部(蒸)5克,天冬5克,枇杷叶(去毛蜜炙)1.5克,制半夏4克,橘红1.5克,冬花(蜜炙)5克,冰糖末15克。上药除冰糖外共煎,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过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消斑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1.偏头痛 鱼腥草、地骨皮各30克,水煎服。阴虚火旺者加枸杞子、桑椹子各30克;热盛体实者加生石膏30克,大黄10克。 2.慢性鼻窦炎 取鱼腥草鲜品适量,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4~5次;另用鱼腥草干品30克,水煎服,通常4~5日见效。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院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阳痿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年龄19~30岁7例,31~40岁18例,41~50岁6例,51岁以上4例;病程2个月~9年;病因:夫妻感情不和的6例,前列腺炎5例,精神紧张或思想负担过重的4例,无明显病因的19例,服用镇静药的1例。以阳痿伴头昏或耳鸣,腰膝酸软为主症。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味治之。药用:熟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2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肾阳虚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仙灵脾15克、蜈蚣2条、海马3克;肾气虚加黄芪20克、制黄精20克;命门火衰加熟附片6克、肉桂6克、巴戟天15克、仙灵脾15克;病后体虚者加西洋参10克、黄芪20克。 治疗结果 本组35例,经治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见效最快的15天,  相似文献   

16.
一、方药及煎服法 生石膏60~100g,生大黄6~10g,柴胡、茵陈、青蒿(后下)各20~30g,细辛2~3g,黄芩(酒炒)10~15g,紫草15~20g。便秘者大黄后下,便溏泄泻者大黄与它药同时入煎。以水适量,煎服药液400ml,两次分服。首次服250ml,2小时后继服余药150ml,均温服,服药后注意体温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祖国医学中称此为“消渴症”,并以病者的表现分为上、中、下消。对于轻症糖尿病人来说,选择中药粥食疗方法,常常很有效。上消者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宜服食天花粉粥。方法是:取干天花粉根15~20克、鲜根30~60克或根粉10~15克煎汁,同粳米50~100克煮粥,每日服2次,3日为1疗程。小消者多食易饥,身体消瘦,尿黄便秘,可服石膏粥、二冬粥。石膏粥的做法是,取生石膏30~60克,麦门冬10克煎汁,同粳米50~100克煮成稀粥,日服1次。二  相似文献   

18.
热喘是哮喘病的一个中医证型。近年来.笔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热喘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最,J‘7岁,最大62岁,50岁以下36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其中第一次哮喘发作出现于10岁以下者14例。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6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黄羊12克、桑白皮10克、代路石20克(先煎)、甘草5克。伴风热表证及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20克.气憋痰多者加事苗子、川贝各15克,皮粘不易咳出者加海浮石、海蛤各20克,口渴者加天花粉2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介绍以白虎加苍术汤为主治小儿高热(主要有外感、急性扁桃体炎)50例,疗效满意。结果42例服药2剂热退,全部病例均有效。其方药及用法为:生石膏(先煎)20~30克,知母8~12克,板蓝根10~15克,青天葵、蝉蜕、苍术各6~10克,甘草3克。若咽喉痛或乳蛾红肿化脓加玄参12~15克,马勃6~12克;若咳嗽痰黄  相似文献   

20.
治疗方药:青黛10—15克(布包煎),黄连8—12克,法丰夏12—18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枳实10—15克,竹茹15—20克,神曲20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组成。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者加麻黄;咯痰不利者加鲜芦根;口苦,便秘者加大黄、以上剂量均为成人量,小儿酌减.温水浸泡1小时,文火煮沸后再煎30分钟,连煎2次,取汁700至600ml,分4至6次口服,一日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