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在眼科临床较常见,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手术前确定视网膜脱离是否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对决定手术方式、判定手术预后有着重要作用。而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我院对31例患者的视网膜脱离或合并玻璃体后脱离进行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淑萍 《海南医学》2011,22(8):102-103
目的 回顾性分析60例玻璃体后脱离(PV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散瞳眼底检查(裂隙灯+VOLK前置镜检查)、眼B超、OCT检查对60例PVD检出的灵敏性.结果 60例PVD经裂隙灯+VOLK前置镜检查确诊,分为完全性53例,不完全性7例,其中11例合并眼底并发症.60例PVD患者眼B超的...  相似文献   

3.
眼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老年人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比较高[1],据统计,年龄50岁以上有53%发生玻璃体后脱离,超过65岁者其发生率可高达65%,而玻璃体星状变性也是中老年人好发病变,我们在统计近期病例中发现2例玻璃体脱离并且伴星状变性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半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评价透明质酸酶临床实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63例(70眼)玻璃体混浊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酶半球后注射,观察治疗后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部彩色B超、闪光视网膜电流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8眼(40%)发生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42眼(60%)发生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治疗后患者视力、视网膜电流图及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透明质酸酶可以做半球后注射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对眼内结构、眼压及视网膜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玻璃体后皮质在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2009年1月至4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手术的16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眼纳入本回顾性研究。所有患眼术前均接受了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以发现玻璃体后脱离和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状况;玻璃体手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进行玻璃体后皮质染色,以确认残留的玻璃体后皮质和玻璃体后脱离的状况。综合各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检眼镜和超声检查之后,确定16例患眼术前玻璃体后脱离的状况分为:3眼(18.75%)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8眼(50%)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5眼(31.25%)无玻璃体后脱离。OCT检查发现有10/16(62.5%)眼不存在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而且在裂孔边缘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包括4眼的前后方向玻璃体牵引,6眼的切线方向牵引。TA辅助的玻璃体手术中证实16眼均不存在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其中有6/16(37.5%)眼最终诊断为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5/16(31.25%)眼诊断为玻璃体劈裂。综合比较后发现66.7%的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患眼在OCT检查中发现存在前后方向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80%的玻璃体劈裂患眼在OCT检查中发现存在切线方向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在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符合率方面,超声检查为68.7%(P=0.02),OCT为62.5%(P<0.01)。结论 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或玻璃体劈裂引起的玻璃体后皮质残留,可能会导致黄斑区前后方向或者切线方向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进而影响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的形成和视网膜脱离的发展。术前综合超声和OCT等检查,加上术中TA辅助玻璃体后皮质染色,对于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综合评价玻璃体后皮质的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莲  刘瑶 《现代医学》2004,32(3):204-207
脉络膜脱离是玻璃体视网膜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 ,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作者就脉络膜脱离的发生、发展、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超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的准确率。方法:通过给16只日本大耳白兔右眼玻璃体腔注入药物lu纤溶酶联合20u透明质酸酶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用B超检查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然后通过扫描电镜验证。结果:实验眼则可见玻璃体程度不同的混浊(16/16),第1d无玻璃体后脱离;第3d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形成(5/16),第7d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14/16)。扫描电镜检查16只眼玻璃体后脱离全部形成。结论:B超检查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准确率87.5%,B超是一种安全、经济、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观察30例30只眼玻璃体后脱离(PVD),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右眼12只,左眼18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玻璃体液化、后脱离与变性患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单纯玻璃体液化无须治疗,由于其他病因所致,应治疗原发病;单纯玻璃体后脱离无须治疗,一旦发现视网膜干孔,立即行光凝封闭,严重玻璃体积血应行B超检查,同时按玻璃体积血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的彩超声像图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162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玻璃体后脱离的彩超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依据。结果玻璃体后脱离的二维声像图显示为玻璃体内连续的纤细条带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玻璃体后脱离的条带状高回声内无血流信号。结论彩超对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荧光素染色在实验诱导性玻璃体后脱离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巨检加染色法在实验诱导性玻璃体后脱离观察中的可靠性。方法:15只有色素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在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的Dispase制作玻璃体后脱离模型,左眼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注药1周后观察玻璃体后脱离的形态。结果:巨检对照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0.25u/ml组和0.1u/ml组均有不同程度玻璃体后脱离;0.05u/ml组有4眼有玻璃体后脱离。对玻璃体与视乳头间粘连,单纯巨检能辨认者0.25u/ml组和0.1u/ml组各1眼、0.05u/ml组2眼,巨检加染色法能辨认者0.25u/ml组2眼、0.1u/ml组3眼、0.05u/ml组4眼;玻璃体退缩后与视网膜附着的边缘,单纯巨检各组均3眼能辨别,巨检加染色法发现其中部位不相符者0.25u/ml组2眼、0.1u/ml组和0.05u/ml组各3眼。电镜检查0.1u/ml组内界膜光秃,无胶原原纤维附着,0.25u/ml和0.05u/ml组仍能见到少量胶原原纤维附着。结论:巨检加染色法能较客观地反映玻璃体后脱离。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相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通常多以视力下降、眼前飘浮物、闪光感而就医。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31只患眼玻璃体后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矿区眼外伤发生率高,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又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之一,其特点为手术复杂,手术成功率低及复发率高,致盲率高。现对我矿区2004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39例(40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在眼科B型超声下玻璃体后脱离(poster vitrous detachment PVD)的形态,提高诊断率,特别是角膜,晶状体混浊状态下,玻璃体观察不清,需要了解玻璃体后脱离的状态,以便及时行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手术.方法 通过眼科B型超声检查观察玻璃体回声形态及后运动情况明确诊断玻璃体后脱离.结果 通过眼科B型超声检查玻璃体后脱离结果与手术中玻璃体后脱离的状态相同.结论 眼科B型超声检查在诊断玻璃体后脱离中帮助很大,在临床上以便及时行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手术.  相似文献   

17.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 ,以往由于技术限制 ,采用巩膜外手术 ,治愈率低 ,视网膜复位率约 5 0 % [1,2 ] 。近年来 ,长海医院眼科采用经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7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3例。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 5 .71岁。右眼 2例 ,左眼 5例。病程 1周至 1个月 ,平均病程 12d。 1例拳击伤后即出现症状 ,1周后住院。 1例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半个月出现症状。有高度近视 4例 ,其中 1例伴弱视、眼球震颤。术前…  相似文献   

18.
刘天宇  刘文静  高莉  万胜新 《中外医疗》2010,29(21):180-180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0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显像特点和诊断依据。结果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超声表现可见玻璃体后界膜回声,呈纤细波浪状,不与眼球壁相连;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超声表现为玻璃体后纤细连续光带回声,并与眼球壁单处或多处相连,视网膜较后界膜回声粗而亮,CDFI显示脱离视网膜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而玻璃体后界膜不显示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玻璃体后脱离,为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本文就 1 995~ 2 0 0 2年 1 7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导致手术失败原因作一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 1 55例(1 55只眼 ) ,手术后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手术失败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有 1 7例 (1 7只眼 ) ,占 1 0 97%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2~ 67岁 ,平均 42 75岁 ;右眼 8例 ,左眼 9例。1 2 眼底情况 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 <2个象…  相似文献   

20.
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103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0.02视力70眼(67.96%),≥0.02视力33眼(32.04%);其中黄斑裂孔21眼(伴PVR-C2以上 12眼)、巨大裂孔11眼、其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C2级以上71眼(其中 C2级15眼、C3级12眼、D1级13眼、D2级13眼、D3级18眼).发病至手术时间:≤14 d 8眼,15~30 d 10眼,1~3个月37眼,3~6个月24眼,≥6个月24眼.采用常规睫状体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了晶体切除、巩膜外环扎、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切除、视网膜下膜取除等操作;82眼行C3F8填充,21眼行硅油填充.随访3~18个月.结果视网膜复位99眼,4眼复位失败;视力提高73眼(70.87%),矫正视力<0.02,35眼(33.98%),≥0.02,68眼(66.02%),其中0.02~0.08,18眼、0.1~0.4, 39眼、0.5~0.9,10眼、≥1.0,1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术后结果;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随访及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