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盛清  李群 《上海医药》2017,(22):53-55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与糖尿病患者"1+1+1"组合签约和分级诊疗服务对管理效果和费用的影响.方法:在全科门诊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试验组(148例)和对照组(139例).试验组中男性38例(25.7%),女性110例(74.3%),平均年龄(69.85±8.32)岁;对照组中男性49例(35.3%),女性90例(64.7%),平均年龄(70.78±7.24)岁,两组性别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与家庭医生实施"1+1+1"组合签约,家庭医生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对照组为非签约对象,按照原有服务模式进行管理.分析管理效果和费用.结果:管理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年均药品支出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实施"1+1+1"组合签约并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控制药品费用、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为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截至2014年9月在本社区自愿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2例,其中男性564例,女性718例,平均年龄(67±8)岁.签约后接受家庭医生管理服务2年(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后,比较签约前和签约管理服务2年后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空腹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签约服务管理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签约管理前的72.93%(935/1282)提高到86.35%(1107/1282,P<0.01);空腹血糖控制率从53.59%(687/1282)提高到67.78%(869/1282)(P<0.01).结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可明显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率,从而能更好提升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奉贤庙泾社区1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为(71.62±8.14)mmHg、(125.17±5.28)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6±8.83)mmHg、(138.36±8.24)mmHg,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赵利娟 《上海医药》2022,43(2):55-59
目的:评价社区预约专病门诊强化干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平均年龄为(62.36±1.04)岁,中有男性3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5~2017年期间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糖尿病孕妇接受常规的正常治疗,观察组糖尿病孕妇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康复,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在妊娠结局以及血糖控制的差异,以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以及血糖控制的具体影响。结果:在接受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方面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5d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出现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影响到妊娠结局,减少糖尿病孕妇的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模式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纳入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某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计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与实验组(25例,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血糖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签约社区家庭医生护理干预模式后有效地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水平,从而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更减轻了病人及家庭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耐量受损(IGT)人群进行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耐量试验筛查,选取80例IG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55.4±2.5)岁,干预组40例,平均年龄(54.8±2.6)岁;对照组仅进行健康宣教,对干预组进行早期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掌握情况、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掌握较优(P<0.05),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等指标均较低(P<0.05),发生糖尿病的比例较低(P<0.05).结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 IGT 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对社区糖尿病防控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云  盛飞  顾秋英 《上海医药》2017,(20):44-46
目的:研究"1+1+1"签约模式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抽取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管理系统中122例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与患者进行"1+1+1"签约,将签约患者设为研究组(62例),未签约患者设为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手段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综合干预手段管理.在研究开始时和6个月后分别测量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血压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1"签约模式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等生化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慢病管理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管理的3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签约家庭医师服务,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没有签约家庭医师服务,观察组自愿与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治疗效果和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7%)比对照组(88.00%)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师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慢病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管理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以及规范使用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已纳入社区糖尿病管理的300例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素规范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BG、2h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PG、HbA1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胰岛素使用规范情况明显提高,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社区T2DM,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规范胰岛素的使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parentification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y in the families of origin of 103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met criteria for being Adult Children of Alcoholics (ACOAs) as compared to 233 women who did not. The gender of the parent with an alcohol problem (mother only, father only, both parents, neither) was also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family role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Par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Adult (PQ-A; Sessions, M. W., and Jurkovic, G. J. (1986). Par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Adult (PQ-A). Unpublished document.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Atlanta, GA), the Filial Responsibility Scale-Adult (FRS-A; Jurkovic, G. J., and Thirkield, A. (1999). Filial Responsibility Scale-Adult (FRS-A). Unpublished document.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Atlanta, GA), the Children of Alcoholics Screening Test (CAST; Jones, J. W. (1983). The Children of Alcoholics Screening Test: Test manual. Chicago: Camelot), and indicated whether they suspected their mother/father of a drinking problem. ACOAs reported more parentification, instrumental caregiving, emotional caregiving, and past unfairness in their families of origin as compared to non-ACOAs. However, as compared to ACOAs who indicated that their father was the alcohol-abusing parent or non-ACOAs, respondents who thought their mothers had an alcohol problem reported greater past unfairness. In addition, ACOAs who thought their mothers had a problem with alcohol abuse reported more parentification and emotional caretaking than did non-ACOAs.  相似文献   

16.
17.
18.
Electrocardiography and the family doc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