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实施组织器官缺损修复以及再造治疗过程中,分析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组织器官缺损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均选择穿支皮瓣的方法完成修复再造治疗。临床对治疗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实施游离皮瓣治疗的患者60例,选择实施带蒂皮瓣治疗的患者2例。其中表现出皮瓣完全坏死的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4~7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表现良好,表现出质地柔软的特点,于供区未表现出并发症的情况,于供区对患者实施植皮治疗,最终全部成活。结论即使在选择穿支皮瓣进行治疗过程中较易表现出血管变异的情况,并且在实施解剖以及实施相关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对于修复重建外科而言,仍然属于较大的突破,其可以通过较小的供瓣区代价,实现显著的修复再造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穿支皮瓣与传统皮瓣移植术在手外伤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5例应用传统皮瓣移植术和穿支皮瓣移植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手部外伤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手术的恢复时间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穿支皮瓣移植术的45例患者中,44例皮瓣成活,1例未成活,成活率为98%;应用传统皮瓣移植术的40例患者中,有2例皮瓣未成活,成活率为95%。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传统皮瓣移植术对供皮区损伤大,患者需行二次断蒂手术住院时间长的痛苦。供皮区皮损小,受皮区皮瓣美观,且利于活动,成活率高,手部功能正常,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膝部截肢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应用腘窝正中皮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方法2例下肢截肢术后膝部创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创面软组织缺损的形状和大小,于股后区设计腘窝正中皮动脉穿支皮瓣,旋转点设在股骨内外髁连线中点上方3 cm 处,切取皮瓣面积砸伤后瘢痕增生为18 cm ×10 cm;车祸为20 cm ×12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对受区皮瓣进行外观、质地、功能等进行评定。结果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2例皮瓣均成活,皮瓣除轻度肿胀外,无溃疡等发生。结论腘窝正中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具有血供可靠、切取安全,同时切取后不会影响局部血运。是治疗下肢截肢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患者,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7.0 cm~6.0 cm×9.0 cm,皮瓣包含上臂外侧皮神经,重建受区感觉。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供区损伤小、设计灵活、外观良好、感觉重建满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缺损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法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36例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以40例行穿支皮瓣修复法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5%、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2%、22.2%,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法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且能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腓骨骨皮瓣、足部皮瓣修复的术前护理,术后体位的护理,皮瓣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配合相关的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术后24例完全成活,2例腓骨骨皮瓣部分坏死2~3cm给予换药和皮瓣按摩,植皮后伤口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血管危象,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应用穿支皮瓣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两种方式进行手部创面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8例,2例皮瓣坏死,但经换药处理后,瘢痕修复愈合,供区与受区愈合良好,手部功能基本正常。术后一年随访,皮瓣的外形质地评价优良,患者对现功能评价满意率95%。且供区伤口外形优良。结论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有效克服了血管口径小、变异多等缺点,虽存在技术要求方面的问题,但整体效果较好,皮瓣血供好,质地薄,成活率较高,可使皮肤达到高效再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女性乳腺癌发现较晚,保乳术后乳房缺损大,术后容易导致乳房畸形,这是导致保乳率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侧胸皮瓣作为自体皮瓣的一种,用于保乳整形术中,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新型皮瓣。通过文献调研,本文总结了侧胸皮瓣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整形手术的临床场景,包括乳房外上象限、外下象限、中央区的缺损修复,可采用侧胸筋膜组织瓣进行修复,若乳腺缺损组织量约占乳房总体积的20%~30%或切除腺体量在50~100 g之间,采用侧胸筋膜组织瓣进行修复较为合适。该术式可以满足女性患者对乳房美学效果的追求,恢复患者的自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保乳指征,提高临床保乳率,侧胸皮瓣保乳整形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美学效果,未来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面14例,创面面积为4.0 cm×6.5 cm~6.0 cm×8.5 cm,皮瓣切取面积5.0 cm×7.0 cm~6.5 cm×9.5 cm。14例病人供区均给予直接皮内缝合。结果14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3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了所有病人,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颜色与周围肤色接近,无臃肿,皮瓣质地柔软,病人正常穿鞋,行走及步态正常,供区小腿仅残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中小型缺损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外形和功能良好,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岁;皮瓣受区位置:前臂1例,小腿15例,足部8例;切取皮瓣大小:6cm×10cm~10cm × 22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质地、形态,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结果 24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存活,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部分坏死、创面感染难以控制等严重并发症,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大腿及受区功能及形态良好.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目、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2年内复发率、转移率及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CA125、CEA、TNF-α、CA242及CA199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目及2年内复发率、转移率、术后血清CA125、CEA、TNF-α、CA242及CA199水平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出血量小于A组,生存质量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满意率高于A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不差于开腹手术,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较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腿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3例。结果42例皮瓣中完全成活37例,部分坏死5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颌下脂肪抽吸与颏成形术联合重塑面容轮廓的效果。方法采用耳垂下缘后面小切口对下颌及颏下部进行脂肪抽吸并联合下颏假体植入术改善下面部长宽比例失调。结果 2010~2011年采用以上术式治疗34例,经1~6个月随访,术后面容轮廓清晰流畅,面部比例较术前明显协调。结论颌下脂肪堆积并伴有下颏短小、后缩的患者,采用颌下脂肪抽吸与颏成形术联合,是一种简便易行重塑面容轮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连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094-2096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对面部外伤急诊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其接受皮肤间断缝合、皮内间断缝合、真皮内连续缝合及邻近皮瓣转移四种整形外科技术治疗,观察愈合结果和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所选36例患者在接受整形外科技术治疗后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片或皮瓣坏死等现象,经手术治疗后伤口及创面均能愈合。术后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随访结果为采用皮肤间断缝合无瘢痕增生,皮内间断缝合及真皮内连续缝合均有少量瘢痕增生,邻近皮瓣转移无错位畸形及面部功能障碍;治疗前根据创伤面积及受创原因判断Ⅰ期修复35例,Ⅱ期修复1例;治疗过程Ⅰ期修复28例,Ⅱ期修复8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4.75,均P<0.05)。结论在面部外伤急症修复中采用整形外科技术治疗能使面部创伤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面部软组织裂伤的急诊美容整形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面部软组织裂伤的最佳修复。方法采用美容整形修复术,进一步强调清创、伤口修整、缝合、包扎等,并提出一些新的对策。结果156例均一期愈合,外观满意。结论对面部软组织裂伤患者,行美容整形修复术,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颜面部损伤的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技巧。方法对82例患者颜面部挫裂伤行美容修复。采用精细清创法处理伤口,用8-0可吸收线对深部组织断裂和错位进行缝合复位,用8-0美容线对皮肤伤口进行精细缝合。观察远期美容效果。结果经精细清创和精细修复的颜面部损伤可以获得良好愈合效果,伤口瘢痕形成达到最小化。美学效果优良。结论整形外科的精细清创法和精细修复法是颜面部损伤的理想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茎、阴囊皮瓣在男-女易性患者女性外阴及阴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对自1989-2008年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17例男-女易性病患者,年龄在20-57岁,平均32岁,采用阴茎、阴囊皮瓣再造阴道及女性外阴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17例患者均在1年内完成了变性系列手术,成功完成了生理性别的转换。其中3例术后一年再造阴道变浅变窄行二期阴道扩大术,1例出现阴道直肠瘘行阴道直肠瘘修补术,该17例患者有12例得到了长期随访,患者术后精神压力得到缓解,本人满意或基本满意,有7例患者组织了家庭。结论男-女易性病应用阴茎阴囊皮瓣阴道再造可以充分利用男性本身的外生殖器材料再造阴道及女性外阴,形态及功能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能使整形外科皮瓣手术切口愈合更好的方法。方法 对52例患者的切口采用联合引流的措施进行处理,观察其愈合的情况。结果 52例患者的切口均愈合良好,其中8例仅一度出现皮瓣血运障碍,经相应处理后未影响切口愈合。结论 采用联合引流的方法对皮瓣切口进行处理,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腔镜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7.2&#177;15.6) min、(17.8&#177;8.6)mL、(30.2&#177;11.8)mL、(4.7&#177;0.9)d、15%、90%,传统组分别为(70.3&#177;19.0)min、(24.6&#177;15.2) mL、(35.6&#177;19.6)mL、(5.2&#177;0.6)d、10%、3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美容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3、-2.427,χ2=54.432,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颈部无瘢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和研究腋部切口整形切除术对腋部副乳腺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例副乳腺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副乳腺位置及与腋部皱褶关系不同选用不同的腋部切口位置将副乳腺整形切除.结果 本组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副乳腺29个,术后观察手术切口隐蔽,对患者局部外形改善明显,患者副乳胀痛感消失,满意度较高.结论 腋部切口整形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治疗腋部副乳腺,同时能够有效的美化患者的局部外形,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