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的规范化方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8日至2017年3月10日我院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实施规范化方案治疗,将两组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苏醒时间(3.21±1.12)d和住院时间(6.37±2.11)d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昏迷患者实施规范化方案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还能提高有效率,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较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规范和促进我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其发展.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自制问卷对河北省20家三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2013年6月5日215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重症医学科均参考"营养支持指南"作为营养支持方案.多数(85%)重症医学科对床头抬高和监测胃残余量均有明确规定.做营养风险评估的占65%,指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大多以20~25kcal·kg-1·d-1(40%)和25~30kcal·kg-1·d-1(40%)计算以确定每日提供热量;鼻空肠管由ICU护士(40%)和内镜医师(35%)留置,半数(50%)重症医学科通过X线判断鼻空肠管位置,也有应用注空气时听诊法(25%)判断,营养医嘱主要由ICU医师(95%)管理,60%重症医学科由护士调节营养速度.主要由ICU医师(70%)调节胰岛素用量,血糖高限为9~11mmol/L,血糖低限多为4~6mmol/L.结论 河北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逐渐得到重视并趋于规范,应进一步加强营养风险评估,参考营养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2月诊治的44例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比较两组的苏醒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3、4周时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采用的是兼顾身心各方面的综合疗法,要求病人及其家属在医院医师、营养师、护士和化验员的指导下,自己做自己的医师;自己做自己的营养师;自己做自己的护土;自己做自己的化验员,主动进行自我治疗,自我监护,和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共同战胜疾病。 糖尿病老年患者在自我治疗,自我监护中要特别警惕发生糖尿病昏迷,平时作好预防,发生后及时送医院急救。糖尿病的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若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可造成难以恢复的大脑损伤,甚至死亡。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在哪些情况下发生昏  相似文献   

5.
手术是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昏迷,极大增加了护理难度.家属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任务重大,不仅身体劳累,心理压力也很大,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更多关注和支持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选择我院53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研究,调查其照顾负担、社会支持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 31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以MINIMIZE分层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以站斜床、低频电刺激、淋巴循环治疗仪、针灸等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接受以下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脑局部血流量。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素抗凝血液滤过在护士的抗凝管理模式下对患者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住院并实施肝素抗凝血液滤过治疗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针对患者积极实施肝素抗凝血液滤过方式治疗,常规组均实施以医师为主导的抗...  相似文献   

8.
闫斌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125-126
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123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经过,其中药物组60例,高压氧加药物治疗组63例,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高压氧组对昏迷苏醒有显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辅以高压氧治疗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其效果更好,且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康复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膈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明确诊断为SAP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肺康复。治疗2周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分别为(2.81±0.21)cm、(0.18±0.05)cm、(44.53±17.18)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MBI评分(2.52±0.18)cm、(0.14±0.03)cm、(36.40±1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SAP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上肺康复更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膈肌功能及肺炎反应,从而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1岁。主因突发性昏迷后右侧完全偏瘫,失语半年,为求康复治疗于1991年11月10日入院。半年前患者于开会发言时突然失语,神志不清,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急行血肿清除术。求后昏迷25天苏醒,病情较稳定后,转至省中医院经中药、针炙、按摩等多种方法治疗,经过五个多月的观察,在肢体功能恢复上收效不明显,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科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昏迷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患者昏迷与苏醒时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指导治疗昏迷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入院时GCS评分与脑脊液S100B蛋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17例患者昏迷初期与苏醒时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结果 17例患者苏醒时脑脊液中S100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3.735,P=0.002),昏迷初期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与GOS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64,P=0.006),与入院时GCS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2,r=-0.689).57例患者入院时GCS与GO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p=0.416,P=0.001).结论 脑脊液S100B蛋白检测可早期有效评估脑损伤程度,指导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评估昏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郑银海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322-332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对患者昏迷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2011年7月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列入对照组,共21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急性期约束;将2011年8月后患者列入研究组,共2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包括促醒、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1、2、4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1、2、4周研究组GCS评分均极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昏迷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有利于尽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状况,改善和恢复神经功能.进而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外科风云》,引起了社会对于医疗事业和医疗工作者的热议和广泛讨论。其中有这么一幕令人深思,患者病重昏迷入院治疗,在开始进行抢救前,为了争取时间,女主角必须了解患者既往的病情发展情况和治疗方案,而对患者家属进行了问询,可是家属却对自己父亲的病情一无所知。这种情况在医院其实是十分常  相似文献   

14.
胡倩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108-109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相关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通过研究相关的昏迷发生情况最终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9年3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住院期间有发生过昏迷症状的急诊内科患者的相关情况,研究的要点为患者的昏迷时间段以及昏迷的原因。结果本组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抢救成功者55例,占91.67%;死亡者6例,占8.33%。结论医师应该加强对入院患者的昏迷风险评估、加强对重症室内环境改善以及加强对患者的安全陪伴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急诊内科患者的昏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康复护理是按照康复医疗计划要求,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助,对伤残者、急慢性病伴功能障碍者进行的全面护理,目的是康复或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我院自2008年10月建立康复医学科,1年来共收治101例恢复期脑卒中,通过康复治疗和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危重型患者多因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严重氧合障碍而危及生命,我科收治严重ARDS合并严重的心力衰竭且同时被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例.经过积极的呼吸循环支持、抗病毒等治疗,并于患者最危重时期通过肺动脉导管采集了大量的重要血流动力学数据,以指导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液体治疗的调整,患者最终病情好转,于康复期转出重症医学科.  相似文献   

17.
唐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39-440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于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患有重症脓毒血症的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共分为两组,每组为3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只行常规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观察细胞因子的爱年后变化。结果观察组组有8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1.62%,康复率为37.84%;对照组则有19人死亡,病死率为51.35%,康复率为18.9%。两组治疗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8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10明显回升,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于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很有效果,大大降低了患者死亡的风险,提高了病患康复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耳针结合醒脑开窍综合疗法治疗脑出血昏迷患者促苏醒及言语、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出血致重度脑损伤患者随机抽取56例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36例,单纯体针组2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良好率69.4%.对照组良好率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针、耳针结合醒脑开窍综合疗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促苏醒及言语、肢体功能恢复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贺沙沙  王燕萍 《中国药房》2013,(18):1716-1718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药学监护。方法: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结合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原则,分析治疗方案,为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制订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在重症医学科(ICU)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为37.6℃,查血象较前明显下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转出ICU,入普外科继续巩固治疗。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抗菌药物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并规范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问题,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出现,提高了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时加用利奈唑胺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加用利奈唑胺治疗的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瘫痪患者能够自主行走,昏迷患者苏醒,所有患者蛋白水平、血糖水平明显改善,行MRI检查可见8例患者颅内结核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给予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适宜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