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40mg/d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0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并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2例均完成了临床随访,60例完成了整个服药过程及颈动脉超声复查。10个月后对照组斑块IMT值及斑块面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治疗组斑块IMT值及斑块大小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5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等.观察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对照组同时加用安慰剂治疗6个月.结果 观察组在使用辛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后TC、TG、LD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均<0.05),HD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和Crouse斑块积分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硬化速度,对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乙组采用常规方法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RP和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降脂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彭日红  佘军红  阳洪 《医药导报》2012,31(12):1561-156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po。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或P<0.01),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斑块有效率分别为91.84%,77.55%(P<0.05);治疗后两组CRP水平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血清CRP水平,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甚至可使动脉斑块缩小。  相似文献   

6.
陈静  占焕平  王琼  颜芬 《中国药业》2013,22(11):19-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128例,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64例。治疗12周后,通过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治疗前比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IMT、斑块面积和L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s-CRP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德春 《中国药房》2011,(32):3027-302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除服用降高血压药物外,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仅服用降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斑块消失率达20.5%;服药12个月后消失率达34.2%;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有48个,6个月后斑块增加3个,增加7%;12个月后斑块增加7个,增加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斑块面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及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TC、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G、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使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追加阿托伐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除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外,其他指标均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蛋白水平明显减低(P<0.05),低密度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及血液血脂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每个疗程前10天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500 mL,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和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值、颈动脉内径(CAD)及斑块面积、斑块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TXB2、hs CRP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ET-1、TXB2、hs CRP、N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降低斑块积分,保护血管内皮,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黛力新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府逐瘀汤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60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发挥了协同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合并肠溶阿司匹林对颈动脉低回声、不均质及强回声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依据彩超将79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38例,2组颈部彩超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6个,按超声检查的回声特性分成3类,低回声105个,不均质回声89个,强回声52个,治疗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和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观察2组斑块在治疗6月,12月后颈动脉3类斑块缩小程度及不稳定粥样斑块比率有无改变。结果治疗6月后3组颈动脉3类斑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稳定性斑块数目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低回声斑块大小及稳定性斑块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观察二组中阿托伐他汀对低回声颈动脉粥样硬化低回声斑块有缩小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帕罗西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各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治疗后8周的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可以明显得改善其抑郁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选用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75例患者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IMT、血脂、斑块面积变化,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颈动脉IMT变薄、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患者的斑块面积,有效调节血脂,预防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高永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2):1468-147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C、TG、HDL-C、LD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厚度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压血脂,并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用。方法: 选取在其院接受治疗的116例TIA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32例(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B组20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C组64例(给予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治疗)。将3组治疗后的复发进展率、TIA发作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经分析,B组、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PT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APT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两两比较,C组的PT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TIA发作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C组的复发进展率较A组和B组低(P<0.05);3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TIA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改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机体状态改善明显,进而降低了进展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武汉市普仁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100~300万单位/次,1次/2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体征改变情况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疱止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机体炎性因子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