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性辅料换药护理在外科伤口中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90例急诊外科伤口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湿性辅料换药护理。比较两组外科伤口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外科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切口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外科伤口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科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切口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切口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湿性辅料换药护理在外科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可加速切口愈合和出院,减少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其睡眠质量,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后囊袋切口脂肪液化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例因股静脉置入输液港后发生囊袋切口脂肪液化并血栓形成的肺癌患者,通过正确进行伤口评估、囊袋切口运用了湿性愈合及减痛换药的护理;同时动态观察右下肢静脉血栓及时进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的处理.结果 患者输液港囊袋伤口愈合良好,输液港拔出后未发生血栓脱落.结论 正确进行伤口评估,湿性愈合及减痛换药理论,使用适宜的敷料,进行有效的伤口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有效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口底癌动脉灌注化疗过程了解及对治疗效果观察,总结外生性口底癌动脉灌注化疗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1例口底癌患者采用舌动脉化疗药物灌注结合破溃处伤口护理,采用每3天进行伤口换药及评估。结果患者外生性肿瘤术后第1周开始缩小,术后第4周右下颌处肿瘤与皮肤处于同一水平,破溃面积缩小至1.5 cm×1.5 cm,局部疼痛减轻,术后第8周外部破溃完全愈合。结论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对于此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结合局部伤口的护理、评估,在伤口愈合和评估方面总结了临床经验,同时为医生提供动态信息,利于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观察普通辅料与湿性敷料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效果做出评价。方法将本科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分别使用普通敷料与湿性敷料,比较二者在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护理中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性敷料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可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干性敷料。  相似文献   

5.
邓美莲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32-133,167
目的探讨外科门诊患者不同伤口的治疗及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门诊收治的不同伤口患者120例,均为单纯外伤性伤口,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采取针对性伤口处理与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增DintS,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心理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伤口愈合率与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与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门诊中对不同伤口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宏  蔡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39-3040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30例腋臭患者的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形成皮瓣下血肿导致伤口延迟愈合,1例患者皮瓣移位坏死,1例患者拆线后伤口裂开,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26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加压包扎可避免死腔和血肿形成,避免术后皮瓣坏死;术后制动可避免皮瓣移位坏死,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遵医嘱给予伤口常规换药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伤口护理、伤口疼痛的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焦虑程度、伤口疼痛感、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手术后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同时1周后进行复诊时发现手术切口出现大量淡黄色渗液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对切口进行观察评估,总结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同时正确实施。结果接受临床护理半个月后2例患者均伤口愈合正常出院。结论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其次在正确评估切口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湿性愈合伤口的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值得用于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2例行喉癌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精心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伤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喉癌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防消化道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47例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消化道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与2011年3月前的47例常规护理的消化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干预组伤口甲级愈合34例,优良率72.34%;乙级愈合11例,感染2例,感染率4.35%;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24例,优良率51.06%,乙级愈合17例,感染6例,感染率12.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消化道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对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