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存在着周期性、自发性的细胞凋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存在着凋亡相关因子的改变.众多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表达减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增强.临床上许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就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调节改变中的作用、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关系等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原因尚未明了。EMs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对其预防和治疗仍是目前难点。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对机体维持自身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有资料表明,凋亡异常可促进EMs的发生发展。综述细胞凋亡途径,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与EMs的在位、异位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期望能操控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应用于EMs的预防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凋亡调节基因在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凋亡调节基因 bcl- 2、bax和 c- myc在 、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以探讨凋亡调节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按 r AFS分期 : 期 8例 , 期 12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患者异位内膜中 bcl- 2、bax和 c- m yc的表达。结果 :bcl- 2、bax和 c- myc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腺上皮中 ,其中 bcl- 2的总体阳性率为 5 5 % ,bax的阳性率为 75 % ,c- myc阳性率为 5 5 % ,且 bcl- 2的表达与 c- myc表达正相关(P<0 .0 1) ,而与 bax的表达负相关 (P<0 .0 5 ) ,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按疾病分期比较三者的表达情况 ,bcl- 2在 期中表达高于 期者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按月经周期比较三者表达情况 ,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存在一定程度凋亡 , 期较 期细胞更易凋亡 ,而与月经周期无关 ,bcl- 2和 bax起主要调节作用 ,c- myc可能与 bcl- 2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原因尚未明了。EMs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对其预防和治疗仍是目前难点。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对机体维持自身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有资料表明,凋亡异常可促进EMs的发生发展。综述细胞凋亡途径,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正常子宫内膜与EMs的在位、异位内膜中的不同表达,期望能操控细胞程序性死亡并应用于EMs的预防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32例EM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选取同期28例因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内质网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78,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凋亡因子Caspase-12、Caspase-3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EM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且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EM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且异位子宫内膜GRP78、GRP94和Caspase-12、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结论 EM患者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减少,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下调可能是EM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线粒体促凋亡因子线粒体蛋白Sma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XIAP和Smac在5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和6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研究组)在位及异住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ELISA测两组患者腹水中TNF-a的表达.结果:①凋亡率:对照组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研究组在位及异住内膜中无周期变化(P>0.05);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内膜(P<0.05);异位内膜低于在位及正常内膜(P<0.05).②XIAP的表达:在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增殖期均高于分泌期(P<0.05);在研究组异位内膜中无周期差异(P>0.05).③Smac在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位内膜中分泌期高于增殖期(P<0.05).在异位内膜中无周期差异(P>0.05);Ⅲ期和Ⅳ期EMT患者异位子宫内膜中,Smac表达在增殖期与分泌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腹水中TNF-α的表达: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期和Ⅳ期EMT患者腹水中TNF-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相关性:XIAP与Smac,Smac与TNF-α表达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XIAP表达增强利于异位内膜种植生存,而线粒体蛋白Smac和TNF-α表达增强,又抑制其无限生长,表明线粒体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粘附、种植、侵袭和分泌特性及增殖、凋亡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基因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兰(MTT)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24h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PTEN蛋白表达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应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的增殖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O荧光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经米非司酮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米非司酮能够使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使其停滞于G1 期,降低S期细胞比例;PTEN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明显抑制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促凋亡作用与上调PTEN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位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将成模鼠分为A组(二甲双胍50mg/kg·d),B组(二甲双胍100mg/kg·d)和C组(二甲双胍200mg/kg·d)各10只,D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8只。用药4周后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别检测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Bcl-2、Bax和P53基因转录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磷酸化AMPK和磷酸化mTOR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A、B、C组凋亡率均高于D组(P<0.05),其中B组效果更显著;A、B、C组Bcl-2mRNA、BaxmRNA、P53mR-NA、Bcl-2mRNA/BaxmRNA比值、P-AMPK、P-mTOR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在位内膜细胞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D组(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A组高于C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调节Bcl-2、Bax和P53基因表达,从而诱导在位内膜细胞凋亡,以100mg/kg·d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临床常见科良性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并已向分子水平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肿瘤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的妇科良性疾病,具有难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自噬(autophagy)是指生物膜将胞质内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质包裹并转运至溶酶体内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的动态调控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噬在EMs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自噬在EMs中的表达水平存在上调或下调2种状态,提示自噬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促进或抑制的“双刃剑”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关键问题尚未解决。综述了自噬在EMs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生育期女性常见疾患,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主要理论认为,经血逆流内膜种植、体腔上皮因子协同作用、遗传免疫缺陷和血管生成在EM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发展时,不可避免要经受局部缺血、缺氧等微环境改变。综述缺氧与异位子宫内膜病灶的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的关系,以及雌激素在缺氧条件下对于异位内膜病灶的作用。从异位内膜病灶局部缺氧角度,分析传统中医药的活血化瘀或抑制血管生成对于EMs的治疗意义,为EMs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S100蛋白家族是钙离子结合蛋白,由25个成员组成,与Ca2+结合后在细胞内、外发挥生物学功能,调节增殖、分化、炎症、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Ca2+稳态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细胞过程,与多种癌症、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机制复杂,是可致盆腔疼痛、不孕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准确、易获得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及明确的治疗靶点。研究表明,S100B、S100A7和S100A8可通过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S10013可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并通过与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协同作用促进疾病发展;S100A4、S100A6和S100P可能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和(或)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迁移和侵袭。综述S100蛋白家族在EMs发病机制及诊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S100蛋白在EMs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思路,为寻找潜在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通常表现为疼痛、不孕和性交不适等症状。近年来EMs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患病女性带来生理与心理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得到清晰阐述。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EMs的发生关系密切。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可以在转录后调控靶基因,影响蛋白质表达,从而影响细胞活动。对miRNA调节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如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黏附转移、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EMs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病因未明,处理棘手,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异位内膜的种植和增殖必需有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关键作用,因此VEGF与EMs的关系受到重视。目前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EMs发病关系及采用抗VEGF治疗EMs是研究的热点。5′未翻译区和3′未翻译区均有多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以-2578~C,+405G/C,-460T/C和+936C/T最具代表性,其对VE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有很大影响,并可能改变VEGF的量。很多实验证明,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药物,如抗VEGF抗体等能有效抑制EMs发展。为EM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