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对儿童川崎病心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了本院2008~2009年川崎病患儿38例(川崎病组)和健康志愿者18例(正常组)。应用SRI技术分析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心肌的应变率,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所有患儿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近段的表现。结果川崎病组左心室壁部分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期应变率低于正常组。Simpson法所测的川崎病患儿左心室整体射血分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14例患儿冠状动脉扩张,3例患儿冠状动脉瘤形成。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受损的,SRI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评估川崎病患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速度矢量成像(VVI)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的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探讨VVI对于急性期KD患儿左心收缩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KD急性期患儿,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扩张,将其分为冠脉扩张组、无冠脉扩张组两组,并与30例正常儿童左心室收缩功能数据对照,常规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每搏量(SV),使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各节段最大纵向运动速度(Vp),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所有研究对象EF、FS、SV测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扩张组、无冠状动脉扩张组Vp,S,SR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冠状动脉扩张组较无冠状动脉扩张组的Vp,S,SR测值在基底段、中间段下降(P〈0.05)。【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急性KD患儿左心整体功能正常时,VVI技术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出现减退,提示VVI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名健康志愿者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共18个节段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位移值(Dm)及应变率(SRs).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缩期最大位移和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减低(P<0.01);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壁中间段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TDI技术为糖尿病心脏病变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检测提供了一种无创方法,局部心肌收缩期最大位移及峰值应变率能够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分析正常胎儿左室纵向心肌运动功能的方法,分析正常胎儿左室纵向心肌运动的特征.方法 采用Sequeia 512超声诊断仪,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模式下对50例正常胎儿心脏取标准四腔心切面,分析左室侧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节段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50例胎儿中45例成功获得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图像,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获得左室6个节段心肌任意时间的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彩色图、曲线及三维图像.左室6个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由基底段向心尖段呈递减趋势,心肌应变及应变率无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的分布趋势.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无角度依赖性,是分析胎儿心肌运动的新技术,可测量节段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可用于胎儿心脏左室纵向心肌运动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心室节段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的正常值范围、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及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5例健康志愿者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径向和纵向速度、应变、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收缩期径向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纵向平均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较径向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应变率高于后间隔右室面、后间隔左室面、左室侧壁,而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又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应用价值.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测量两组儿童的左室前壁、前间壁基底段、室间隔、侧壁中段、基底段、下壁、后壁的中段、基底段共10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并进行组间比较.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FS),并比较两组参数.结果 患儿组的室间隔、侧壁中段、基底段、前壁、前间壁的基底段SRs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和P<0.01),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 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川崎病急性期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心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 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 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0例孕18~40周的正常胎儿,按孕龄分成Ⅰ组(18~23+6周)、Ⅱ组(24~27+6周)、Ⅲ组(28~31+6周)、Ⅳ组(32~35+6周)、Ⅴ组(36~40+1周),收集所有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并观察各项指标随孕周的变化趋势.结果 正常胎儿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由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减低(P〈0.05),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左室侧壁和室间隔左室面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VVI可定量评价正常胎儿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为临床有效地评估胎儿心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胎儿左心室功能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并存储65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和65例正常对照组胎儿的动态标准四腔心切面图像,利用VVI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长轴方向运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4+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应变(S)、应变率(SRs)和舒张期应变率(SRd)均明显减低(P<0.05),28+0周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均明显减低(P<0.05)。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Vs、Vd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P<0.05),而S、SRs和SRd随孕周增加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心功能在孕期已发生改变;VVI技术可敏感地检测出其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40例绝经期前女性SLE患者,其中SLE病程〈5a者18例为SLEⅠ组,病程≥5a者22例为SLEⅡ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3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应用QTV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水平前壁、下壁、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peak velocity,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late diastolic peak velocity,Va),并计算Ve/Va比值,以6个位点均值代表二尖瓣环的整体运动,并进行比较。结果 SLEⅠ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各壁Vs、Va及其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壁Ve、Ve/Va及其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SLEⅡ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各壁Vs、Ve、Ve/Va及其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除侧壁外,余各壁Va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与SLEⅠ组比较,SLEⅡ组左心室二尖瓣环水平侧壁Vs及各壁Vs均值均降低(P〈0.05或〈0.01),各壁Ve、Ve/Va及其均值均降低(P〈0.05或〈0.01),前间隔Va降低(P〈0.05);SLE患者Vs、Ve、Va、Ve/Va均与病程呈负相关(r=-0.637,P=0.000;r=-0.700,P=0.000;r=-0.367,P=0.020;r=-0.779,P=0.000)。结论应用QTVI技术可早期、敏感检测出SLE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对临床早期防治心脏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各30例,应用VVI技术检测两组左室侧壁、前壁、室间隔及下壁基底、中间段、心尖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应变(ε)及应变率(ε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的Vs和Ve均由基底部向心尖部递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ε和ε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缺血节段Ve、ε及ε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部分节段V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VI技术能定量检测局部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衍生新技术即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房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测量两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右室流出道压差,二、三尖瓣口E、A峰(Em、Am及Et、At),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房侧壁(LA)、右房侧壁(RA)、房间隔(IAS)近瓣环部(bas)和中部(mid)的峰值组织速度(Vs、Ve、V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结果 HCM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及LAAE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E/Am、E/At及LAPEF则显著减低(P<0.01)。HCM组LAbas、LAmid及IASbas、IASmid的Ve减低;LAbas、LAmid、IASbas、IASmid和RAmid的SRe减低、SRa增高;LAmid及IASbas、IASmid的SRs减低,与对照组相应各节段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组左房各节段SRa平均值(mSRa)与LAAEF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1)。结论 HCM患者的左、右心房局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组织速度成像及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心房功能尤其是左心房的局部功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节段心肌运动的同步性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患者68例分为缺血Ⅰ组(38例),狭窄率50%~75%;缺血Ⅱ组(30例),狭窄率≥75%;选取造影结果阴性者(狭窄率〈50%或无狭窄者)28例为对照组。在QTVI曲线上测量LAD支配的左室心肌5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Ⅰ组V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和Ve/Va比值减低,Te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Ⅱ组与对照组比较Vs、Ve、Va、Ts、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QTVI技术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节段收缩、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功能下降和时间延迟程度与局部室壁缺血程度有关,并且舒张期特性指标早于收缩期指标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组织速度成像(QTVI)与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在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分为正常构型组(Ⅰ组)、向心性重构组(Ⅱ组)、向心性肥厚组(Ⅲ组)、离心性肥厚组(Ⅳ组);对照组33例。测量各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及Ve/Va;测量右室游离壁中部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SRe/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Ⅰ组患者Ve/Va显著减低;与对照组及高血压Ⅰ组比较,高血压Ⅱ组、Ⅲ组和Ⅳ组Ve、Ve/Va均显著减低;与Ⅱ组、Ⅲ组比较,Ⅳ组患者Ve、Ve/Va均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组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高血压Ⅰ组比较,高血压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Ⅱ组、Ⅲ组比较,Ⅳ组患者SRe、SRe/SRa均显著减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不明显,无论有无左室构型变化其右室舒张功能已受损,尤以高血压第Ⅳ组舒张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选择30例置入DDD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将起搏方式由DDD随机程控为VVI,AAI模式,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每次测量间隔5min以上。结果VVI起搏时左室收缩功能最差,与AAI和DDD起搏相比,VVI起搏时收缩功能标:SV,CO,EF均明显降低,而ESV明显增大。与DDD起搏相比,AAI起搏时SV,CO,LVEF均明显增大。结论房室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收缩功能均有重要影响;病窦综合征患者,加强心室起搏管理,在提供双腔支持的安全前提下,以AAI(R)模式作为基本治疗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对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湘党  赵康  敖琨  钟昕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13-12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20名拟诊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按冠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口E峰速度(E),A峰速度(A),E/A比值以及左室整体功能指标Tei指数,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左心结构和左室功能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LA、LVDd和LVDs均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EF、Fs、A、E/A比值以及左室T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E/A、Tei指数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单支病变组EF、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EF、F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左室心肌重塑和左室功能减退,舒张功能障碍早于收缩功能障碍,Tei指数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