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丽丽  张晓杰  石娜  石慧征  路新民 《护理研究》2008,22(30):2817-2818
Dellon[1]1986年首次报道了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认为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腕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常见病因为腕部反复活动或局部外伤、扭伤致长期频繁牵拉、摩擦桡神经浅支,造成该神经行程中卡压、粘连,病人出现腕部及手背桡侧半麻痛不适,以致影响患手用力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浅支修复桡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并对腓浅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性损伤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大体一致.5例病例平均随访11(8~26)个月.按文献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结论]腓浅神经浅支可作为修复桡神经缺损理想的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3.
手术误伤桡神经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85年卫月~1996年12月手术误伤挠神经11例,现结合有关桡神经应用解剖,分析损伤原因。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8~40岁,平均23岁。致伤原因:①3例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时误伤桡神经干。②1例肱骨外髁骨折有明显翻转移位,行切开复位时误伤挠神经浅支。③1例孟氏骨折切开复位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④1例桡骨小头陈旧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术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⑤2例尺桡骨中上段骨折,行切开整复时误伤桡神经深支。③2例尺桡骨下段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者,行矫形术时误伤桡神经浅支。⑦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取钢板时误伤桡神经干。2讨…  相似文献   

4.
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18例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结果:低位头静脉注射易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与护士静脉穿刺方法、局部解剖知识的掌握有关。结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穿刺方法,低位头静脉注射引起桡神经浅支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病例】 女 ,6 6岁。因采静脉血做生化检查 ,护士选择右腕部桡侧上端血管为穿刺点。因患者肥胖血管不清 ,针头刺入后病人突感穿刺处剧烈疼痛、麻木 ,护士立即拔针 ,后疼痛仍持续不退 ,并伴有右手拇指活动受限 ,臂部运动时疼痛向上放射至肩部 ,穿刺处皮肤发麻 ,触摸时向指尖放射。肌电图检查示右侧桡神经受损。临床诊断为桡神经损伤。予神经营养药物、理疗及中药外敷治疗 3个月后症状减轻。桡神经发自臂丛后束的粗大神经 ,初在腋动脉后方 ,继而伴随肱深动脉向后 ,在肱三头肌深面紧贴肱骨体的桡神经沟向下外行 ,到肱骨外上髁前方分为浅支与…  相似文献   

6.
《新医学》2008,39(9)
旋后肌综合征是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腱弓附近被卡压,以前臂伸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追踪测量供给桡神经浅支的血管起源,长度及外径等指标,为临床神经移植选材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供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分离68侧自愿捐献的成人上肢(局解用尸体),观察桡神经浅支的走行、血供来源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6倍)追踪观察了供给桡神经浅支的动脉起源部位、长度以及外径等。结果桡神经浅支的血供可分为3种类型,即A型:来源于桡动脉4例;B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48例;C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16例。桡神经浅支上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8,108,7条,中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95,3,15条,下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6,0,14条。结论桡神经浅支上1/3段血供丰富,是临床上取材方便,应用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8.
桡神经浅支血液供应解剖学研究与神经移植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追踪测量供给桡神经浅支的血管起源,长度及外径等指标,为临床神经移植选材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供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分离68侧自愿捐献的成人上肢(局解用尸体),观察桡神经浅支的走行、血供来源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6倍)追踪观察了供给桡神经浅支的动脉起源部位、长度以及外径等。结果桡神经浅支的血供可分为3种类型,即A型:来源于桡动脉4例;B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48例;C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16侧。桡神经浅支上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8,108,7条,中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反动脉、肌动脉分别为95,3,15条,下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6,0,14条。结论 桡神经浅支上1/3段血供丰富,是临床上取材方便,应用理论的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经治疗患者中行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资料15例,对其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损伤后随访3-6个月,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恢复等级:Ⅴ级13例,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Ⅰ级和0级0例。结论输液穿刺侵入性操作是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重要原因,护士应精准其解剖位置和穿刺头静脉轻柔熟练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浅支损伤后应把握时机,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经治疗患者中行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资料15例,对其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经损伤后随访3~6个月,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恢复等级:Ⅴ级13例,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Ⅰ级和0级0例.结论 输液穿刺侵入性操作是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重要原因,护士应精准其解剖位置和穿刺头静脉轻柔熟练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浅支损伤后应把握时机,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正常的超声表现,确立其进入和行出旋后肌的标准切面,以及在标准切面上测量桡神经深支的前后径。 方法:用高频高频超声检查101例正常人桡神经深支进入,行出旋后肌浅深层的部位,并观察桡神经深支、测量其进入,行出时的神经外膜之间的前后径。 结果:超声切面上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行走,回声表现为横切面上呈椭圆形中等偏高回声;纵切面上呈多条线性的平行稍强同声。可确立其进入和行出旋后肌的标准切面,并测量桡神经深支进入旋后肌。行出旋后肌的处的前后径平均值分别为0.1085cm,0.1087cm,其进入和行出旋后肌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分别为0.0773~0.1397cm,0.0786~0.1388cm。 结论:高频超声可用于扫查桡神经的走形、形态、回声等超声表现,确立其进入行出旋后肌的标准切面,在标准切面上测量其进入和行出旋后肌区的前后径,并判断该前后径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故该研究为临床诊断桡神经深支在旋后肌区有无卡压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无创、可量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和治疗上臂桡神经卡压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确诊为上臂桡神经卡压症的患者,应用B超沿桡神经行径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应用肌电图作桡神经电生理检查。将B超检查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且根据B超发现的桡神经卡压部位进行局封和手术治疗,将桡神经的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超检查显示患侧桡神经的直径和横截面积均大于健侧,同时B超发现的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B超检查对上臂桡神经卡压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自1995年1月到2005年1月,收集24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0岁,平均38岁。重体力劳动者及手工劳动者11例。1例行肌腱移位术,23例行桡神经探查,其中18例行神经松解术,5例将病变神经段切除,其中2例直接吻合,3例行游离神经移植。结果:术中发现。神经卡压性病变12侧,包括8例卡压部位位于旋后肌,1例指总伸肌起点腱性部分压迫,3例多部位多重卡压;外在肿物压迫4例(2例腱鞘囊肿,1例脂肪瘤,1例血管瘤),神经肿瘤1例,神经束带样病变5例,神经不明原因病变1例。术后随访4个月到10年,18例获得满意恢复,1例神经松解患者无恢复,3例恢复不全。1例神经吻合患者及1例神经游离移植患者由于术后时间短,仍在恢复中。结论:非创伤性桡神经麻痹病因有多样,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 48例腕部割裂伤 ,发生神经合并伤漏诊、漏接及神经肌腱错接的原因。方法 经手术探查证实 ,正中神经伤 2 9例 ,尺神经 11例 ,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同时伤 5例 ,桡神经浅支 3例。其中神经漏接 19例 ,错接 2 9例 ,均行 2期修复术。结果 经 1年 9个月随访 ,患者手部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6 9%。结论 基层医院的医生术前术中应重视对腕部切割伤的检查 ,以避免漏诊错接 ,术中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力争早期良好地修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桡神经浅支吻合术后顽固性疼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针对桡神经浅支吻合术后产生的神经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在腕关节活动和拇指对掌活动时,对神经的牵拉使神经吻合术后再损伤致切口处有顽固性疼痛。手术予神经松解或神经近端切断并埋置于肌肉内或骨中。【结果】经术后4个月至2年的随访,顽固性疼痛消失,腕关节及拇指对掌活动正常。【结论】前臂下段被高能量致伤因子损伤,导致桡神经浅支离断,如予神经吻合,出现顽固性疼痛可能较大。但通过神经松解,神经瘤近端切断埋置肌肉内或骨空,使顽固性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16.
小儿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的患儿行桡神经超声检查,以上臂中1/2、上臂中下1/3、肘关节及前臂上1/4作为A、B、C、D4个观察平面,对比健侧与患侧桡神经内部回声变化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并测量和比较4个平面上健侧和患侧桡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及神经主干(RN-S)、浅支(RNS-S)、深支(RND-S)至皮肤的最短距离测值。对其中8例桡神经损伤患儿超声、肌电图和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显示18例孟氏骨折患儿的桡神经损伤侧神经增粗,内部回声减低,伴有创伤性神经瘤(2例)和神经周围瘢痕粘连(6例);健侧A、B平面桡神经主干及C、D平面桡神经浅支、深支CSA分别为(6.32±1.05)mm2、(7.05±1.12)mm2、(3.07±0.42)mm2、(3.21±0.45)mm2、(2.87±0.92)mm2、(3.01±0.77)mm2,患侧神经CSA相应测值分别为(6.53±0.79)mm2、(9.31±2.39)mm2、(4.21±0.45)mm2、(5.64±1.16)mm2、(4.39±0.67)mm2、(3.61±1.24)mm2,患侧与健侧相比,A平面桡神经主干以及D平面桡神经深支的CSA超声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平面患侧桡神经主干、桡神经浅支和深支以及D平面患侧桡神经浅支的CSA超声测值均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6.92、7.33、4.99,P<0.05)。健侧A、B平面RN-S及C、D平面RNS-S、RND-S分别为(15.42±2.60)mm、(9.96±1.22)mm、(10.03±2.85)mm、(11.21±2.94)mm、(10.27±2.52)mm、(11.31±2.71)mm,患侧相应测值分别为(15.92±1.29)mm、(7.65±1.07)mm、(3.66±1.83)mm、(4.47±1.22)mm、(9.94±3.32)mm、(10.20±2.42)mm,A平面健侧与患侧RN-S及D平面健侧与患侧RNS-S、RND-S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患侧RN-S及C平面患侧RNS-S、RND-S均小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7.24、8.62,P<0.05)。对8例患儿行桡神经手术探查,显示桡神经主干、浅支及深支损伤均为8支,与术前超声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诊断桡神经损伤优于肌电图(仅检出桡神经主干损伤2支、浅支损伤2支、深支损伤7支),并能检出创伤性神经瘤(2例均检出)及神经周围瘢痕(7例检出6例)。结论超声可清晰显示小儿孟氏骨折桡神经损伤后神经肿胀和移位,能准确定位桡神经损伤后形成的创伤性神经瘤及神经周围瘢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34例,观察供区及受区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12~24个月随访,受体桡神经功能恢复,优23例,良5例,可6例,优良率82.53%;供体神经感觉恢复,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12%.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神经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2011年02月我院筋伤科腕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21例,均符合腕部尺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腕关节疼痛、灼热、跳动感,向小指、环指、小鱼际放射,或伴腕、手麻木无力。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5~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桡神经的超声检查方法。方法采用8、12及14MHz3种不同超声频率,对41例健康小儿行桡神经扫查,以上臂中1/2、上臂中下1/3、肘关节及前臂上1/4作为A、B、C、D4个观察平面,对所显示神经的图像清晰度进行分级;选用最佳超声扫查频率测量4个平面桡神经灰阶超声模式及CDFI模式下的神经横截面积(CSA),分别记为CSA-Ⅰ和CSA-Ⅱ。比较不同超声频率对桡神经图像显示清晰度及不同超声模式下测得神经横截面积的准确性。结果与频率为8MHz比较,以12MHz或14MHz超声频率检查时,A、B、C、D4个平面的桡神经主干、浅支和深支的清晰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2MHz及14MHz两种频率改变时各平面的神经显示清晰度无明显差异(P>0.05);A和B平面桡神经主干的CSA-Ⅰ分别为(10.11±3.12)mm2和(10.37±3.74)mm2,C和D平面桡神经浅支、深支的CSA-Ⅰ分别为(4.77±0.93)mm2、(4.99±1.02)mm2和(4.72±0.82)mm2、(4.97±0.92)mm2;A和B平面桡神经主干CSA-Ⅱ分别为(6.44±0.95)mm2和(6.94±0.99)mm2,C和D平面桡神经浅支和深支CSA-Ⅱ分别为(3.21±0.71)mm2、(3.30±0.82)mm2和(3.11±0.87)mm2、(3.17±1.05)mm2。4个平面的桡神经主干、浅支和深支CSA-Ⅰ均大于CS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桡神经超声扫查中,选择12~14MHz超声频率,并采用CDFI检查模式有利于准确识别神经旁营养血管和测量桡神经横截面积。  相似文献   

20.
超声在诊断闭合性上肢神经卡压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上肢神经卡压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20例正常上肢神经和10例临床怀疑为上肢外周神经卡压(损伤)患者,并与手术探查结果作比较分析。 结果 超声诊断为6例腕管正中神经卡压(2例腕管内低回声囊性包块,4例腕前屈肌尺腕掌侧韧带增厚),3例肘部尺神经卡压,1例上臂桡神经卡压。术后6例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3例为肘部尺神经卡压,1例为上臂桡神经卡压。 结论 高频超声对诊断上肢外周神经卡压症、神经受压程度及定位均有较大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无创检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