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医学意义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孙长凯,黄远桂,李广德,游国雄,陈景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55自1987年有关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ogrnmonox-ideNO)的生理机制首次报道以来[1],NO研究引起世界医学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中三种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选取胃癌标本98例、正常及良性病变胃组织标本10例。所有标本以SABC法进行三种NOS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nNOS、eNOS和iNOS在正常及良性病变胃组织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表达,NOS在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癌组织,nNOS、eNOS和iNOS阳性率分别为28.6%(28例)、49.1%(48例)及50.0%(49例)。高分化腺癌中eNOS和iNO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NOS,而在其它类型癌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论:NO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的促发因素之一。三种NOS在不同类型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反映了肿瘤的异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iNOS的表达。结果20例翼状胬肉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80%(16/20),正常结膜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iNOS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抑制iNOS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减少术后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Gz重复暴露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反复+Gz暴露对脑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1h组和6h组三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3次+10Gz/3min(两次之间间歇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于1h及6h将大鼠麻醉后原位固定,完整取脑,利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与染色强度的变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调节脑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保护作用,同时过量的NO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现在发现有3种酶可以催化NO的生成,即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笔者通过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研究NO在弥漫性脑损伤中时程变化及3种NOS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10例正常外耳道皮肤中iNOS的表达。结果 2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14/20),正常外耳道皮肤中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iNOS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iNOS在中耳胆脂瘤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iNOS可促进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和邻近骨质吸收,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细胞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高压氧治疗后表达的变化。 方法 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 (MCA)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 ,利用黄递酶 - NADPH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MCA缺血 1h,再灌注 4、11、2 3、71h NOS阳性细胞在视交叉平面梗塞区皮层、视前区、纹状体外侧区和纹状体内侧区域分布的变化 ,在以上期间同时应用常压纯氧和 0 .2 5 MPa高压氧 (HBO)于开始缺血后 2、9、2 1、45和 6 9h分别治疗 1次 (1h)。 结果 脑缺血后 ,在上述区域形态改变的 NOS阳性细胞数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合酶在豚鼠气管旁神经节的分布100037解放军第304医院杜捷夫①崔德健田东华①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亚甲四氢叶酸脱氢酶;气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29.4近年研究表明,在呼吸道中除了经典的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节外,还存在着非胆碱能非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氧惊厥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氧惊厥组、惊厥前组、氮氧组、抑制剂+高压氧(HBO)组,每组8只.氧惊厥组:实验动物放入动物高压氧舱内,用纯氧加压至600 kPa,当动物发生惊厥大发作时减压.惊厥前组:纯氧加压至600 kPa,动物出现惊厥前期症状时开始减压.氮氧组:动物在含氧3.5%的氮氧混合气下,在600 kPa停留30 min,再减压.抑制剂+HBO组:动物进舱前10 min腹腔注射L-NAME(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其他处理同氧惊厥组.正常对照组:动物置于加压舱内,模拟除压力和氧浓度以外的其他实验条件.各组动物出舱后取海马组织,抽提RNA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iNOS、nNOS的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0.3563±0.1036,0.5625±0.1035),氧惊厥组和抑制剂+HBO组海马组织中的iNOS(0.5513±0.1253,0.8588±0.1062)和nNOS(0.9300±0.1061,1.2238±0.1374)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氮氧组NOS基因表达改变不明显;NOS抑制剂可诱导氧惊厥动物海马组织的NOS基因表达.结论 NOS抑制剂可通过不完全阻断NOS的合成,延缓氧中毒的发作及降低发作程度,在氧惊厥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视神经损伤后的自然修复再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互补辅助再生的GAP-43m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分子神经生物学变化特征,寻找视神经有效再生的新途径。方法用猫作为实验对象,术前动物被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单纯球后视神经1/2截断组;③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④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动物模型制做为以眶外侧入路方法手术开眶,暴露眼球后视神经,在眼球后5mm处准确行视神经的1/2截断术。术后四组动物共同在正常视环境中饲养4~8个月,视神经1/2截断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组,在术后即日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10ng),并在以后每周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2次。在视神经损伤后第4个月和第8个月后将动物处死行外侧膝状体的GAP43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视神经损伤4个月时,四组的外侧膝状体的损伤眼相应输入层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密度和积分光密度比较为:正常对照组与视神经1/2截断组和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性(P均〈0.001),而与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与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视神经1/2截断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性(P均〈0.001),在视神经损伤8个月时,四组的外侧膝状体的损伤眼相应输入层GAP43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密度和积分光密度比较为:正常对照组与视神经1/2截断组和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比较都有显著差异性(P均〈0.001),而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组比较也有差异(P〈0.05);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沣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予复合液组与视神经1/2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组和视神经1/2截断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性(P均〈0.01)。损伤第4个月和第8个月时外侧膝状体的损伤眼相应输入层的GAP43 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积分光密度和数密度经计算机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发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图象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①视神经1/2损伤后可以施加条件因素辅助再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促进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有调节局部微环境和互补促生长作用;②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观察也证实了视神经1/2损伤后的复合神经营养因子辅助视神经再生具有显著的拮抗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4只,体重180~220 g,分成激光治疗组20只、单纯损伤组16只、正常对照组8只,每组按治疗时间又分成1、3、6和9周4个时间点。标准的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制备成功后,激光治疗组行激光照射,照射参数:光斑直径5 mm,照射功率60 mW,时间3 min,经皮至视神经损伤处,每日照射1次。单纯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在进行激光照射时,激光器无功率输出。激光治疗1、3、6和9周后测量视网膜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含量。结果激光治疗组大鼠视神经损伤后1周视网膜中的BDNFmRNA的含量达到最高,随后降低;治疗后1、3、6和9周与同一时间单纯损伤组视网膜中的BDNFmRNA表达相比有所提高(P〈0.05)。结论低强度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能促进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神经再生,增加视网膜中BDN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制接近临床状态的间接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选日本大耳白兔,全麻后手术显露两侧眶上缘切迹和眶壁,咬除眶壁,头放在致伤管下,将自制致伤卡头置于视神经孔上方眶板上,致伤球从致伤管上端自由落下,击于致伤卡头,经骨板将力传递致视神经孔致伤神经,一侧不打击作对照。  相似文献   

14.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视神经挫伤患者40例(42眼)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21眼),对照组20例(21眼)。治疗组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用2.0mL0.9%氯化钠溶液或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平均治疗21d,同时给予改善微循环及激素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结果: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视力、VE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7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视神经挫伤的治疗具有肯定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对口腔黏膜溃疡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建立口腔黏膜溃疡动物模型。其中实验组每只兔一侧溃疡半导体激光连续照射3 d,激光波长650 nm,功率200 mW,光斑直径7.5 mm,时间1 min(激光组);一侧溃疡不做处理(对照组)。末次治疗24 h后处死各组大白兔,采用分光光度仪测定NOS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量。结果溃疡激光组较溃疡对照组NO、NOS活性含量显著降低(P〈0.05);溃疡激光组与正常对照组NO、NOS活性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照射口腔黏膜溃疡能有效降低组织中NO、NOS活性含量,起到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的自然修复再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互补辅助再生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特征,寻找视神经有效再生的新途径.方法用猫作为实验对象,术前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球后视神经半径截断组、视神经半径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视神经半径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经眶外侧入路手术开眶行视神经半径截断术.术后四组动物共同在正常视环境中饲养1、4和8个月,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在术后即日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10 ng),并在以后2次/周注射等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在视神经损伤后1、4和8个月,3次行视神经半径动态检测.结果在视神经半径截断损伤后1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半径损伤各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1-P1振幅显著降低(P<0.001),P1潜时延迟(P<0.001);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复合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组比较,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N1-P1振幅也出现了降低和P1潜时的延迟(P均<0.01).在视神经半径损伤后第4个月时,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视神经半径切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显著延迟(P均〈0.001)和N1-P1幅度显著降低(P均〈0.001).而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具有显著性(P〈0.05),但与视神经损伤后1个月时同组动物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比较出现了恢复型曲线图谱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视神经损伤8个月后,视神经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还是显著延迟和N1-P1幅度显著降低,未见明显的恢复型曲线图出现.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和N1-P1幅度与视神经损伤后4个月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与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未见延迟(P〉0.05),但N1-P1幅度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说明,1/2损伤的视神经在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的互补作用下可促进其修复再生和恢复视觉信息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病人首次CT扫描影像临床表现及瞳孔变化资料 ,总结颅脑损伤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特征。结果 视神经损伤瞳孔及CT早期征象 :( 1 )散大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 ,间接光反射存在 ( 3 0 /3 8) ;( 2 )患侧瞳孔散大 ,直、间接光反射均消失 ,排除脑疝及动眼神经损伤 ( 5 /3 8) ;( 3 )CT示视神经挫伤扭曲变形或血肿压迫视神经 ( 2 /3 8)。结论 根据颅脑外伤病人的早期瞳孔变化及CT征象能显著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盲人视神经的MRI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特点。资料与方法对20例盲人进行视神经常规MRI和DTI扫描,并与20名正常健康者作对照。分别测量盲人和正常人双侧视神经的直径、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率(MD)值和水分子平行于纤维走行方向的扩散程度(λ∥)值、水分子垂直于纤维走行方向的扩散程度(λ⊥)值。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盲人视神经均明显变细、萎缩,在FA图和方向编码彩色(DEC)图上盲人视神经的信号强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盲人视神经的FA值(0.277±0.078)和λ∥值(1.808±0.30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盲人视神经的MD值(1.442±0.264)和λ⊥值(1.231±0.22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常规MRI仅能反映盲人视神经的形态学变化,而MR-DTI对视神经的信号变化非常敏感,并且可以定量反映盲人视神经萎缩后轴索和髓鞘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大鼠睡眠剥夺后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快动眼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 )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的时相变化。方法小站台水环境法剥夺大鼠睡眠 2 4h、48h及 72h后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检测其下丘脑nNOS及iNOSmRNA的表达。结果睡眠剥夺 2 4h组nNOS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 (P <0 .0 1 ) ,剥夺 48h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剥夺 72h组nNOSmRNA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睡眠剥夺 2 4h和 48h组iNOS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 ,但剥夺 72h组iNOSmRNA的表达量大幅度增加 (P <0 .0 1 )。结论睡眠剥夺后NOS基因表达增加 ,可能是睡眠“反跳”现象的机理之一 ;持续的睡眠剥夺状态下较高水平的NO还可能参与了睡眠剥夺对机体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25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只眼,病变组)和20例正常人(40只眼,对照组)分别行3.0TMR视神经DTI和美国OPTOVE公司RTVUE眼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视神经部分各向异性(FA)值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视神经平均FA值为(0.248±0.083)×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82.28±20.06) μm、(84.18±18.18) μm、(83.14±18.09) μm;对照组平均FA值为(0.584±0.035)×10-6 mm2/s,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分别为( 110.72±12.08) μm、(109.54±10.08) μm、(102.86±11.32) μm.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视神经FA值降低,RNFL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神经FA值与RNFL上方、下方、平均厚度均呈正相关(r=0.612、0.557、0.607,P<0.05).结论 视神经FA值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为提高青光眼视神经病理改变的认识和防治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