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VD)能否通过调节肾组织巨噬细胞M1 及M2 表型活化从而防治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损伤。 方法 利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 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对照组1(NC-1 组,n=8)、对照组2(NC-2 组,n=8,对照+骨化三醇0.1 μg·kg-1·d-1 灌胃)、DN 组(n=24)、DN+VD 干预组(VD 组,n=24,DN+骨化三醇0.1 μg·kg-1·d-1 灌胃),定期检测血糖、体质量,收集尿标本,分别于干预后8周、14周、18周末处死动物,检测Scr、BUN和尿蛋白变化;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Western 印迹法检测nephrin、podocin、CD68 以及M1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诱导型氮氧化物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2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63、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MR)表达。 结果 (1)与两对照组相比,DN 组Scr、BUN、24 h 尿蛋白量及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程度显著增加(P<0.05),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下降(P<0.05)。VD干预后能明显改善上述病理现象(均P<0.05)。(2)与两对照组相比,DN组肾组织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呈时间依赖性。VD干预后能显著减少CD68+巨噬细胞浸润数量(P<0.05)。(3)进一步确定肾组织巨噬细胞M1、M2活化表型发现,8周、14周、18周末DN组iNOS、TNF-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VD干预后能明显抑制同期DN肾组织iNOS、TNF-α表达(均P<0.05);8周、14周末VD组CD163、Arg-1、MR蛋白表达与D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8周末VD组CD163、Arg-1、MR蛋白表达较DN 组显著升高(均P<0.05),CD163/CD68 蛋白表达比例亦显著增加(P<0.05)。(4)相关分析显示,M1 标志物iNOS 与nephrin、podocin 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707,P<0.01;r=-0.712,P<0.01);M2标志物CD163与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627,P<0.01;r=0.613,P<0.01)。 结论 活性维生素D具有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活化的能力,通过抑制巨噬细胞M1型活化并增强M2型活化,进而发挥足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脂诱导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害及肾组织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 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3组: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辛伐他汀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予辛伐他汀10 mg&#8226;kg-1&#8226;d-1干预;正常对照组予正常饮食。于实验第4、10周各处死6只鼠,留取血清及肾组织,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电镜观察足细胞结构变化;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肾组织ILK及结蛋白(desmin)的蛋白表达; RT-PCR检测ILK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组织ILK的阳性分布。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及辛伐他汀组大鼠血脂水平升高,足细胞足突明显融合,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辛伐他汀组上述指标均显著轻于高脂饮食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肾组织IL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辛伐他汀组肾组织IL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LK主要表达在足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各组ILK阳性染色与Western 印迹结果一致。(3)直线回归结果显示,肾组织结蛋白表达与IL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93107,R2=0.8669,P < 0.01)。 结论 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害,该损害与ILK表达增高有关。辛伐他汀可抑制ILK表达,减轻高脂饮食大鼠足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研究发现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其类似物具有独立于钙磷调节之外的许多功能,这些功能是结合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后发挥作用的.而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功能的重要细胞,足细胞上表达VDR.因此1,25-(OH)2D3及其类似物与足细胞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索.本文就近年来活性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足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GEs干预小鼠足细胞,分别检测足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足细胞黏附性和足细胞上清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然后预氯沙坦(100μmol)预处理足细胞后,观察足细胞ILK和黏附性的变化。结果:AGEs(80μg/ml)干预足细胞24 h可明显上调ILK的表达[(200±22)%vs.100%,P<0.05],降低足细胞的黏附性[(40±13)%vs.100%,P<0.05],同时升高细胞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11.2±0.8)vs.(7.0±0.7)pg/ml,P<0.05],而氯沙坦预处理可减轻AGEs介导的ILK的上调[(124±25)%vs.(200±22)%,P<0.05],足细胞的黏附性也明显改善[(75±13)%vs.(40±13)%,P<0.05]。结论:AGEs可能通过激活足细胞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上调足细胞ILK的表达,降低足细胞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构建大鼠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载体,测定并分析遗传性高钙尿性结石(GHS)大鼠VDRcDNA序列。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含VDR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ro(+),对5只GHS大鼠和4只正常尿钙对照(NC)大鼠十二指肠VDRcDNA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示PCR扩增产物碱基数目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对重组质粒的分析表明,插入片段的序列与发表的VDR基因编码序列相同。5只GHS鼠和4只NC鼠肠VDR cDNA序列均有3个相同的位点不同于已公布的大鼠肠VDR cDNA序列:在256bp位点:C取代G;569bp位点:G代替A;1658位点:A替代G。另外,GHS鼠在1795bp位点发生改变,G取代A,而NC鼠则无改变。结论大鼠维生素D受体蛋白编码序列被成功地克隆至表达载pcDNA3.1/Zero(+)上。GHS大鼠基因编码区的序列组成同NC大鼠相一致,但GHS鼠1795bp位点的碱基改变未见于NC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从VitD代谢的角度探讨健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建立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运用骨组织病理学、血液生物化学等方法综合观察健脾方对模型大鼠骨密度、尿吡啶酚(PYD)和血清骨钙素(BGP)的影响;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健脾方对模型大鼠血清1,25(OH)2D3和小肠、肾脏组织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方能升高模型大鼠的骨密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1,25(OH)2D3的含量(P〈0.05),同时能上调模型大鼠小肠、肾脏VDR 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方能增强机体对血清1,25(OH)2D3反应敏感性,上调小肠与肾脏VDR mRNA的表达,调节VitD代谢。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Vitamin D,VD)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婴幼儿及儿童缺乏VD会导致佝偻病,成人及老人缺乏VD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近期研究表明,VD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代谢综合征、过敏性疾病及哮喘、免疫调节和抗炎、抗纤维化、心血管疾病、结核病、慢性肾脏病、各种癌症、感染、甚至死亡等方面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VD的缺乏越来越重视,因此VD缺乏的患者越来越少。相反,因过量服用VD后中毒的病例却时有发生。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在中毒剂量范围内补充人体需要的VD,应做好VD摄入水平及VD中毒的健康宣教。外源性途径摄入VD的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进行日光照射产生内源性维生素。在VD缺乏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掌握VD摄入量和用药周期,密切观察,定期随访,避免VD中毒事件的发生,以期达到降低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维生素D缺乏巳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 VitD) 缺乏,而老年人群又因为饮食因素、户外活动减少、胃肠吸收减少、肾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其成为VitD缺乏的最高危人群。目 前研究结论多来自国外研究,需要在中国开展不同人群VitD及其相关因素疾病的深人研究。本文旨在讨论老年人VitD与骨 质疏松的关系,进一步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防治和骨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和维生素K对大鼠结石模型尿晶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与肾结石的关系,探讨成石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诱石组、维生素D组和维生素K组,收集第1、3、7天约24小时尿,测定尿晶体成分的浓度。结果维生素D组尿钙和草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诱石组,尿镁和柠檬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K组尿草酸明显低于诱石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肾结石形成,而维生素K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206-2208
<正>成骨不全是最常发生于儿童的骨质脆弱障碍,发病率在1/10 000~1/20 000,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编码I型胶原的基因COLlAl或COLlA2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疾病~([1~3]),病变不仅限于骨骼,结缔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韧带、动脉等也常被累及。临床特征包括: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蓝巩膜、脊柱側弯、牙齿生长异常、关节松驰~([4])。作者在骨科门诊应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胶丸)及钙剂治疗1例成骨不全26个月,患者骨骼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在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RAS抑制剂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却会引起肾素补偿性增加,从而限制了RAS抑制剂的疗效.维生素D通过抑制肾素表达从而能负性调节RAS.RAS抑制剂联合维生素D类似物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  相似文献   

13.
14.
骨关节炎(OA)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疾病使软骨破坏、软骨下骨质病变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甚至是畸形,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维生素D具有参与钙磷代谢、改善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骨化、增加骨密度以及关节软骨的转化等功能,对骨骼健康十分重要。但人体维生素D水平对OA的影响尚未明确,本文就维生素D与OA发展、关节疼痛症状、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以及补充维生素D后治疗效果等方面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缺乏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维生素D(V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肠钙的吸收利用,对维持各年龄段骨骼健康矿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在儿童导致佝偻病;在成年人会发生软骨病和骨质疏松。此外近年来发现维生素D缺乏还与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使其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造成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阳光照射不足。血中的25(OH)D的水平可以作为了解人体内VD状况的指标,多数学者认为25(OH)D的水平低于30ng/mL为维生素D不足,现代社会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非常高,推测全球可能有10亿人口患有维生素D缺乏。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其作用。方法检测62例妇科肿瘤患者(观察组)及62例常规体检的妇女(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维生素D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20.54±10.1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为(49.22±21.76)ng/mL(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维生素D的表达下降,提示维生素D可能对妇科肿瘤的发生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癌症是世界上造成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在今后5~10年将成为发达国家致死的首要原因。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过程,包括起始和发展。大多数癌症的潜伏期为10~20年,且Berges等指出,前列腺癌发生于20~30岁,进展为转移癌约需50年,说明有足够长的时间可予以防治,或逆转其恶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3对于预防骨骼疾病、肌肉无力、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类型的癌症是必不可少的。维生素D3通过其代谢产物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1,25(OH)_2D_3]充当转录因子维生素D受体(VDR)的有效激动剂。因此维生素D直接影响众多基因组位点及其靶组织的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调控。近年来单独或组合修饰1,25(OH)_2D_3的侧链、A环、三烯系统或C环以及非甾体模拟物,均获得了多种有效的VDR激动剂和拮抗剂。目前为止,近150个VDR配体与各种维生素D类似物结合体的晶体结构已被逐渐阐明,使得这些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明确至分子水平。本文综述了过去10年、尤其是近5年提出的重要维生素D类似物以及从有关VDR蛋白的新结构信息中得出的化合物分子水平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及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6只)、糖尿病模型组(DM组,8只)、氯沙坦治疗组(DL组,8只,10mg·kg^-1·d^-1灌胃)和黄芪治疗组(DA组,8只,5ml@kg^-1·d^-1灌胃)。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肾重/体重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整合素0.3B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糖、肾重/体重、UAER、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容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体重明显减轻(P〈0.01);黄芪治疗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体重有所增加(P〈0.01),余指标均有所降低(P〈0.01或P〈0.05)。糖尿病模型组肾小球整合素α3β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黄芪治疗组其表达有所升高(P〈0.01)。结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上调肾小球整合素α3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研究的新趋势——维生素D免疫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概述了维生素D免疫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发现免疫细胞存在维生素D受体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将25(OH)D,羟化为1,25(OH)2D3;在整体动物身上证明维生素D缺乏和药理剂量的维生素D激素抑制T细胞调节免疫;用维生素D激素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本文作者特别介绍了维生素D激素及其类似物在预防和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方面的进展,以及1,25(OH)2D3对细胞因子生成的调控。最后简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光免疫流行病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