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华  郭春生  肖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64-1964
目的 探讨复发脑梗死患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50例复发脑梗死患与91例同期入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其临床特点、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 腔隙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复发类型;复发的时间多在初次病后的一两年内,其次在5年后;与初发组比较,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复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几率。预防和积极治疗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98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可控性危险因素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首次入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期复发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对其可控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酗酒、吸烟对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症对脑梗死的发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吸烟、酗酒、糖尿病、心脏病;但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下述危险因素使其发病率更高,包括高年龄(73.11±3.26)、高吸烟率(32.5%)和高酗酒习惯(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找出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可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帮助,更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52-3953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总结其病变特点。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将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单纯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梗死类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腔隙性、多灶性、大片性等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再发性、混合性等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罹患此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是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值水平及吸烟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为多灶性、大片性、易复发,甘油三酯、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及吸烟等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94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2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关系密切,OR值分别为3.880,4.758,3.063(P<0.05);预防性治疗是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26)。结论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救治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170例,根据脑梗死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观察组)和未复发组(对照组),观察组88例,对照组82例,对17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头颅CT检查,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组的不良生活习惯、常见疾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与未复发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脑梗死的复发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是脑梗死的高发年龄。结论 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均是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2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脑梗死后症状性癫痫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426例患者中有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56例,占13.15% ,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复发脑梗死、电解质紊乱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部位、梗死次数和电解质情况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有关,其中皮质脑梗死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高,皮质脑梗死、复发脑梗死以及电解质紊乱是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皮质脑梗死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88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570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CH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CH复发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发病季节、中医体质、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出院血压、出血量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以及出院血压异常是影响HICH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0.044、0.038、0.009、0.003)。结论 高龄、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以及出院血压异常是HICH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1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脑梗死1年复发率为13%,年龄、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复发性脑梗死与首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头颈CT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9月—2019年9月这一时间范围内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76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临床影像资料。两组患者皆经头颈CTA诊断,分析诊断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头颈部狭窄,并比较头颈部动脉斑块类型。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率89.5%明显高于首发性患者60.0%(P<0.05);首发性脑梗死患者软斑、溃疡斑发生率高于复发性患者,硬斑发生率低于复发性患者(P<0.05)。结论:头颈CTA在复发性、首发性脑梗死疾病当中的应用,能清晰判别出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和动脉斑块类型,有利于明确诱使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46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关系。结果:吸烟、高血压病、饮酒、家族史、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等因素为青年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且76.50%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为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类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吸烟、高血压病、饮酒、家族史、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脑梗死TOAST分型、脑血管循环异常等指标均无相关性,P均0.05;与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r=2.025,P0.05;吸烟(OR=1.035,95%CI1.018~1.239,P0.05)、脂代谢异常(OR=1.612,95%CI 1.054~3.004,P0.05)、房颤(OR=1.127,95%CI 1.014~1.252,P0.05)均为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吸烟、脂代谢异常及房颤为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在临床防治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脂代谢及心律失常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术后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76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5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率为20.39%。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深间质浸润、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组的腺癌及其他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大、有脉管癌栓、盆腔淋巴结转移比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88例老年(≥50岁)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脉管癌栓、深间质浸润、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伴有中高危险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风险。宫旁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是老年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65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CCA-IMT,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内,26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5例(9.4%)复发脑梗死,复发与无复发脑梗死患者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CCA-IMT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把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CCA-IMT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A-IMT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血清脂联素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3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252例和复发组92例)及100例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均低于正常人(P<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脂联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梗死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初发患者(P<0.01);(3)1年内复发患者血清脂联素低于1年后复发者(P<0.05);(4)各类型脑梗死复发患者之间血清脂联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脂联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均有密切关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风险因素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1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 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白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或P<0.01).随访(1.5±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0.05)、4.7(95%CI,1.4~16.7;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有一定的关系,但结果并不一致。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脑梗死复发的关系。设计: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有脑梗死危险因素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对象:选择2000-01/2001—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及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住院病例共214例,年龄50~80岁。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在1周之内)78例,脑梗死危险因素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6个月以上)患者56例,2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包括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和脑梗死危险因素组中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者3l例,共109例。方法:测定过夜空腹12h以上血白蛋白、血肌酐、血糖、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早晨第1次尿中自蛋白。主要观察指标:①终点结局指标:随访2年新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复发、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②危险性指标: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③替代指标:各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者占35%,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5%)和对照组(3.5%)(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和联合组中存在6个独立预测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别是糖尿病、血白蛋白水平、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lt;0.05或P&;lt;0.01)。随访(1.5&;#177;0.9)年,急性脑梗死组23%再发血管意外,显著高于脑梗死危险因素组(12%)和对照组(0%)(P均&;lt;0.01)。急性脑梗死组微量白蛋白尿者36%再发血管意外,与大量白蛋白尿者(41%)和正常白蛋白尿者(10%)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在急性脑梗死组、脑梗死危险因素组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卒中复发独立的预测指标,危险率分别是3.8(95%CI,1.2~13.5;P&;lt;0.05)、4.7(95%CI,1.4-16.7;P&;lt;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较常见。在调整脑卒中基本危险因素后,微量白蛋白尿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47例复发脑梗死(复发组)与105例初发脑梗死(初发组)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心脏病、饮酒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3.880、4.758、3.063,P值均<0.05,预防性治疗则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26。结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饮酒史,而预防性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的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65例复发性脑梗死和同期6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降血脂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甘油三酯(TG) (OR=1.127,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OR=9.116,P<0.05)与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降血脂治疗(OR=0.310,P<0.01)为脑梗死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TG和LDL-C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而降血脂治疗是防止脑梗死复发有意义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西安市第三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2013例,并总结了其中接受内镜治疗的5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息肉的构成比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许昌市中医院中风科2015-03—2016-06收治的72例复发性脑梗死(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RCI)患者为RCI组,选取同期初发性脑梗死(first cerebral infaction,FCI)70例为FCI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引起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糖尿病、TIA、房颤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R CI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糖尿病、TIA、房颤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复发具有相关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脑梗死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调查53例复发性脑梗死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卒中家族史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的患复发比例高,治疗后转归与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性。结论:复发性脑梗死与首次脑梗死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