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构建甲型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聚合酶酸性蛋白(P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PA。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PA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构pMD18-T-PA质粒。双酶切pMD18-T-PA质粒与pXJ40-HA质粒后,胶回收并连接目的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PA,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PA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P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分子量为75kD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P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后期进一步研究PA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文帅  卞倩  迟莹  温恬  李燕  焦永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03-3305,3308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NS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甲型流感病毒H1N1毒株提取的病毒总RNA中,扩增NS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 Vector中构建pMD18-T-NS1质粒,双酶切pMD18-T-NS1与PXJ40-HA后,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质粒转染到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NS1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可见NS1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NS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XJ40-HA-NS1,并在293T细胞中传染表达,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NS1蛋白的细胞模型和NS1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重组蛋白。方法 RT-PCR法扩增H7N9病毒NP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表达载体PET28a(+)-NP质粒;经PCR、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PET28a(+)-NP质粒转化表达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NP重组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鉴定NP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N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为56kD的NP重组蛋白。结论实现了禽流感病毒H7N9NP重组蛋白在原核系统中的高效表达,为禽流感诊断试剂及单抗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构建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刺突茎部(HA2)的真核表达质粒,在293F细胞中表达HA2蛋白,并初步探讨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pMD18-T-HA中的序列设计H7N9禽流感病毒HA2扩增引物,在下游引物中引入胰酶酶切位点;目的基因经特异性酶切位点克隆入自身带有Fc标签的pFUSE-IgG1-Fc1载体,构建重组质粒HA2-Fc;将重组质粒转染293F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荧光(IFA)和免疫印迹法(WB)鉴定HA2蛋白的表达和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H7N9禽流感病毒HA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HA2-Fc,并在293F细胞中表达出分子量大约为50kDa的重组蛋白。IFA和WB显示该蛋白与抗H7N9病毒鼠多抗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A2亚单位的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为筛选H7N9广谱疫苗候选分子、广谱中和抗体,及深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免疫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甲型流感病毒SwH1N1血凝素蛋白(HA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其编码蛋白HA1。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HA1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 Vector中构建pMD18-T-HA1质粒。双酶切pMD18-T-HA1与PXJ40后回收并连接回收片段,构建PXJ40-HA1真核表达载体,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olt)鉴定重组HA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成功构建H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出分子量为40kD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的甲型流感病毒SwH1N1HA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为后期的流感快速检测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甲型SWH1N1流感病毒核蛋白(NP)的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f9细胞表达并纯化其编码蛋白。方法从江苏SWH1N1流感病毒毒株(A/Jiangsu/1/2009(H1N1))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NP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Simple Vector中构建pMD18-T/NP质粒,双酶切pMD18-T/NP与p-fast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fast-NP,转化DH10Bac细胞,转座构建杆状病毒NP-Bacmid,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NP-Bacmid转染到sf9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NP蛋白的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NP蛋白。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N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证实NP基因的表达;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NP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NP基因,并构建了其杆状病毒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的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以及基因工程疫苗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刚地弓形虫热休克蛋白70(TgHSP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3×Flag-CMW-14-TgHSP70,并在HEK 293T细胞内获得表达,为制备基因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扩增TgHSP70基因,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质粒p3×Flag-CMW-14连接,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体转染HEK 293T细胞中,TgHSP70的表达产物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在基因和蛋白2个水平鉴定。结果 PCR扩增获得约495 bp的HSP70基因片段,p3×Flag-CMW-14-TgHSP7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基因序列完全正确;将p3×Flag-CMW-14-TgHSP70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中,经RT-PCR检测获得预期大小目的基因条带,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大小约19 kDa。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3×Flag-CMW-14-TgHSP70,并在HEK 293T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GroE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roEL,为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GroEL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通过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GroEL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pcDNA3.0-GroEL重组质粒;采用PCR、酶切对重组质粒pcDNA3.0-GroEL进行鉴定。结果扩增出幽门螺杆菌GroEL基因片段约1 640 bp;pcDNA3.0-GroEL重组质粒经XhoⅠ和EcoRⅠ双酶切,产生1个与GroEL基因PCR产物大小一致的小片段和1个不同于pcDNA3.0-GroEL重组质粒的大片段,表明GroEL基因已成功插入pcDNA3.0质粒中。结论成功构建幽门螺杆菌GroE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roEL。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真核重组质粒N2ICD/p CMV-Tag4并转染HEK 293T细胞进行表达。方法根据GenBank上Notch2的NICD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从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扩增人Notch2受体胞内区基因(N2ICD),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克隆至携带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并进行瞬时和稳定转染HEK 293T细胞,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印迹(WB)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克隆获得人N2ICD基因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N2ICD/pCMV-Tag4,目的蛋白N2ICD在HEK 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N2ICD的HEK 293T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Notch2受体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小鼠无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分泌蛋白(CCSP)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重组体,鉴定重组CCSP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小鼠肺组织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CCSP基因进行扩增,Bam H I和XhoⅠ双酶切扩增产物与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1(+),酶切产物连接并转化入感受态细胞Trans 5α,阳性重组质粒p CDNA3.1(+)-m CCSP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DNAfectin 2100 DNA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表达产物。脂多糖分别刺激转染有p CDNA3.1(+)-m CCSP和p CDNA3.1(+)质粒DNA的HEK 293T细胞,利用磷脂酶A2的水解作用,以掺入大肠杆菌膜的[3H]标记的油酸为酶解底物,检测HEK 293T细胞内PLA2的活力。结果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从小鼠肺组织中扩增出约290 bp的片段。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 CDNA3.1(+)-m CCSP构建成功且序列正确。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转染p CDNA3.1(+)-m CCSP的HEK293T细胞中有CCSP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0 k Da,而转染空质粒组未见表达。CCSP蛋白可以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HEK 293T细胞内PLA2的活力。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体p CDNA3.1(+)-m CCSP,且重组蛋白CCSP具有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反义细胞周期蛋白D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基因导入和基因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DNA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XJ41 neo上 ,并用电泳鉴定其结果。结果显示 :用HindIII酶切 ,出现 2 2 9bp、42 7bp及 75 5 4bp片段的重组体为正义pXJ41 cyclinD1真核表达载体 ;出现 42 7bp、1184bp及 65 99bp片段的重组体为反义pXJ41 cyclinD1真核表达载体 ,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同。表明已成功重组和鉴定了正反义pXJ41 cyclinD1真核表达载体。为反义技术在环境及职业危害因素所致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真核表达系统并观察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自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hIL-10cDNA,将其克隆至pMD18-T中,测序正确后,再定向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Ineo中,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细胞,检测其在细胞内外的表达和分泌并进行活性检测。结果RT—PCR扩增的hIL-10cDNA序列与GenBank中hIL-10cDNA序列一致;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IneO—hIL-10;转染CHO细胞后可检测到具生物活性的hIL-10的转录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L-10真核表达系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矫  余红  税青林  周进  赵小平  黄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91-3293
目的:构建人乳腺珠蛋白(hMAM)与人热休克蛋白70(hHSP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AM-HSP70,并观察重组载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肿瘤DNA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hMAM基因,经酶切测序分析后,与人HSP70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MAM-HSP70。将重组载体电穿孔法转染入COS-7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扩增了人HSP70基因与hMAM基因,酶切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载体含有hMAM与人HSP70的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可检测到hMAM表达。结论:hMAM与人HSP70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进行DNA肿瘤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汉坦病毒S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编码汉坦病毒76-118株核蛋白的S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DTARGET TM,构建含汉坦病毒核蛋白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hans,并在体外进行瞬间表达。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克隆方法,将核蛋白S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TARGE TM中;酶切鉴定;用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Vero-E6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S基因已被正确地插入pTARGET TM中;在部分转染重组质粒的Vem-E6细胞胞质内观察到中等强度的特异性荧光。结论 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hans已被成功地构建并可在体外表达.为下一步基因免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pEGFP—N1-CKB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到肺鳞癌细胞NCI—H520中,建立稳定转染的NCI—H520细胞系,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CKBcDNA文库为模板,用PCR扩增人CKBcDNA的编码区,并将扩增的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重组子经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其导入到人肺鳞癌细胞系NCI—H520,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的转染细胞株,应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该细胞株CKB基因的表达。结果pEGFP—N1-CKB经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序列完全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Westernblot检测,重组质粒转染株中CKB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CKB基因已稳定转染到NCI-H520细胞中并得到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CKB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CKB的NCI-H520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CKB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