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和家庭联动式管理对托幼儿童手足口病疫情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起连续3年对青岛市市北辖区所有托幼机构开展以"提高健康知晓率,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健康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托幼儿童手足口病构成比连续4年下降(由49.00%下降到25.00%),干预后(2013~2015年)市北区报告1周内5例(含5例)以上的聚集性疫情明显下降(由7起下降到0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家长对调查的手足口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方式在干预后均提高(P〈0.01)。结论建立以托幼机构防控为重点,社区防控为补充,疾控指导为支撑的联动式管理模式对防控手足口病效果明显,尤其是减少了聚集性发病和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托幼机构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在宁波市海曙区选择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15家托幼机构作为干预组,以1∶1匹配形式选择15家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小班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两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进行描述和比较,收集两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并计算发病风险RR值。结果 887位儿童家长中干预组440人(49.61%),对照组447人(50.39%);父亲224人(25.25%),母亲639人(72.04%),(外)祖父母24人(2.71%);20~29岁组255人(28.75%),30~39岁组540人(60.88%),≥40岁组92人(10.37%)。干预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8.10%、85.57%,对照组为78.80%、81.80%;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总持有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3.13%、52.78%,对照组为44.07%、47.04%。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7,P0.001;χ~2=10.119,P=0.001)。干预前后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6,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7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RR值为0.739(95%CI:0.612~0.892)。结论托幼机构手卫生综合干预能够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同时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了解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宝山区25家幼托机构,对268名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427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66.56%)高于儿童家长(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注册幼儿园工作人员(x2=107.38,P<0.01).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x2趋势=15.79,P<0.01);工作人员的健康行为形成率(88.33%)高于儿童家长(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1).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重症病例早期症状知识了解相对不足,儿童家长则对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重症病例的早期症状、传播途径和是否有特效药物知识了解甚少.勤晒衣被在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中形成率均较低.11.71%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患手足口病后可以继续上学.卫生部门的宣传、电视、广播是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 未注册托幼机构教师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应加强指导与培训.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琴丽  王戬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01-2403,2434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3个区县3所托幼机构中6个班级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对212名家长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儿童家长手足口病总知晓率为95.8%,96.2%的家长知道手足口病是传染病,对基本症状的知晓率达90.6%,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疫苗有效性的知晓率较低,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途径为电视台(52.8%),最希望的获取途径是学校老师(50.5%),最信任的获取途径当地卫生部门的宣传(70.8%),最希望获取的内容是疫情发生发展情况(71.7%)。结论西安市托幼机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而家长在手足口病的预防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长期有效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滨湖区托幼机构教职工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水平和相关态度,为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内58所托幼机构,共教职工447名,采用不记名封闭式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滨湖区托幼机构教职工对9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9.16%,总体全部知晓率46.98%。结论应对托幼机构教职工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知晓率,保障幼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状况,为今后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北区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6所幼儿园,对大中小班所有在园儿童选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一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2 203名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传播途径和有效隔离期的知晓率均在70%以上,对于高发季节和重症的提示表现知晓率仅在50%左右。70%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疫苗有接种意愿,但是如果疫苗只针对一种型别病毒时,仅有35%的家长愿意继续选择接种。大众渠道例如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仍是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不同区域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态度存在差异,应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有效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晓水平和防控态度,降低托幼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幼儿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以及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9个主要问题.完成基线调查后,立即用折页、挂画、展板、动漫小视频和宣传文具包等科普材料对调查对象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教育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手足口病知晓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348名监护人手足口病知晓率分别为76.5%和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50~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外,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手足口病知识具备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幼儿家长的手足口病知晓率,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铜陵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为建立手足口病预防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铜陵市辖区20所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市辖区剩余的23所托幼机构作为对照组,对目标人群实施干预后,通过比较基线调查与干预后调查资料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保教人员对"84"消毒液配制浓度要求、聚集性疫情停课标准以及手足口病部分基本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自身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84"消毒液配制、小班教师洗手和儿童洗手的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5.0%,75.0%和35.0%提高至干预后的95.0%,100.0%和95.0%,且干预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以卫生消毒和正确洗手为切入点,研制消毒配置器具以及以模拟训练为核心的托幼机构保教人员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探索对该人群的有效管理措施。方法将华泾镇中远船务工厂的外来务工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8%和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0%和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艾滋病防控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同伴教育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起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分析,发现民办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行之有效的防控策略,为今后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某民办幼儿园共发生15例手足口病病例,罹患率7.94%。病例均发生在1个潜伏期内。发病主要集中在托班年级,有明显班级聚集性。未及时发现、隔离首发病例,未有效阻断传播途径是疫情发生、蔓延的主要原因。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托幼机构新入园幼儿家长的防病宣教;需进一步规范民办托幼机构保健老师的配置,并定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培训和考核;卫生部门应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在手足口病流行前期加强对民办托幼机构的督导,重点关注易致疾病传播的隐患。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后,采取得当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闸北区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托幼机构卫生老师对2014—2015学年闸北区南片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12%。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籍贯的家长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曾患病(OR=1.437)、家庭月平均收入(OR=1.301)、户籍(OR=1.784)和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OR=1.293)是影响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前3位依次为托幼机构、网络、家人或朋友。幼儿家长最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前3位依次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手足口病基础信息和消毒隔离知识。结论闸北区南片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知晓率偏低。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新入园幼儿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依托托幼机构和网络等渠道及早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儿童及家长手足口病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余杭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余杭区余杭镇3个村(居委会)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及3—6周岁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52%,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19%。本地儿童家长与外地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最喜欢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电视;半数以上居民最想了解的知识是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结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要选择受居民欢迎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要加强对外地人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患病儿童家长89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98;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2.8%);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3%,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7%,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健康行为行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最喜欢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好,但健康行为行成率较低,应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家长喜欢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家长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外来务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外来务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广州市各区托幼机构外来务工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对12所托幼机构的489名外来务工家长进行有效问卷调查,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传播途径、有无疫苗等知晓率较低。外来务工家长对健康的卫生习惯接受程度较高,对手足口病信息的获取不满意,家长最希望通过电视、讲座及短信等渠道获得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结论外来务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较缺乏,应注重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预防手足口病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3~6岁幼儿家长1243人,干预前后以调查员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手足口病认知得分为(7.17±1.55)分,低于干预后(8.24±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和儿童","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目前并无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知晓率分别为99.9%、96.2%和78%,均高于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提高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平遥县布鲁氏杆菌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抽取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以自行设计的问卷方式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人群对布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从67.3%提高到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73.53,P0.01);传播途径、传染源等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性知晓率均高于女性,城镇居民知晓率均高于农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知晓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人群布氏杆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加大监测、管理和健康教育力度,以减少布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琳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84-1386
探索适合高职护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制定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2009级9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设定单纯讲授组、讲授结合同伴教育组、讲授结合平面材料教育组以及对照组4个组,对各调查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正向态度率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 各健康教育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正向态度率均有提高,对照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讲授结合同伴教育组的干预效果最明显,总知晓率从68.9%上升到82.9%,讲授结合平面材料组总知晓率从67.9%上升到79.2%,单纯讲授组总知晓率从69.2%上升到80.8%.干预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完全知晓率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讲授结合同伴教育组提高幅度最大(从0至33.0%).结论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学校应以同伴教育的形式对高职护生实施健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护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及正性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托幼机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相关认识、态度和行为,为今后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徐汇区龙华街道部分托幼机构,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机构内所有入园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做数据分析。【结果】儿童家长对主要发病人群、传播途径、早期症状、预防方法等多数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超过70%,对发病高峰期、消化道传播途径、皮疹症状、重症并发症的认识需要加强,学历较低的家长认识程度较差。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有信心,并及时送患儿治疗,超过70%家长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疫苗接种率为15.5%,未接种原因主要是担心安全性和不清楚保护效果,在得知疫苗仅针对一类型病毒时,53.5%家长愿意选择接种。微信、互联网成为家长普遍希望的获取信息途径。【结论】儿童家长对部分手足口病知识了解有待加强,应根据和不同群体的情况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水平和疫苗接种意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以视频为主的新媒体传染病知识教育方式效果进行评价,为学校传染病知识教育方式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虹口区8所小学选取干预组740人,对照组603人纳入研究。干预方式为播放登革热、水痘、手足口病、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5种传染病的视频教育短片,通过问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小学生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率(71.77%)高于对照组(64.42%,P0.01)。二~五年级学生中,干预组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一年级学生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知识知晓率与受试者年级增长呈正向趋势(P0.05)。健康教育干预组在传染源、传播途径、疾病症状、疾病预防4类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小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学校传染病知识教育应当融入多媒体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