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治疗胃溃疡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96—2006年对76例须手术治疗的胃溃疡病人行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孟兆林,杨开宇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6月为8例病人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基础上行胰胃吻合术,认为该术式优点较多,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吴召南1986~1994年我院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时采用胰胃吻合术共26例,其中8例为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均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其中胰头...  相似文献   

4.
幽门保留型胃切除 (PPG)是一种功能保留型胃切除术 ,但残胃的食物滞留是手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 ,残胃食物滞留由于胃相Ⅲ恢复延迟的结果 ,胃相Ⅲ有幽门松弛和胃体收缩。作者观察红霉素能否诱导胃相Ⅲ的发生 ,在 1 0条犬进行实验 ,分成两组 :正常组和PPG组 ,各 5条犬 ,在胃肠浆膜处固定一应力压力传感器以检测坏状肌的收缩。在正常组放置部位分别为胃体 ,距幽门近端 1 5cm、胃窦、距幽门近端 1 .5cm、幽门处、十二指肠中部及主胰管开口处水平的十二指肠 ;而在PPG组传感器分别放置在胃体、距幽门近端 7cm、幽门、十二指肠中段和主胰管开…  相似文献   

5.
幽门保留型胃切除(PPG)是一种功能保留型胃切除术,但残胃的食物滞留是手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残胃食物滞留由于胃相Ⅲ恢复延迟的结果,胃相Ⅲ有幽门松弛和胃体收缩。作者观察红霉素能否诱导胃相Ⅲ的发生,在10条犬进行实验,分成两组:正常组和PPG组,各5条犬,在胃肠浆膜处固定-应力压力传感  相似文献   

6.
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外科(100034)王维民王加其张宝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逐渐为广大医生接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常规手术方式。它不仅针对壶腹周围区域恶性肿瘤,而且还可用于胰十二指肠良性病变及外伤的治疗。虽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8.
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回盲肠代胃术治疗胃贲门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常有吞咽困难,返流性食管炎,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及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外科手术时保留十二指肠可改善营养状态,保留幽门可防止胆汁返流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目前常用的方法是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各种空肠代胃术,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我院1996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胃贲门癌20例,均进行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回盲肠代胃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5~67岁,平均517岁。患者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和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胃异位胰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的经腹腔镜术后病理确诊的8例胃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用时(43±8)min;术中出血(36.8±10.9)ml;无中转手术者。所有患者于术后36h内恢复胃肠功能并开始进食和下床活动,引流管于进食后1~2d拔除,无并发症出现,住院(4.0±0.8)d。经过6~36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胃异位胰腺的治疗简便、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Maki于 196 7年创用幽门保留型胃切除术 (PPG)治疗胃良性病变以防止倾倒综合征和保护残胃粘膜免受胆汁反流的损害。 1991年 Kodama开始这一手术也应用于胃癌病例。为了阐明早期胃癌病人施行 PPG的幽门功能特点 ,作者进行下列两项研究 :研究一 :早期胃癌病人施行 PPG和远端胃切除 (DG)各 12例 ,比较两组的餐后症状和胃排空时间 ,后者采用双同位素(111I和 99m Tc)技术分别测定流质和固体食物的排空时间。研究二 :对 7例 PPG病人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采用袖式感受器和伴侧孔的测压器以记录幽门的动力变化。 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PPG)对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05年12月对52例早期胃癌患者行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PPG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与同期行远端胃切除术伴淋巴结清除的159例早期胃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PPG组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9.6%,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淋巴结清除范围D1为25%,D1+α(α=No.7)为25%,D1+β(β=No.8a和No.9)为34.6%,D2为15.3%;对照组121例(76.1%)D2以下,33例(20.7%)D2,5例(3.1%)D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为92.3%,对照组9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1).其中淋巴结不同清除程度的累计5年生存率PPG组:D1为100%,D1+α为92.3%,D1+β为88.9%,D2为87.5%;对照组:D1为92.3%,D1+α为93.3%,D1+β为91.7%,D2为9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G组术后的复发率为5.7%,对照组则为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G对于早期胃癌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是肯定的,但由于破坏了胃肠道的解剖和生理,易产生较多并发症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我们应用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适应证] ]%#]]胃溃疡但无幽门水肿、溃疡、梗阻者。[手术步骤] ]%#]]行硬膜外或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上腹正中切口进腹。1.游离胃结肠韧带从胃结肠韧带中部开始,在胃网膜动脉弓和胃大弯间无血管区剪一小孔,紧贴胃大弯侧胃壁,用两把止血钳钳夹,在两钳之间切断胃结肠韧带,分别结扎,近端双重结扎加固。分段向左游离至胃左、右动脉交界处,向右游离至距幽门环部2.Ocm处。2.游离肝胃韧带将胃体向下牵拉,显露胃小弯,用左手食指伸入胃体后壁抵住小网膜,在无血管区分开一小孔,紧贴小弯侧胃壁分段钳夹、切断、结扎,向左游离至胃角切迹上方3~4cm处,向右游离至距幽门环部2.Ocm处。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在日本等地[1]报道了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 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 PPG),也因此引起一些争论。事实上PPG并不是一种新手术,只是在手术适应证上有一些变化。以前它主要用于胃溃疡的手术治疗,近年来报道将其用于病变位于近端胃乃至胃窦的早期胃癌病例。与传统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Conventional distal gastrectomy,CDG)相比,PPG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患者术后避免了由于幽门切除造成的慢性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由于胃癌手术涉及到淋巴结的清…  相似文献   

17.
18.
我院于 1999年 2至 11月行保留脾脏尾侧胰腺切除术2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2 7岁。左上腹刀刺伤半小时入院。脉搏72 /min ,血压 14/ 8kPa(10 5 / 6 0mmHg)。左上腹伤口 3cm ,深达腹腔。全腹压痛、肌卫 ,叩诊浊音及移动性浊音阳性。B超提示肝左叶裂伤 ,胰体裂伤 ,腹腔积液 80 0mL。在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 ,吸出腹腔血性液约 2 5 0 0mL ,肝Ⅲ段穿透伤 ,裂口长 2 0cm ,胰体裂伤 ,主胰管断裂 ,左肾静脉裂伤 3/ 4周 ,见活动性出血。 8字缝扎肝Ⅲ段裂伤。切开胃结肠韧带 ,充分显露胰、脾脏 ,手指压迫左肾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胰腺良性病变行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施行该术式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术后20例患者均随访4个月以上,无术后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加重、慢性消化不良发生及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腺良性病变,保留器官的胰腺切除可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保留幽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保留幽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术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今再次介绍,大家可在实践中观察总结,希望作者和开展此工作的同道们能进一步观察随访,拿出长时间的临床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