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健 《现代保健》2011,(36):153-155
边缘供肝一般是指肝移植后存在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以及迟发性移植物失活风险的肝移植供体。广泛地讲,边缘供肝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第一种是有可能带来高风险的技术性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供肝,如脂肪肝、无心跳供肝、老年供肝、劈裂式供肝以及长缺血时间供肝;第二种类型是有可能给受体传染疾病或肿瘤的供肝,如血清学病毒抗体阳性的供体、患有恶性肿瘤的供体、有细菌感染的供体等。近年来,由于理想供肝的严重短缺,边缘供肝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合理地利用边缘供肝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边缘供肝在肝移植中的作用及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07,7(5):55-55
近日,浙江大学学者研究发现,供肝的遗传背景不同,可以影响肝移植患者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3.
TheeffectoffastingandcarbohydrateonliverdonorandlivertransplantationHANSong,HUATianfang.ShanghaiFirstPeople'sHospitalGeneralSurgeryDepartmetn,Shanghai200080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由于环抱霉素A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威斯康星大学(UW)保存液将供肝的安全冷保存时间由8小时提高到24小时左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肝移植的应用性[1」,但是仍有5%~15%的肝移植发生原发性无功能。其原因很可能与供体或受体的状况有关[2],其中供体的营养状况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供体进食状况与肝…  相似文献   

4.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常见于肝外科手术,如广泛肝切除、肝移植。其导致的并发症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从细胞和分子调控二层面阐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对减轻肝移植中冷保存再灌注下肝细胞的钙超载及保护肝脏的作用。方法64只W istar大鼠行原位肝移植,按灌洗保存液的不同成分分组:⑴对照组:高渗枸椽酸盐腺嘌呤液(HCA);⑵实验I组:HCA液 维拉帕米;⑶实验II组:HCA 硝苯地平;⑷实验III组:HCA 硫氮卓酮,测定冷保存再灌注后的大鼠肝细胞内钙和肝功能,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的结构。结果细胞内钙及肝功能测定,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各实验组损伤轻于对照组。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对肝移植中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肝脏有保护作用,且三类药物中维拉帕米最强,硝苯地平和硫氮卓酮次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修复及评估系统.系统由肝脏常温氧合机械灌注装置、荧光成像系统及组织测氧仪组成.常温氧合机械灌注装置可对供肝进行持续灌注并实时监测调控灌注参数,荧光成像系统通过识别肝脏代谢的吲哚菁绿来评估供肝微循环情况及肝细胞代谢功能,组织测氧仪可实时监测肝组织氧分压变化评估细胞耗氧状态.  相似文献   

7.
肺移植实验供肺摘取配合及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玫 《现代医院》2005,5(10):70-71
目的为配合人体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的开展,积累“实战”的经验,对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作出估计,并做好充分准备。方法每次动物实验时,选用2只广州郊区杂种犬,供、受体间体重适当进行匹配。对实验犬进行同种异体肺移植术的手木实验研究。结果10只实验犬均手术成功,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动物实验,掌握对供肺摘取配合和保养的方法,熟练掌握肺移植术的手术步骤,建立手术护理常规,使各组人员互相配合默契,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及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抗感染、免疫抑制、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1例。结果:供体术后顺利康复;患儿术后健康存活,至今18个月,正常饮食,血铜蓝蛋白已恢复正常。结论:活体肝移植是治疗小儿晚期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方法,具有其它类型肝移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自1963年美国的Starzl完成首例人体肝移植以来,肝移植技术日趋成熟,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发展及突破,使肝移植成为终末期肝病的标准术式和首选治疗[1].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氏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铜代谢障碍。该病可能是患者肝细胞内缺乏排铜所需的P型ATP酶,从而使排铜困难而致病。国外行肝移植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1]。我院于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先后成功地为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后已分别健康存活20个月、14个月和1个月。1 临床特点WD临床特点依病人的不同而异。本组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见附表。附表3例WD患者临床特点病例号肝病征锥体外系病征肾病征角膜K-F环神经症状CT阳性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索离体肝脏双泵双氧合机械灌注设备在离体猪肝脏低温灌注中的可操作性以及稳定性。方法:从45~50 kg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供肝,利用灌注设备同时对肝动脉和门静脉实施低温携氧灌注8 h。肝动脉采用压力恒定模式控制,门静脉采用流量恒定模式控制,观察灌注过程中的流量、压力、血气指标、炎症因子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的变化。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灌注过程中,肝动脉压力稳定维持在24.09~24.65 mmHg(1 mmHg=133.32 Pa),流量从初期的0.04 mL/[min·g(肝重)]逐渐升高至0.09 mL/[min·g(肝重)];门静脉的流量稳定维持在0.47~0.50 mL/[min·g(肝重)],压力呈降低趋势,从初期的2.79 mmHg下降至1.84 mmHg。灌注液pH值、葡萄糖(Glu)以及乳酸(Lac)水平维持稳定。肝组织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亦维持稳定。在组织病理学评价方面,肝组织的空泡化水平呈下降趋势,而肝组织的坏死、水肿以及肝窦扩张水平则维持稳定。结论:该离体肝脏双泵双氧合机械灌注设备能够无故障地运转8 h,同时维持肝脏的低代谢状态,降低肝内灌注阻力和改善肝细胞缺氧,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静脉转流下,经典原位肝移植病人围术期电解质浓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9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在非静脉转流下,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经颈静脉双腔管持续监测CVP,桡动脉置管监测ABP,于手术各期定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钠、钾、钙浓度;常规持续监测HR,SpO2,ETCO2及体温。结果整个围手术期血钙持续偏低,无肝期和再灌注前期尤为明显。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 m in)血钾轻度上升,无肝期中期(30 m in)及再灌注中期(30 m in)血钠轻度上升,但极少超出正常范围,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逐渐恢复诱导后水平。进入无肝期后,大部分病人血压一过性明显下降,其余时间段均较平稳。结论非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无肝期及再灌注期应注意纠正低血钙,无肝期前期(5 m in)及再灌注前期(5m in)应警惕高血钾发生。进入无肝期前应适当扩容,无肝期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及时根据病人失血量及血球压积补充血容量,尽可能维持围术期循环稳定,防止再灌注前期严重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宇  蒋晓青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1037-1038
目的 研究肝移植大鼠移植肝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肝移植组建立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对供肝灌注并冷保存4 h后置入受体,于移植后1,6,24 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移植肝细胞凋亡情况,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后肝移植组AST、ALT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移植组1,6,24 h肝细胞凋亡指数(34.66±5.04,42.52±6.13,27.66±5.03)明显升高,肝组织中Bcl-2表达量(18.36±2.83,12.59±1.84,21.93±2.28)减少,FasL表达量(22.62±1.88,26.93±1.77,24.19±2.10)增加(P<0.01),以再灌注后6 h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移植术后移植肝细胞凋亡加重,于再灌注早期达到高峰,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FasL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亲体肝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院2007-2008年行亲体肝移植术的55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亲体肝移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25.45%),18例次(32.73%);检出病原菌48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32株,66.6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9株,18.75%)、真菌(7株,14.58%)。感染部位:肺部感染6例次,腹腔、胆道、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次,菌血症2例次,急性胃肠炎1例次。医院感染组住重症监护室(ICU)、术前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天数均显著多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该院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率较低;其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包括长时间住ICU和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而使用呼吸机、静脉插管和肝周引流时间长是其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侵入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施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但术前、术中、术后要有充分的良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16.
17.
肝肠联合移植术后的代谢调控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调控治疗在肝肠联合移植病人术后的应用.方法:肝肠移植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双肽和精氨酸,术后第4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和精氨酸,间歇应用生长激素四个疗程.根据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逐渐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结果:移植器官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0天病人能够较好地耐受肠内营养.结论:应用代谢调控治疗,有利于肝肠联合移植术后移植器官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肝脾破裂112例的抢救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抢救与监护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治疗及护理过程。结果:手术治疗99例。保守治疗13例。106例痊愈,死亡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抢救肝脾破裂大出血休克的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