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测36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16例)及非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2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平均24小时、夜间舒张压明显增高(P<0.05,P<0.01),而平均白昼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糖尿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与非心血管自主神经病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动态血压的监测较偶测血压更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我们对血压正常的IDDM患者24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BPM),并与糖耐量正常(NGT)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IDDM患者无白天血压和24小时血压的明显改变,但夜间血压升高,昼夜血压差值明显降低,该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计分、UAE、偶测SBP、夜间SBP和夜间DBP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自主神经功能对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75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随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的降低,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和心率、白昼收缩压和心率,夜间血压和心率均明显递增,昼夜血压差和心率差递减;24小时血压波动曲线由类似双峰双谷逐渐变为失去正常节律,且夜间血压高于白昼的血压曲线;视网病变和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  相似文献   

4.
对3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16例,糖尿病无肾病组15例)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结果提示:Ⅱ型糖尿病不论有否合并肾病,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组的nSBP/dSBP和nDBP/d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糖尿病肾病组的nSBP、nSBP/dSBP和nDBP/dDBp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P均<0.05)。Ⅱ型糖尿病患者ABPM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压增高,而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失去了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变化。结果提示血压超负荷时间延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于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患者 ,严格的血压控制对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偶测血压正常的此类患者 ,2 4 h动态血压监测不一定正常。此类患者应进行降压药物如 ACEI治疗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为了观察偶测血压正常的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我们对此类患者血压进行了 2 4 h动态监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血压正常 (三次偶测血压小于 1 40 /90 mm Hg,1 mm Hg≈ 0 .1 33k Pa)的伴微量白蛋白尿 2型糖尿病患者 1 8例 (尿白蛋白排泄率 2 0~ 2 0 0 μg/L为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与Ⅱ型糖尿病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对3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EH者24h动态血压(ABPM)并与30例单纯EH作对照,旨在探讨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总体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者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随机选取糖尿病人63例,按有无周围神经病变(PND)的症状(或体征),分为A组(有)、B组(无)。同时选取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正常对照组(C组)31例。比较3组24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昼(d)及夜间(n)的SBP、DBP、HR,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例数及夜间血压(nBP)下降率。结果 ①3组24h SBP无明显差异(P>0.05),24h DBP则依次序为A组>B组>C组(P<0.01)。②nBP下降率A组10%。③A、B两组自身昼夜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糖尿病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减弱程度与病程(DC)及有无PND呈正相关。②通过ABPM了解血压昼夜节律性改变,以判断有否自主神经病变及其程度,是一个可应用的、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伴微量白蛋白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及Ⅰ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对Ⅱ型糖尿病合井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血压变化规律报道不多。我们应用90207型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30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以了解其血压变化规律。对象和方法我院住院病人50例,均符合WHO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两组,A组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ug/min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9618.49岁,病程7.85土6.91年,合并高血压者40%(12例)。B组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62.45士8.26岁,病程5.26士4.51年,合并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偶测正常血压老年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偶测血压增高之前动态血压是否变化。方法 从疗养人群中随机选择偶测血压正常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3 0例为 DM组、健康老年人 3 7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动态血压的测试结果。结果  (1 )糖尿病组 2 4小时平均血压、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及 2 4小时波动曲线均显示血压高于对照组 ,其中 DM组 2 4小时 SBP、最小 SBP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 (2 ) 2 4小时平均 SBP、日间、夜间平均 SBP超过正常参考标准的百分比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3 ) DM组 SBP2 4小时压力负荷为 3 5 .4% ,对照组 SBP2 4小时压力负荷为 2 4.1 %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偶测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在血压增高之前 ,动态血压显示 2 4小时平均血压 ,已经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 (EH)及糖尿病 (NIDDM)分别是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研究EH合并NIDDM与动态血压 (ABP)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EH合并NIDDM组 :符合WHO ISH(1 999年 )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符合WHO(1 985年 )NIDDM诊断标准[1 ] 的患者 40例 ,男 2 4例 ,女 1 6例 ,年龄 40~ 78(平均59 4)岁。 1 9例为首次诊断高血压 ,2 1例为停用降压药物 3~ 5d观察血压。EH无并发症组 :符合WHO ISH(1 9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偶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高血压可靠的监测方法。方法选择监测动态血压结果与平时偶测血压不同的18例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白天血压正常而夜间高血压者4例;白大衣高血压5例;隐匿性高血压2例。偶测血压评价高血压疗效不准确者6例。结论单纯用偶测血压作为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或评价高血压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具有方便、变异性小、能监测24h血压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0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关系。结果: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16.5±2.6kPa)、夜间收缩压(16.3±3.1kPa)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6±1.1kPa和14.0±1.6kPa)明显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有17例,占57%);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5.7%±5.0%对10.4%±5.7%);有神经病变的NIDDM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3.6%±3.3%)及昼-夜尿白蛋白排泄差值(8.8%±8.5%)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为9.9%±5.1%和20.6%±11.1%)。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以及夜间血压增高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86例Ⅱ型糖尿病病人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压组)组42例,未合并高血压(未高组)组44例.结果高压组较未高组的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白天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增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显著降低;86例病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体重指数及腰围/臀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减轻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利措施,合并高血压时,夜间适当给予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和高血压分组,对408例受试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及收缩压负荷大于平均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略小于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其昼夜血压差值均小于无糖尿病的二组。  相似文献   

15.
正常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因素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对70例正常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有关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山梨醇(RBCS)、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浆镁、心血管交感神经活性(SA)和副交感神经活性(PA)等作了探讨。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尿UAER水平明显增高;多因素分析表明,在上述17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严重的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1〕。8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于急性高血压〔2,3〕。血压是脑卒中持续的风险,独立于其他血管风险因素存在〔4〕。研究证明高血压治疗适当可降低35%40%的脑卒中风险〔5〕,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战略目标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和已知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6,7〕。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Arima等〔8〕提示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人,降压治疗可以减少致命性及非致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例Ⅱ型糖尿病病人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压组)组42例,未合并高血压(未高组)组44例。结果:高压组较未高组的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白天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增高,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显降低;86例病人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正相关;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体重指数及腰围/臀围呈显正相关。提示:Ⅱ型糖尿病肥胖减轻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利措施,合并高血压时,夜间适当给予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纳入60例诊断为T2DM合并EH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仅诊断为EH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dSBP、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收缩压标准差、夜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 SBP、dSBP、nSBP、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收缩压标准差、夜收缩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24 h SBP、dSBP、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DBP变异系数、夜SBP标准差、夜SBP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正常组及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SBP昼夜差值、DBP昼夜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T2DM合并EH的老年患者夜间血压下降较单纯EH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血压变异性增大,单纯EH患者较健康对照组亦明显减少。老年T2DM合并EH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为减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改善体内糖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早晨血压上升和脑梗塞发病时刻的相关性已引人注目.夜间血压下降也与脑血管病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3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观察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