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喜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36-4837
目的:进一步了解脑出血后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0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85例(85%);发病2h内行头颅CT检查有脑出血的检出率高达86%,继续出血时间主要在发病后6h内(45%),老年组晚于青年组;出血量多在10ml~30ml(66%),血肿扩大基底节区大于脑叶,青年组高于老年组;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升高有关,而与舒张压升高无关;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恶化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充分认识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尽量采取积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继续出血1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6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123例(84.3%);继续出血高峰时间在发病后6~12h;出血量在10~30ml,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继续出血与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有关;血肿形状不规则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继续出血部位以丘脑多见。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慢性肝病、卒中史、长期饮酒和服用阿司匹林是继续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与年龄、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起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病3h内的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分为血肿扩大组(31例)和血肿稳定组(91例),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5.4%,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70.93%);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835例中符合条件的32例资料,同时与28例早期CT复查而未见血肿扩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32例血肿扩大患者入院时血压均明显增高,收缩压均高于180mmHg,最高达240mmHg;舒张压均高于105mmHg,最高达135mmHg;头颅CT示基底节区出血30例,左侧17例,右侧13例,血肿形态不规则形18例,椭圆形或圆形14例;死亡19例,治愈及好转13例。结论: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以及血肿处于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预后差;要积极管理好血压。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利春 《中原医刊》2005,32(8):23-23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有关因素。方法对17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6h内、24h内、1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2%,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为67.7%。不规则血肿多出现血肿扩大;2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2例(25.6%),明显高于未用组9例(10.7%),P<0.01。结论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主要因素是血肿形状不规则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后继续出血的临床和CT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46例HCH后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继续出血的临床症状均较前加重,血压均≥180/120mmHg,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基底节区29例(63%);血肿呈不规则型27例(58,7%);首次出血量11~20ml21例(45.7%),21~30ml 10例(21.7%)。结论 HCH后继续出血的主要因素与高血压、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等有关。对HCH急性期应注意血肿扩大相关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CT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3例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组的临床症状较前加重,中青年、收缩压≥180mmHg、基底节区出血、首次出血血肿不规则、首次出血量10~30mL者易发生继续出血。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主要与年龄、血压水平、血肿形态、出血部位、首次出血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孙建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93-4294
目的分析和探讨青年脑出血的CT诊断特点。方法分析比较我院2011年8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患者出血量为7.9~64 mL,平均出血量为32.1 mL。12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中,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共15例,占患者总数的12.50%;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出血共31例,占患者总数的25.83%;基底节区脑出血74例,占患者总数的61.67%。结论青年脑出血多发于基底节区、脑叶和脑室,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饮酒和吸烟是青年脑出血的主要诱因,青年人应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吸烟和饮酒,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机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刘一尔  伍龙 《河北医学》2003,9(6):551-553
脑出血在脑卒中类型中最具破坏性。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还存在继续出血[1] ,继续出血使血肿进一步扩大 ,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2 ] 。临床研究表明 ,血肿扩大并不少见[3] ,国内为 5 2 % [4 ] ,国外为 14 % [5] 。因此 ,了解血肿扩大的机制 ,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采取积极防治对策至关重要。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病机制至今为止 ,临床上尚无可靠的方法区分血肿扩大是活动性出血与再出血。临床推测起病后短期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多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 ,而症状发展有平台期或停滞期或…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20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72小时内做CT复查.结果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0.5%,继续出血发生在24h内占68.2%,不规则 分隔形血肿扩大发生率最高(33.3%).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24h内,与血肿形状及呕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月_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6例,所有患者经CT 检查后,血肿量为30 mL以上,且血肿均位于基底节区,对所选患者均进行了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24 h内对患者的头颅进行CT检查,观察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大多都在15 d内清醒;经CT检查,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有18例,占69.2%,血肿清除80%~90%的患者有5例,占19.2%,血肿清除70%~80%的患者有2例,占7.6%,再出血、血肿腔渗血量<18 mL的患者有1例,占3.8%;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为:I级(30.7%﹚+Ⅱ级(42.3%﹚+Ⅲ级(23.1%﹚=96.1%;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的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较小,手术后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小,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3.
王东生 《西部医学》2014,(6):745-747
目的 研究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另外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术后即刻CT及术后48小时CT复查,观察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31例,80%以上5例,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15例,80%以上6例,成功率70%.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恢复良好率、残疾率及死亡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良好率较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超早期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两种术式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脑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重症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4,0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随访6个月,综合比较其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及6个月随访疗效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手术时间及输血量等方面小骨窗组优于大骨瓣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病人超早期手术治疗中,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作为首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杜东平  王融  李英杰 《西部医学》2012,24(3):550-551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头颅CT动态观察,并检测凝血功能(APTT、PT)。结果 120例脑出血患者中33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27.5%。血肿形态不规则、基底节内侧型出血及丘脑出血、出血量〉20ml、凝血功能异常、血压水平高的患者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年龄、性别因素同血肿扩大无关。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同血肿形态、出血部位、出血量、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血压水平有关,临床应针对易发因素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合适的外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们采用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及微创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治疗21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的结果.结果:未昏迷病人开颅手术与微创治疗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昏迷病人开颅手术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微创治疗者.结论:患者意识呈嗜睡或朦胧状态,血肿量一般在40 ml左右,适合血肿腔置管溶血引流术,手术在发病后12~ 24 h实施为宜;如病人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肿量通常超过50 ml,适宜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手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74例脑出血死亡病人的病理改变,统计了脑出血的病灶分布规律,并初步分析了病人死因及病因.结果:脑出血死亡病人病灶分布:基底节区55.7%,脑叶8.0%,原发脑干11.5%,小脑4.6%,原发脑室出血4.6%,蛛网膜下腔出血5.2%,多部位脑出血10.3%.死亡原因:基底节区小灶出血死于继发脑干出血,继发脑室出血及脑病等原因.小脑出血亦可产生海马钩回病.发病原因:基底节区出血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占89,7%,多灶出血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占77,8%.脑出血死亡病人易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66-69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无牵拉技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丽水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后病床尾号单双原则分为对照组(单号37例)与观察组(双号3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肿腔制管引流,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无牵拉技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CS-ADL)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颅内感染,对照组发生6例颅内感染(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GOS评分、ADCS-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无牵拉技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肯定,能显著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实质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脑出血患者260例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影像学等纳入研究范围,并记录患者第一次脑出血发生年龄及时间、间隔发生的时间、出血量、部位、发病因素和入院时GCS评分。结果:260例中有62例(23.8%)发生再出血,主要为基底核出血(62.9%),时间间隔为3 d至118个月。舒张压>95 mmHg者脑出血复发率为44%,舒张压在临界值以下者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张压控制越好,脑出血复发的危险性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