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术中配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殷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3):2759-276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术中配合,为更好地配合冠脉搭桥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共54例.其中体外循环15例,非体外循环39例.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保证有效循环血量.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是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直接进行血管吻合,非体外循环利用心脏固定器和氧气吹管以及冠状动脉分流栓使吻合处的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状动脉处于无血状态下做血管吻合.结果5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熟悉手术经过,严格无菌观念,通过和手术医生、麻醉师、机组人员的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脏复杂畸形纠正手术难度大,术者操作困难,常采用深低温低流最(DHLF)和深低温体外循环(DHCA)2种方法.深低温给阻断循环的心脏直视手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术后对护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我科2008-01/2008-12共对107例婴儿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对患儿的体温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幼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心脏手术的机会日益增多。外科手术方法、体外循环转流水平、术后监护和治疗技术日益完善。作者为42例<3岁婴幼儿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现就其术后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巡回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6月21例新生儿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及巡回配合情况。[结果]1例患儿因体外循环后循环无法维持抢救无效死亡,20例患儿术后安全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监护,手术时间2.3h~13.5h,均未出现压疮、电灼伤等不良事件。[结论]巡回护士细心的护理配合是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功能维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心脏手术的5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个体化胃肠功能维护。结果 56例患儿中9例心脏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经治疗后恢复。无一例患儿因胃肠功能障碍导致死亡。结论个体化胃肠功能维护方案可促进新生儿心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恶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率,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护理治疗经验.方法 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50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分为2组:普通胃肠护理组(普通组,250例)进行普通胃肠护理;个体化胃肠护理组(个体化组,250例),进行术前胃肠道清理、术后早期进食、术后早期留置胃管、术后口腔护理等个体化胃肠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结果 个体化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成人较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有所减少(P<0.05).结论 个体化胃肠护理可促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脏疾病患者术前心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再加上手术直接损伤,体外循环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及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等,均可引起患者术后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干扰.此阶段的严密监测以及及时、恰当的处理是确保患者术后平稳过渡、顺利康复的关键[1].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本院开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术后均送入ICU加强监护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熊德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40-3242
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心脏手术中长时间缺血心肌的术后影响.方法:2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TK液组灌注HTK液,St.Thomas液组灌注冷血停搏液.两组分别于送返ICU后1h取静脉血3 mL,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红蛋白检测.并记录临床效果观察指标: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且体外循环停止时正性肌力药评分、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ICU 治疗时间、死亡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需长时间阻断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心脏手术中,HTK液和冷血停搏液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3月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203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0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心脏功能Ⅳ级以及术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55岁、体外循环时间大于或等于2 h、主动脉阻断时间大于或等于100 min及心脏功能Ⅳ级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通过术前评估,及时干预可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Tei指数及心脏围手术期血清脑钠素(BNP)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1)对86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个月至1周、术后1周至1个月测量Tei指数;(2)对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和3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3 d和7 d测量血清BNP浓度.结果 (1)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Te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自身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Tei指数降低,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和风心病患者术前血清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术后即刻与术前相似,此后迅速上升,24 h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术后7 d尚未降到术前水平;血清BNP浓度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变化相似,体外循环期间BNP没有进一步升高.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Tei指数有明显变化,因此在评价瓣膜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时应考虑到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血清BNP浓度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变化相似,体外循环期间BNP没有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11.
杨静 《天津护理》2013,21(1):82-83
低体温指人体体温低于36℃,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70%[1].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是外科医生在心脏跳动,无体外循环支持的情况下对心脏施行的手术.一般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由灌注师通过控制体外循环的血液温度对体温进行管理,而OPCABG未经体外循环,术中患者体温受较多因素影响,控制难度较大.本文针对OPCABG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95例心脏手术,分别在体外循环(CPB)或心脏手术前及心脏手术后对心脏及大血管结构、功能、血流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对微创封堵术行连续监测、引导。结果 体外循环(CPB)或心脏手术前修正诊断26例(27.4%)。决策性干预42例(44.2%),全部病例都进行了一般性干预。结论 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于体外循环(CPB)或心脏手术前修正诊断,术中连续监测、引导,术后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并指导术后排气,评估心脏局部和整体功能及血容量等,对于心脏外科手术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将126例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精神障碍7例,观察组1例.认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预防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巧 《护理与康复》2006,5(4):279-281
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153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的临床资料,发生心律失常108例,发现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与原基础疾病有关.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护理,可消除或减轻心律失常对机体的危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和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血液动力学、术中出血量等的影响,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越性。方法 观察组21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208例,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心绞痛缓解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可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ICU停留时间短、并发症少,有效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总结2 000多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巡回护理工作经验,分别从术前访视、术中工作和术后回访方面分析工作的重点,并针对心脏手术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脏疾病护理干预。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专项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呼吸专项护理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2例新生儿行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惠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行调特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12例新生儿均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手术室内注意保暖.备好手术所需的精细器械、针线等物品.体外循环结束后.配合麻醉医生将所要输入的新鲜冰冻血泉、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等适度保暖后再输入新生儿体内.曩后安全、平稳地将忘儿送入重症监护室.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顺利.除1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未行关胸术返回PICU.且于3d后再次返回手术室内行关胸术,其余患儿均一次安全返回PICU.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 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137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整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例因术后引流多再次开胸止血,2例因术后低心排出量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护理配合不当所致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认真的护理操作的普片原则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是减少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闭式体外循环下行二次心脏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闭式体外循环下行二次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过程。结果 58例患者均采取正中开胸、闭式体外循环,1例术后第3天发生低心排综合症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正确及时实施系统的、有预见性的优质护理,可舒缓患者心理压力,减轻疼痛,是保证二次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