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5例(150眼)薄角膜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其中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加用丝裂霉素,时间根据屈光度大小而定。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LASEK术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有的患者术后几乎没有刺激症状,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5.15±1.3)d,术后视力5~15d基本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所有患者角膜曲率较稳定。2例(3眼)出现屈光回退。Haze形成较轻微,多数患者为0—0.5级,2例(4眼)为1级,1例(1眼)为2级,3—6月Haze逐渐消失。3例(5眼)出现上皮延迟愈合。1例(2眼)出现丝状角膜炎。结论LASEK治疗角膜偏薄的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对LASEK相关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2.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r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134例268眼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LASEK治疗的为1组79例158眼,平均屈光度( -5.67±0.59)D,接受LASIK治疗的为2组55例110眼,平均屈光度( -5. 97±0.83)D。术后采用orbscan -2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1、2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且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LASEK在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稳定性方面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3.
LASEK和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1年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58例115眼,分为LASEK组治疗28例55眼,LASIK组治疗30例60眼.术后1周,1、3、6和12个月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1.0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最大散光轴度与术后12个月的轴度比较,≤±15°者,LASEK组明显多于LASIK组(P<0.05),≥±30°者,LASEK组明显少于LASIK组(P<0.05);角膜地形图分析平均角膜中央屈光力与周边屈光力的差异,LASEK组(1.30D)明显小于LASIK组(1.63D),P<0.01);LASEK组角膜Haze明显高于LASIK组角膜层间混浊(P<0.01),但均为对视力无影响的<0.5级的混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好,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萍  陈豫川  宇成达  陆岩 《四川医学》2005,26(12):1466-146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108只眼不同程度近视(-2.50D~-12.00D)分为3组:Ⅰ组为-2.50D~-6.00D、Ⅱ组为-6.25D~-10.00D、Ⅲ组为-10.25D~-12.00D进行LASEK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3组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为95%、93%和61%,在±0.50D以内者分别为87%、85%和29%。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或以上者分别为100%、100%和89%,达到1.0或以上者分别为97.8%、91.5%和3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EK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引言 我们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ASEK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共44例 87眼,术前等值球镜-3.75~-15.25 D.应用20%乙醇浸泡20 s后制作带蒂角膜上皮瓣,使用ALLOGRETTO Wave型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术毕行上皮瓣复位.术后应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滴眼、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第1周6次/d,其后每周依次递减.随访 6个月以上.结果:LASEK术后刺激症状较轻,矫正效果理想(于7~10 d 后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2眼(25.29%)术后1个月时出现角膜上皮下细小混浊点,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切削深度58~155 μm. 结论:LASEK使用手术器械简单、操作亦不复杂,适合于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近视或某些角膜曲率异常者,其拓宽了准分子激光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刘畅  贺美  屈淑娥  丁清  莫海燕 《华夏医学》2006,19(6):1086-108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1例中、高度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平均年龄(22.3±4.0)岁,平均术前等球镜为-8.57±2.16D(-5.00~-11.00D),平均角膜厚度518μm(462~530μm)。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术中及术后分别观察上皮瓣厚度、视力、屈光度、角膜混浊程度。结果术后3个月4例出现上皮下混浊,其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屈光回退;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个月内趋于稳定;角膜上皮瓣的厚薄与是否佩戴接触镜有关,与佩戴接触镜时间长短有关,佩戴10年以上接触镜者角膜上皮明显变薄。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安全。高度近视手术后haze发病率低,无明显屈光回退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 C 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LASEK治疗297例(594眼)近视患者,低、中度组225例(450眼),随机选择一眼行常规手术,另一眼切削后应用低浓度(0.02%)丝裂霉素C(MMC)涂抹基质面;高度组72例(144眼),32例(64眼)常规手术,40例(80眼)术后均应用0.02%MMC。追踪、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实际切削值、变动分数等。结果各参数CV均小于1%。0.02%MMC应用组,组间配对t检验,仅3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切削变动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0.02%MMC局部应用,很好的缩短了中央角膜厚度稳定时间、抑制了术后角膜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88例(365眼)LASEK手术患者进行术后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切削形态中平滑型占61.6%,半环型、钥匙孔型、肾型和哑铃型占30.5%,中心岛型占6.0%。中心岛型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影响较大。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术后切削区中心偏离瞳孔中心的距离为(0.57±0.31)mm(0—1.85mm),偏心方向以鼻侧居多。术后1—3个月角膜屈折力变化较大,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回退明显。结论LASEK手术后角膜切削形态较规则平整,但仍存在偏心切削的问题。角膜地形图为分析评估LASEK手术的效果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手术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应用LASEK治疗近视35例62眼。结果LASEK主要并发症有角膜瓣剥离困难、角膜瓣上皮不完整或破碎、角膜上皮愈合延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激素性高眼压、上皮瓣下异物、上皮瓣皱褶。结论LASEK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术后随诊的完善,合理的用药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在LASEK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高度近视(-5.0~-10.0D)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64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天滴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同时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将未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和丝裂霉素C的32例(64眼)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内、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1周内主要了解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及眼睑水肿和结膜充血情况,1个月后观察角膜Haze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实验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于术后第1、3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7天2组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期Haze发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LASEK术后疼痛、炎症反应及Haze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3例151只眼,观察25~49个月,平均(35.34±6.45)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3±0.025,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98±0.145,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01±1.19)D。结果术后25~49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1.01±0.26,≥1.0者120眼占79.47%,≥0.6者142眼占94.04%,haze 6眼,0.5级5眼,1级1眼。结论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切削术(laser 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前后泪膜稳定性和角膜中央知觉的变化.方法:选择80眼近视眼患者,分别行LASEK和LASIK术,每组40眼,观察患眼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央知觉、泪液分泌量(Schirmer 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中央知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ASEK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知觉、术后1个月、3个月BUT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LASIK和LASEK组间角膜中央知觉、BU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LASIK组角膜中央知觉、BUT值下降更明显;LASIK和LASEK组术后1、3、6个月泪液分泌量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术后均影响泪膜的稳定性与角膜中央知觉,但随着角膜的愈合而逐渐恢复;LASIK对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稳定性的破坏比LASEK更为严重、持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LASE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和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26眼RK术后5~7年残留近视及散光的患者进行LASEK治疗,并用改良上皮瓣的制作办法(撕囊法),所有术眼术前裸眼视力≤0.3,术后随访2年。结果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37±1.24)D下降至术后的(-0.43±0.24)D,平均散光度由术前的(-1.57±1.34)D下降至术后的(-0.32±0.30)D。24眼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22眼术后裸眼视力≥1.0,2眼≥0.8,有2眼回退,回退度数<-1.25D。结论改良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MMC)预防角膜上皮下混浊的有效性和毒性作用。方法167例患者根据手术中应用MMC的浓度不同分为4组:200 mg.L-1MMC组40例,0.2 mg.L-1MMC组46例,0.02 mg.L-1MMC组39例,术中应用不同浓度MMC浸泡角膜基质床2 m in;对照组42例,术中不应用MMC。观察术后2周、1月、3月和6个月时各组上皮愈合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上皮下混浊、屈光状态和裸眼视力。结果术后各组上皮愈合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差别(P>0.05)。200 mg.L-1MMC组和0.2 mg.L-1MMC组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屈光度近视化改变及裸眼视力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与0.02 mg.L-1MMC组和对照组相比,200 mg.L-1MMC组和0.2 mg.L-1MMC组术后上皮下混浊明显减少,屈光度近视化改变轻,裸眼视力高(P<0.05)。结论MMC有预防LASEK手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增生的作用,最低有效浓度为0.2 mg.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观察对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128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28只眼,近视-2.5~-6.0 DS,散光0~2.0 DC;Ⅱ组100只眼,近视-6.25~-14.0 DS,散光0~-2.0 DC。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75.86%和39%;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达0.6以上者分别为89.29%和6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0.8以上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屈光度在±1.0 DS以内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散光在±1.0 DC以内者分别为96.43%和为76%。结论:LASEK治疗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的患者中,中低度以下比高度以上者更安全,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对合并高度近视白内障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随机选取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26例(30眼);对照组:随机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8例(30眼),由同一熟练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拍摄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矫正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生健  段宇辉  李金科 《医学争鸣》2009,30(10):940-942
目的:评价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内磨镶术(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应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Wavelight,Inc),Allegretto Wave Eye-Q准分子激光系统和F-CAT个体化切削手术程序,对42例(84眼)高度近视患者随机一眼选择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手术,作为对照另一眼选择标准的像差优化LASIK手术.随访6mo,评价手术后临床疗效.结果:Q值调整组和像差优化组术后第6mo①安全性:两组术后最佳戴镜矫正视力无下降2行及以上,下降1行的各仅为1眼.②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5.09±0.03)和(5.05±0.20).术后视力5.0以上均为100%,5.1以上分别为57.1%和52.4%.③可预测性:术后平均等值球镜(显然验光)分别为(-0.02±0.56)D和(-0.09±0.49)D,在±0.75D以内均为100%,±0.50D以内分别为84.2%和83.6%.④术后Q值分别为(0.28±0.36)和(0.44±0.2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组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Q值调整的个体化切削术后角膜的非球面性更合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391 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疗效。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391例772眼近视眼患者按屈光度不同分为低度(<-3.00D)、中度(-3.00D~-6.00D)、高度(-6.00D~-9.00D)、超高度(>-9.25D)近视4组。术后1年观察其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结果低度近视组100%、中度近视组98.6%、高度近视组95.7%患者术后1年的裸眼视力≥1.0,超高度近视组90.2%患者裸眼视力在1.0~0.8,与术前视力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近视度数在±1.00D内,散光度数在±1.00D内,术后视力96.1%无下降,术后有6.3%的患者视力有回退,均为中度以上近视眼,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眼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可预测的、安全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