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559例50岁以上干部健康普查中心电图分析的结果说明: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增龄而递增。ST—T改变的心电图占异常心电图的首位。老年组ST—T改变的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而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性别和年龄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近十余年来,大多数学者将AMI分为有Q波心肌梗塞(QMI)和无Q波心肌梗塞(NQMI)。两者在病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预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方法并不相同,但因心电图不出现病理性Q彼,心电图仅有ST段压低和T被倒置——易和“心肌缺血”混同.易发生延误诊断。本文分析NQ-MI的诊断及延误诊断的原因。豆.临床资料1988年到1998年.AMI患者351例,其中QMI患者280例,男性203例.女性77例。40岁到49岁29例,50岁到59岁143例,60岁以上96例。死亡57例,死亡率20.3%。NQMI71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9例,40岁到49岁3例,50岁到59岁41例…  相似文献   

3.
李琦 《中原医刊》2011,(14):31-32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各450例,分析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V3R→V6R直立T波出现率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女性以倒置T波为主,男性直立T波多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R→V6R的T波可均倒置,女性多于男性(P〈0.01);也可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男性多于女性(P〈0.01),但未见由倒置→直立。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和疑为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查的男性患者135例对比。结果女性心电图阳性率75.0%,男性阳性率54.1%;女性T波改变(45.5%)明显高于男性(31.9%);女性冠脉造影阳性率54.5%,男性冠脉造影阳性率68.9%;二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三支、双支病变,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冠脉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心电图阳性率高,T波改变多见;冠脉造影阳性率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低于男性,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冠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亦可能造成女性冠心病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明确妇女围绝经期与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45—55岁,并有胸闷、气短、心悸、心慌、烦躁等相应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122例,与同年龄段的男性122例,进行动态心电图ST—T动态改变的对比观察。结果动态心电图ST—T改变率与性别的关系显示,女性122例中ST—T改变者48例。为39.34%;而男性122例中ST—T改变者仪2例,为1.63%;ST—T改变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两性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T~T动态改变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多考虑为功能性ST—T改变,而冠心病可能性较小。诊断时应慎雨。  相似文献   

6.
早期复极综合征伴胸闷胸痛23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特点及鉴别方法。方法对23例早期复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86.96%,心电图示ST段抬高及T波高耸。平板运动试验(TET)中ST段可暂时下降至基线。结论ERS多见于青年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常被误诊为心绞痛等,故掌握ERS的心电图特点,结合动态心电图(DCG)及TET检查,可提高ER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人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发生率与性别、导联分布、心率的关系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3例ERS者心电图J波及ST段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4 000例青年人共检出ERS 143例,发生率为3.58%,男性142例,占3.70%,女性1例,占0.63%; ERS随心率增快而逐渐降低,心率<60次/min的检出率最高(P<0.01);胸导联ERS发生率高于肢导联及肢导联+胸导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差异显著.14例首次心电图可疑病例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到基线.结论 ERS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心率的增快而逐渐降低,最常见于胸导联;应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中T波改变在诊断心脏疾患时可提供重要的依据,但在确定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时需要十分审慎.当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T波变异时应具有分辨和操作对策,现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观察的20例T波变异的心电图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男性12例,女性8例.  相似文献   

9.
于伊  樊世明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3):221-222,225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心电图ST-T异常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析女性患者心电图ST-T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根据是否绝经分为A(绝经期前)、B(绝经后)两组,行CAG,将44例女性患者与54例男性患者CAG结果进行对比。绝经后女性(B组)的CAG结果与男性进行对比。结果CAG阳性率A组为12.5%,B组为53.6%,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4例女性CAG阳性率为38.6%。54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为6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女性CAG阳性率(53.6%)与男性CAG阳性率(64.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期前心电图ST-T异常的女性患者,依此诊断冠心病应慎重。绝经后出现心电图ST-T异常,同时存在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女性患者其CAG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测定体外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T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方法可观察肺结核病人的免疫功能及结核病转归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本文测定145例的结果及相关敏感性比较如下:一般资料:检查对象中男性111例,女性34例,年龄15~30岁76例,31~60岁63例,60岁以上6例。其中浸润型肺结核143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均为住院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导联中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运动中T波恢复直立的原因。方法:选择54例静息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无心绞痛病史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结果:14例运动中均出现T波直立,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运动中倒置T波恢复直立,同时伴有ST段的压低,其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加重有关,单独的T波倒置可见与正常变异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2.
王玲 《陕西医学杂志》1995,24(9):556-556
<正> 材料和方法 1 资料 本组154例U波变化病例,选自1989年以来住院及门诊患者的700份心电图,男性123例,女性31例,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49岁。 2 测量方法 使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U波为发生于T波后0.02—0.04s与同导联T波极性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员体检结果的分析,探讨异常心电图与体检中常用生化检查、腹部B超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5年10~12月在我院查体的东赵社区1926例健康体检人员,根据年龄分为两组,Ⅰ组为18~50岁的受检者,Ⅱ组为大于50岁的受检者,每组又根据性别分男、女各两小组,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Ⅰ组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6%,女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4%;Ⅱ组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58%,女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48%。异常心电图检出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异常检出率Ⅱ组均高于Ⅰ组。结论: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男性高于女性,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是心电图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许洁 《大家健康》2013,(9):95-96
目的总结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其心电图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25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研究,男性126例,女性124例,观察其心电图检测结果,总结健康老年人心电图分布特征。结果女性心电图异常60例,异常率48.39%,男性异常53例,异常率42.06%,二者的差异为P0.05,老年女性心电图异常率更高。ST-T段异常男17例,异常率32.01%,女性21例,异常率35.00%,为异常状况中比例最高的项目,P0.05。结论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现心电图异常状况,而且在所有异常中ST-T异常所占比例最高,应得到医护人员与检验人员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常规体检的企业退休人员心电图,了解异常心电图的分布情况及意义.方法 使用仪器为日本光电1350P和9130P型心电图机,静态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根据需要加做V7、V8、V9、V3R、V4R、V5R.对心电图异常者进行病因诊断.结果 本组634例中,心电图检测正常482(76.03%),异常152例(23.97%).男性异常人数86例,占男性体检人员的22.34%,女性异常人数74例,占女性体检人员的29.72%.女性异常心电图比例高于男性(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并且随年龄的增大,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异常者多伴有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血脂等.结论 心电图检查是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电图异常要结合临床以及其它检查才能得出诊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4年1月一1998年6月所收治的1幻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发现心电图异常者占82%,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187例中,所有患者均经CT头颅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男性134例,女性53例,年龄28~96岁,平均年龄58.3岁。既往有高血压史120例,糖尿病史22例,其他45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后1-Zd内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1.2心电图检查结果187例中有心电图异常者153例占82%,正常34例占18%。ST-T改变者85例,其中ST段是缺血性下移者53例,Q-T间期延长者21例,T波平坦或倒置者14例,双相5例…  相似文献   

17.
高芳  王增英  贺业生 《河北医学》2004,10(7):651-651
1 临床资料本文将15 0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性72例,女性78例,年龄5 2~75岁。正常心电图者2 3例,异常心电图者12 7例。观察15 0例患者均有典型急性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及CT检查而确诊。其中脑出血92例,脑梗死5 8例。临床均采用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观察。2 结 果脑出血92例病人中有87例、脑梗死5 8例病人中有40例心电图呈异常改变。主要心电图改变特点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占90例,心电图呈ST—T改变及U波倒置。左心室肥大2 0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室性早搏6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心房纤颤2例。3 讨 论本文对15 0例急…  相似文献   

18.
张聪 《中原医刊》1999,26(9):53-53
在胸腔肿瘤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相对较多见,现将84例胸腔肿瘤病人的异常心电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7岁,平均51岁。其中有肺癌、食道癌、纵隔肿瘤、胸腺肿瘤、胸膜间皮瘤、胸腔转移癌、心包转移癌等。  84例患者中以肺癌为最多,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其次为食道癌患者,男性14例,女性7例。处于第3位的是胸腔转移癌,其中男性9例,多为肝癌转移;女性8例,多为乳腺癌转移。2 心电图资料在这84例胸腔肿瘤患者异常心电图中,可见有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93年10月~1994年6月,我们共对68例ECG可疑ST—T改变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心得安试验,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8例中,男性21例,女性47例,年龄20~30岁40例,31~40岁18例,41~50岁6例,51~60岁4例。其中门诊60例,住院8例。全系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ST—T改变心电图可疑者。68例均先作休息时对照心  相似文献   

20.
体表心电图 (ECG) Q- T间期反映了心室的复极化过程(包括去极化过程 ) ,其改变受多因素影响 ,临床按病因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1 ]。 Q- T间期延长为心肌复极异常 ,有时合并 T波切迹、T波电交替、巨大 U波等心电图改变 ,此种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有时可引起恶性心律失常 ,造成晕厥或猝死 ,因而引起临床重视 ,在临床上以继发性复极异常多见 [1 ] 。笔者现报告 1999年 1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4例患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 2例 ,女性 2例 ;年龄 5 8± 4.3岁。记录心电图采用国产单道光电式 (ModelEC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