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术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治疗下 ,其中 16例予IABP治疗。结果 :16例接受IABP治疗后 ,14例 (87.5 % )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 ,休克纠正 ;而对照组则只有 2例 (2 5 % )得以改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IABP术是治疗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49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存活38例,死亡11例,存活率为77.6%.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7%~10%,多发生在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AMI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在使用IABP术中,约20%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医学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PCI)治疗的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技术作为急性泵衰竭的过渡治疗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正确使用这一技术直接关系到疾病愈后和患者的存活率。1资料与方法1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18例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5.
廖洪涛  张传寿 《循证医学》2013,13(6):337-339
1文献来源 Zeymer U, Hochadel M, Hauptmann KE, et al.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Results of the ALKK-PCI registry[J]. Clin Res Cardiol, 2013,102(3) :223-227.  相似文献   

6.
1文献来源 Romeo F, Acconcia MC, Sergi D, et al. The outcom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suppor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by cardiogenic shock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revascularization: A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J]. Am Heart J, 2013, 165(5) :679-692.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1~2 cm的降主动脉内,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大舒张期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在心脏收缩期球囊放气,降低主动  相似文献   

8.
正1952年Kantrowitz实验发现将血液从股动脉吸出,舒张期回注入动脉可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灌注,随后,Clauss开始主动脉内反搏探索,在收缩期从主动脉内吸出血液,在舒张期打回主动脉内,1961年Clauss及其同事率先提出了体外反搏的概念,经不断研究改进,1962年Moulopoulos等完善了上述理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jc shock,CS)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l)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在心肌坏死面积>40%时出现,病死率约80%~96%.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观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及IABP治疗后,23例主动脉内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分别由术前(33.86±3.14)mmHg和(47.14±5.17)mmHg,上升至术后(106.13±10.62)mmHg和(87.13±9.25)mmHg(P<0.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42名接受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转归,对不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患者总死亡率为52%.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者占50%;死于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占36%。结论心源性休克及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应用IABP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ABP术在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25例应用IABP支持下行急症PCI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后,给予全部患者于心导管室行IABP置入术,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血压、心率、尿量等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例患者术后合并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得到好转,2例患者死亡,临床有效率为92%。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尽量应用IABP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9例患者IABP使用时间平均为93.6h,其中13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13/14,92.9%),2例成功接受外科搭桥,2例在等待搭桥术过程中死亡,1例药物治疗。三支血管病变10例(占52.6%),二支病变(前降支+回旋支)1例(占5.3%),单纯前降支5例(占26.3%),单纯左主干2例(占10.5%)。住院期间总死亡4例(4/19,21.1%),介入治疗病人死亡2例(2/14,14.3%),未介入或搭桥治疗死亡2例(2/3,66.7%)。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和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采取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术.结果 10例患者中罪犯血管前降支病变8例,右冠病变2例,其中弥散三支病变7例;2例IABP维持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维持4 d~5 d后转院行冠脉搭桥手术,3例5 d后行PCI术,2例未行冠脉造影,好转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CS患者,早期床边IABP治疗,可以为患者赢得再灌注的治疗时间,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的回顾性分析,比较药物辅助IABP泵治疗前,治疗24小时后,拔泵后HR,EF,CI,SBP,NT-proBNP值以及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药物辅助IABP治疗后HR,EF,CI,SBP,NT-proBNP值较IABP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药物辅助IABP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行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1~9 d,平均(3.28±2.31)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改变。结果本组25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易远明 《河北医学》2013,19(9):1362-1366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仅使用常规药物的AMI并泵衰竭50例PCI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尿量、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50例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P〈0.01),且顺利通过PCI手术期,痊愈出院,仅5例死亡,成功率90.0%,死亡率10.O%。对照组50例中,37例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3例分别死亡,成功率74.0%,死亡率26.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存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示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辅助治疗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5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性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洁 《中外医疗》2016,(18):13-15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老年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与否将患者分为并发组32例和未并发组60例,回顾性分析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32例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既往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均是老年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可能危险因素除心肌梗死相关面积、部位及病变支数外,包括既往有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较内科保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