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十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持续点滴72h。治疗7d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30d统计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673,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209,P〈0.01),两组30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获益,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对照组除常规的抗心肌缺血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变化及用药前后的APTT、Hb、Pl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u=2.2.54),心功能得到改善p〈0.01;替罗非班组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两组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能有效的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以及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的85.42%显著提高(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PCI 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GP)lI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n=30)和对照组(直接PCI,n=30)。2组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药等治疗,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2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和药物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分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TIM1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3.3%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6.7%),(P>0.05);术后试验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48.36±13.61vs38.44±11.93),(P<0.05),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内科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53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3组,每组51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半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全量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全量盐酸替罗非班。统计三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全量组的出血发生率(27.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2%)和半量组(5.88%);全量组发生率(9.8%)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能够有效抗凝、抗血栓形成,使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瞿秋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16+2552
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经外周静脉通路持续泵入盐酸替罗非班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住院7天内161例ACS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精心护理。结果:MACE发生率观察组(4.6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63%)高于对照组(8.00%),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PCI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经精心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9,(1):27-3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年龄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相同年龄的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由轻到重进行排序,偶数者作为观察组,奇数者作为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前30 min加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cTnI、BNP、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nI水平均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高,LVEDD及LVESD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发生率为18.87%(10/53),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6.014,P=0.014)。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维持心肌梗死患者的c Tnl水平稳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药物与PCI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PCI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两组都无死亡与大量出血情况发生,治疗组新近心肌梗死、顽固缺血状态与少量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短效、高选择性的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可快速减少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30天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及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少于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的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均分的方式把本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在该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研究组治疗15 d、30 d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综合征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可靠,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使用价值较高,建议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4.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替罗非班的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30例)和大剂量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常规剂量为10μg/kg,大剂量为25μg/kg,随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泵入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的速度维持36 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效果、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大剂量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3级率及ST段回落50%率均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住院期间,大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23%,常规剂量组为13.33%(P0.05);随访期内,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33.33%(P0.05);两组患者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生存分析显示,Log-rankχ2=4.7532,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并能降低患者术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47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n=125),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低分子肝素组(n=122),替罗非班组于PCI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0.1 μg/(kg.min)共24 h,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患者为96.0%(120/125);用低分子肝素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 86.9%(106/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替罗非班组较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国产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d内替罗非班组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CS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UA和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患者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0例高危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标准化的低分子肝素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基础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替罗非班,观察在住院2周内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不良事件发生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两组心电图的改善和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有助于压低的ST段及T波倒置恢复,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出血倾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王墨茹 《中外医疗》2023,(11):130-133
目的 对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莱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直接PCI,4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vention, PCI)术后即刻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1、2、3级血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93,P<0.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04)。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起到有效作用,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