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的结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3±1.3mmol/L、7.2±1.4mmol/L、6.1±1.2mmol/L、2.4±0.5mmol/L、3.9±1.4mmol/L,对照组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0±2.5mmol/L、4.1±0.6mmol/L、4.1±1.3mmol/L、1.1±0.4mmol/L、2.2±1.1mmol/L。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46±17mmol/L、53±15mmol/L、43±27mmol/L,对照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22±12mmol/L、27±10mmol/L、22±17mmol/L。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水平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偏高,因此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测指标有助于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人,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黄盛芬 《大家健康》2014,(8):231-231
目的:观察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48例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观察组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均高于正常人,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为脂肪肝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例非脂肪肝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贝克曼Dx C-800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血糖(空腹血糖)及肝功酶学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应加强该指标变化的检测,对该疾病的诊断、血脂血糖水平控制、脂肪肝预防及并发症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次10 mg,晚间顿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功能各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0±0.9)mmol/L比(4.9±1.0)mmol/L,(1.5±0.3)mmol/L比(2.2±0.4)mmol/L,(3.0±0.4)mmol/L比(3.3±0.4)mmol/L,(4.8±0.6)mmol/L比(5.5±0.8)mmol/L,(8.2±0.8)mmol/L比(8.6±1.1)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8±0.4)mmol/L比(1.6±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1.05±10.12)U/L比(51.15±11.26)U/L,(35.94±7.86)U/L比(47.25±9.48)U/L,(43.94±12.16)U/L比(66.67±16.0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38/40)比72.5%(29/4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清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280例)和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5.4±1.0)mmol/L比(4.8±1.1)mmol/L,(2.4±1.1)mmol/L比(1.5±1.0)mmol/L,(3.4±1.0)mmol/L比(2.8±0.9)mmol/L,(16.2±3.5)m U/L比(11.4±3.1)m U/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1.0±0.4)mmol/L比(1.2±0.5)mmol/L,P<0.01]。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49.3%(138/280)比27.5%(55/200),61.8%(173/280)比43.0%(86/200),26.4%(74/280)比14.5%(29/20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化指标中血脂、血糖、血清酶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疑似脂肪肝患者设为疾病组,选取同期67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生化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确诊脂肪肝的阳性率以及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HDL、FBG、ALP水平。结果:生化检查与临床病理检查确诊脂肪肝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LDL-C、TG、TC水平均高于健康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FBG、ALT、AS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患者HDL、FPG、ALP水平均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指标中血脂、血糖、血清酶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对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城镇居民的超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结果进行统计,选择体检中经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3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脂肪肝患者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胺转肽酶水平分别为(5.65±3.04)mmo L/L、(5.85±2.29)mmo L/L、(6.45±2.03)mmo L/L、(79±69)U/L、(56±25)U/L、(70±20)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0.60)mmo L/L、(4.56±0.79)mmo L/L、(5.47±1.23)mmo L/L、(27±15)U/L、(25±13)U/L、(34±1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检测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试验组)和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4例健康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结果,比较两组人员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较低;试验组肝功能检测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肝功能情况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情况明显异于健康人,故认为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对脂肪肝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另一方面,脂肪肝的发病与高血脂、高血糖密切相关,可通过对患者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其从病因层面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吉林医学》2013,(35):7381-7382
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血糖、血脂水平,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参加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将经肝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 093人),B超检查无异常的体检者(1 377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结果: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对脂肪肝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尿酸的关系.②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的135例脂肪肝患者及12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测定.③结果 脂肪肝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和血尿酸代谢异常,并且其血脂与血尿酸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 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血脂紊乱的关系。方法:对48例T 2DM合并NAFLD患者进行血脂、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F ins、2hIns)的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并与42例非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 ins、2hIns、HOMA-IR、BM I、WHR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 2DM合并NAFLD较未并发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IR、脂质代谢异常及肥胖,提示IR在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NAFLD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糖代谢、脂代谢、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体检中心通过B超诊断的17300名脂肪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体重指数等检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中ALT异常组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的测定值(均数±标准差)高于ALT正常组,其中两组间血脂、体重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脂、体重指数的异常率亦有显著性差异,血糖的异常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T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有相关性.结论:ALT异常是脂肪肝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肝脏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因ALT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和肥胖有相关性,故可通过控制体重、降低血脂,防止脂肪肝炎症程度加重,避免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在痛风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痛风患者及40例正常体检者,分别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cy,通过Frost法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析non-HDL-C及Hcy与其他血脂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痛风患者non-HDL-C和Hcy水平分别为(3.63±0.91)mmol/L,(12.9±3.9)μmol/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11±0.70)mmol/L,P<0.01),(10.1±3.7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non-HDL-C与Hcy无相关关系,LDL-C与non-HDL-C呈高度正相关(r=0.711,P<0.01),Hcy与其他血脂间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浆non-HDL-C及Hcy水平在痛风患者中显著增加,血浆non-HDL和Hcy增高可能是痛风患者易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肖莉 《当代医学》2016,(18):87-88
目的:研究分级检验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40例血脂生化检验标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在TC、TG、HDL-C比较,观察组分别为(3.8±1.1)mmol/L、(1.0±0.4)mmol/L、(1.9±0.3)mmol/L,对照组分别为(3.7±1.2)mmol/L、(1.1±0.4)mmol/L、(1.8±0.5)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能够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成本低,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血脂生化检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脂、高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痛患者80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6例为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组),54例为非狭窄患者(非狭窄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 狭窄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6.0±1.0)μmol/L、(3.7±0.9)μmol/L、(1.7±0.8)μmol/L、(1.3±0.2)μmol/L,非狭窄组为(5.3±1.0)μmol/L、(3.2±1.0)μmol/L、(1.68±0.2)μmol/L、(1.36±0.8)μmol/L,用自动血液凝固测试仪CA-50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 狭窄组为(4.8±0.6)μmol/L,非狭窄组为(3.6±1.0)μmol/L,两组血浆总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C、LDL-C、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未合并脂肪肝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血脂的差异以及体重指数、腰围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及同时期81例未合并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惠者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围/臀围(WHR)和甘油三酯水平(TG)显著高于未合并脂肪肝患者(P<0.05),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肝组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大于未合并脂肪肝组(P<0.05).结论 2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与血脂代谢紊乱、肥胖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随BMI和腰围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血脂、血尿酸(uA)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12年5月住院患者213例,分别比较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结果: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老年脂肪肝发生率较高,脂肪肝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66例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确诊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血糖浓度、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66例正常人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该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浓度与正常人比较要高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患者的血糖、血脂浓度以及肝功能指标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于临床对该病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进而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