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期间产后6~8周的131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顺产组65例和剖宫产组66例,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65.15%、阴道后壁脱垂率24.24%、子宫脱垂率13.64%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95.38%、75.38%、33.85%,P<0.01。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28.79%、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48.48%与阴道顺产组32.31%、52.31%比较,P>0.05。孕期,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33.85%与剖宫产组25.76%比较,P>0.05。产后1个月末,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18.46%与剖宫产组16.67%比较,P>0.05。产后随访6个月末,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4.62%与剖宫产组3.03%比较,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剖宫产相比,对盆底肌力和SUI的影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选择性剖宫产能够降低POP的发生,在改善PFD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对所有产妇进行产后随访,依据相关妇科和手法检查进行盆底功能检测,并配合盆底功能诊断仪及国际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受损率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结果:阴道顺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3.33%,阴道后壁脱垂率为78.67%,子宫脱垂率为38.67%,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65.33%、26.67%和1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为33.33%,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为52.00%,与剖宫产组的32.00%和5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SUI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阴道和子宫脱垂的发生率,但并不能减少产后SUI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568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底器官脱垂定量(POP 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PF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分别为29.40%、33.10%,疲劳度正常率分别为52.82%、89.08%,阴道最大压力正常率为72.54%,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27.82%,不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和阴道前、后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86%、79.40%、21.13%、12.50%,阴道顺产组>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4000g)是产后SUI和POP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SUI是产后SU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和分娩相关因素会使盆底功能下降,出现产后SUI和POP,应在早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1 000例门诊复查的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及妇科检查,了解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对影响盆底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调查的1 000例产妇发生SUI 275例,发生率27.5%,POP 166例,发生率16.6%。新生儿出生体重≥3.5kg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第二产程≥1.5h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增高,400例阴道分娩者产后SUI和P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600例剖宫产者,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SUI及PO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重,阴道分娩次数越多,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对盆底功能损伤越大,剖宫产对SUI及POP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应避免或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后女性盆底组织结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进入该院的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名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组,其中顺产60例(顺产组),选择性剖宫产40例(剖宫产组)。于妊娠晚期以及产后6~8周、12~14周进行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问卷调查、护垫实验、会阴超声检查,此外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分娩之前,顺产组的SUI发生例数为11例,即18.33%,选择性剖产组的SUI发生例数为7例,即17.5%。两组的SUI发生率P>0.05。针对60例产妇6~8周及12~14周的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进行B超检查,产后12~14周的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减小了不少,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对产妇的盆底组织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分娩方式造成的盆底组织结构损伤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损伤会有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春秀 《中外医疗》2010,29(13):1-3
目的探讨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8例产妇,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经阴道顺产组(32例)。分别于产后6~8周行问卷调查,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子宫脱垂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同时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以及会阴超声检查,比较2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及膀胱颈移动度情况,并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结果产后6~8周时,SUI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18.75%(6/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生率选择性剖宫产组为19.23%(5/26),较顺产组的46.88%(15/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0.32±8.06)°与顺产组(94.11±12.73)°比较,及膀胱颈旋转角度(16.72±7.19)°与(26.63±1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检测法结果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组分别为≤3分19.2%(5/26),≥4分80.8%(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2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择期剖宫产与第二产程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圣英  魏文珠  范雅萍  杨建恩  贺辉 《吉林医学》2012,33(16):3397-3399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3月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41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4例,第二产程剖宫产17例。分别于产后6~8周及12~14周进行POP-Q评分、尿垫试验、超声检测残余尿,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结果:产后6~8周和产后12~14周随访时,SUI发生率依次为选择性剖宫产组4.16%(1/24),0(0/24);第二产程剖宫产组23.52%(4/17),29.41%(5/1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和产后12~14周随访时,POP发生率依次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7.5%(9/24),33.33%(8/24),较第二产程剖宫产组70.58%(12/17),76.47%(13/17)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发生SUI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7例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检查,根据产妇不同分娩方式随机分成阴道顺产组62例和剖宫产组35例。观察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阴道顺产组盆底肌力总正常率为58.06%,剖宫产组总正常率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SUI率为19.35%,剖宫产组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2.58%,剖宫产组阴道压力正常率为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93.55%,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32.26%,剖宫产组发生阴道前壁脱垂率为57.14%,发生阴道后壁脱垂率为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顺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4.52%,剖宫产组发生子宫脱垂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后盆底肌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程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12-1013,1016
目的:了解阜阳市产后妇女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于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共912例。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产妇产后SUI发生情况,并分析孕产妇相关因素对产后SUI发生的影响。结果:阜阳市产后妇女SUI的患病率为39.5%。随产妇年龄增高,SUI患病率增高(P<0.01);孕20周体质量指数越大,发生SUI风险越大(P<0.05);剖宫产产妇SUI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产妇(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高龄是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相对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剖宫产可降低SUI的发生风险(P<0.01)。结论:产后妇女SUI的发生受年龄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对再生育者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130例经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65例)和剖宫产组(65例),比较两组盆底功能[Oxford盆底肌力强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6周剖宫产组Oxford骨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比阴道分娩组高,PFIQ-7问卷评分比阴道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周剖宫产组Oxford骨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比阴道分娩组高,PFIQ-7问卷评分比阴道分娩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SUI、POP发生率均比阴道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6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比阴道分娩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24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比阴道分娩组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对再生育者产后近期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减小,临床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生的500例单胎初产妇产前及产后6-10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产科相关因素与PF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孕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25%,产后SUI的发生率为20%,其中60例孕妇SUI症状由分娩前持续至分娩后,占产后SUI的60%;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50%,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SUI和POP的发生率为5%和40%,阴道分娩组为30%和65%,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SUI的发生与妊娠期SUI、年龄、第二产程时间、会阴撕裂、产钳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分娩前BMI有关(P0.05)。结论孕期SUI的发病率高于产后,选择性剖宫产可能对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与产后早期PFD的发生降低有关,产时及其他相关因素可使产后早期PFD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妊娠及分娩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方式,将713例足月产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237例)、试产后剖宫产组(238例)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组(238例),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以及阴道压力等,并评估其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法来了解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筛查出盆底肌力〈4级或发生POP或SUI症状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肌力和POP-Q分期及肌电压、尿失禁程度改变情况,并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713例产妇中,210例(29.5%)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236例(33.1%)II类肌纤维肌力表现正常;518例(72.7%)阴道压力表现正常;377例(52.9%)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后,SUI和POP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均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会引起患者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下降,增加患者肌肉疲劳度和产后POP及SUI。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水中待产产妇盆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的表达,探讨水中待产对盆底组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集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愿选择水中待产的产妇38例为试验组.同期、一般情况及产科条件相近、选择传统阴道试产的产妇70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阴道分娩产妇孕期、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症状(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分别有33、47例成功阴道分娩,于第三产程后取会阴侧切伤口底部组织,并进行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检测组织中MMP-1、TIMP-1的表达.[结果]1.两组孕期出现SUI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8% vs 31.91%,P=0.17),试验组产后42 d伴有SUI症状的发生率(2/33,6.06%)显著低于对照组(11/47,23.40%) (P=0.04).两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42 dPOP发生率相近(24.24%vs 25.53%,P>0.05).试验组盆底组织MMP-1阳性率(3/33,9.09%)显著低于对照组(32/47,68.09%) (P< 0.001),试验组TIMP-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12%vs 17.02%,P=0.546).盆底组织MMP-1阳性表达与产后42 d SUI症状发生有关(OR=22.96,95%CI 2.81-187.73),盆底组织MMP-1阳性与产后42 d POP发生有关(OR=5.56,95%CI 1.88-16.42).未发现TIMP-1与产后42 d SUI及POP的确切关系,对应OR(95%CI)分别为2.083(0.46-9.38)及3.02(0.83-11.06).[结论]水中待产产妇盆底组织中MMP-1的阳性表达较低,可能与水中待产对盆底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岳桂英 《当代医学》2011,17(11):54-55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肌力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最优分娩方式提供相关基础。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4月在产科分娩的108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和阴道顺产组,分别于产后45天、3个月、6个月进行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产后肌力均有恢复,在45天、3个月、6个月时肌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着时间阴道顺产组产后肌力恢复较快。结论剖宫产较阴道顺产组能显著降低对盆底肌的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盆底肌力恢复状况较阴道顺产组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871例分娩产妇,采用电话或信访形式调查,共回收问卷2 784份,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1 931例)和剖宫产组(853例),对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期、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后SUI的发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后SUI的发生率(39.41%)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1.42%)。此外,孕期尿失禁、新生儿出生体重过大、第二产程过长、产钳分娩、会阴裂伤也是产后SUI的诱因。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水中分娩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防治作用。方法按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尿失禁问卷表》,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水中分娩后42d和90d的初产妇进行调查和评估。将320例水中分娩产妇,配对分为阴道锥体训练组、凯格尔训练组、盆底生物电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训练,每疗程6周。结果水中分娩产妇产后6周SUI发生率11.25%,较孕期41.88%明显降低(P<0.05);阴道锥体训练组、凯格尔训练组、盆底生物电治疗组康复训练后SUI发生率分别为3.80%、3.66%、1.33%,较产后训练前7.60%、13.42%、10.66%明显降低(均P<0.01);各训练组训练后SU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85%(均P<0.05)。结论阴道锥体训练、凯格尔训练和盆底生物电治疗对水中分娩产妇早期SUI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82-284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腔脏器脱垂(POP)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及尽早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产妇4 037例,于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定量分度法评分,并搜集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产后POP的危险因素。结果 4 037例产妇中发生POP者3 509例,未发生POP者528例,POP发生率为86.9%(3 509/4 0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顺产、新生儿体质量过高、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为产妇产后早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自我恢复差,POP发生率较高;产后早期POP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孕前及围生期盆底知识宣教,以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胡婷  刘玲  韩婵娜 《浙江医学》2019,41(17):1879-1882
目的基于盆腔脏器脱垂(POP)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176例剖宫产和198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于产后6周进行盆底功能筛查:POP-Q评分、盆底电诊断(阴道压力、肌肉疲劳度、盆底肌力),比较两组产后6周POP不同分类、分度的发生情况,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底电诊断异常发生率。结果剖宫产组POP-Q评分中阴道前壁中线离处女膜缘3cm处(Aa)、阴道前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Ba)、阴道后壁中线离处女膜缘3cm处(Ap)、阴道后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Bp)、生殖道裂孔(GH)长度、会阴体(PB)长度、阴道总长度(TVL)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于阴道分娩组;而两组D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45.4%)、阴道后壁脱垂率(32.4%)均低于阴道分娩组(85.9%、63.6%)(均P<0.05);而子宫脱垂率(5.7%)与阴道分娩组(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OP程度上,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分度低于阴道分娩组(均P<0.05),但两组子宫脱垂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UI、阴道压力异常、疲劳度异常、盆底肌力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下初产妇产后近期子宫脱垂率与分度、SUI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结合POP-Q评分提示,阴道分娩对产后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盆底肌Ⅰ、Ⅱ类纤维的活力值及肌力进行检测,对肌力牛津改良量表(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进行主观评估。随访6个月再次评价上述指标,观察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周后,62例中5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54/62),其中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为96.9%(31/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76.7%(23/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较剖宫产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访6个月后,62例中48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4%(48/62),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87.5(28/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66.7(20/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仍高于剖宫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高于剖宫产组(P=0.040);长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仍高于剖宫产组(P=0.030)。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但是治疗时限对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限对M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治疗后阴道自然分娩(vaginal delivery,VD)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快,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择期剖腹产(caesarean section,CS)者,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