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赖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2 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5 年12 月-2016 年6 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2 型糖尿病患者68 例。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饮食及运动控制,监测每日空腹、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空腹、餐前、三餐后2 h 睡前血糖变化、日需胰岛素剂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①经过3 个月的治疗随访观察,两组在空腹、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上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 <0.05);②两组在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日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 >0.05);③对照组在餐前及夜间血糖控制上优于实验组(P <0.05);④实验组在控制餐后2 h血糖上优于对照组(P <0.05);⑤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上差异无统计学(P >0.05);⑥实验组的低血糖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较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能更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2 型糖尿病的血糖,耐受好、低血糖发生次数少及降低血糖波动,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在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治疗,对照组配合传统糖尿病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看图对话工具进行患者教育。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较对照组更理想。结论使用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开展小组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跨理论模型( 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5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实验组使用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及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血糖水平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TTM与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遵医行为,保持较好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相当,从经济学角度,可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18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实验组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无干预,2组患者均跟踪12个月。观察2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1型糖尿病患者院外血糖持续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门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50例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访谈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访谈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调查评估、计划、实施(护患互动)、评价等步骤。结果将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胰岛素规范使用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能有效提高门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针胰岛素注射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8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需使用诺和锐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胰岛素无针注射组(观察组)及传统胰岛素笔注射组(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予以诺和锐30降糖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空腹、餐后2 h)、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硬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而硬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胰岛素注射方式不仅能减轻患者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胰岛素弥散进入体内,吸收快并且均匀,可避免硬结和局部并发症等问题,为需要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45例门诊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及其治疗前后的糖代谢功能,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代谢功能指标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实验组的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糖功能代谢指标,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刘晓胤 《大家健康》2013,(11):41-42
目的探讨观察45例门诊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基础上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及其治疗前后的糖代谢功能,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代谢功能指标包括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实验组的平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糖功能代谢指标,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6例,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83),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降糖,实验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针对性对药物依赖性恐惧的错误认识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完全依从率(6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完全依从率(1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血糖,稳定血糖浓度,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汪兴玲 《海南医学》2012,23(11):37-3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连续观察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30R降低血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11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而对照组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连续观察两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12%,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混型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且预混门冬胰岛素30较预混人胰岛素30R降低血糖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干预的效果和价值,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糖尿病宣传教育、合理的运动治疗、心理指导及营养饮食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性综合干预,对控制血糖、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月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依据性别分组,男85例,女65例,均接受阿卡波糖治疗,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测定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 男性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女性患者,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控制效果更好,应依据性别调整适宜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5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或单独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研究指标。结果:治疗后不论是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上,研究组(5.1±2.3)d明显优于对照组(8.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控制血糖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糖尿病(DM)患者胰岛素用药依从性。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强化组40例采用阶梯型训练注射技术的强化宣教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首针注射成功率,技术达标率。一年后胰岛素用药依从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良好控制率。结果强化组首针注射成功率。技术达标率。一年后胰岛素用药依从率及血糖、HbAlc良好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糖尿病宣教能够提高D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择同科室的WHO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6例,分为对照组83例,实验组8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个体 小组 集体的教育模式,对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 小组 集体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达到理想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性(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荣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71-467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诺和灵30R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平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平均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熊雨  龚智仁 《吉林医学》2012,33(21):4538-454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较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短效胰岛素用量及注射次数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糖代谢效果佳、临床效果显著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