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分析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并探讨其输血治疗方案。方法对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等血型血清学分析。对符合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血型血清学特性的患者,采取配合性血液输注,并观察输血疗效。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提示患者为Bx亚型伴抗-B产生,给予O型红细胞、AB型血浆、AB型血小板输注后,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由于B抗原表达减弱,在血型鉴定时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与抗-AB凝集反应可增强,或不反应。H抗原表达强度与O细胞相似,同时产生低反应活性抗-B。分泌型个体唾液中可缺乏B物质,仅有H物质。此类患者在病情紧急,无法找到同型血液时,可采用配合性血液输注。  相似文献   

2.
牛天林 《吉林医学》2012,33(14):2992-2993
目的:探讨抗M导致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一步采用试管法做血型复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鉴定、红细胞吸收释放试验及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3例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中,标本2血清中存在IgM型抗M;标本1和标本3血清中存在IgM并IgG性质的抗M。结论:进行血型鉴定时一定要进行正反定型,一旦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必须查明原因,结合临床及进一步用试管法做血清学试验进行综合判断,方可确定血型,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3.
用微柱凝胶法对8例患者ABO血型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血清学试验、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稀释血清测定反定型对ABO血型正反不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由于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在用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时对反定型结果的影响及对临床血型鉴定和安全输血的意义。微柱凝胶法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正定型结果为A型3例、B型4例、AB型1例;反定型结果均为O型或待定。吸收放散试验表明,8例患者红细胞上含有A或B抗原,抗体筛查试验和谱细胞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2例产生抗-e抗体,1例产生抗-C抗体,1例产生抗-D抗体,2例产生抗-M抗体,1例产生自身抗体,1例是非特异性凝集。8例患者都产生了不同性质的蛋白质从而影响了微柱凝胶法对ABO血型反定型的鉴定。在临床输血中通过血清学试验、抗体筛查、吸收放散试验,稀释血清测定反定型综合进行血型分析,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街头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应用ABO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借助其他抗血清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8例街头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街头无偿献血者13338人,经对采集的血液再次进行ABO血型鉴定时,有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经血型室系统检测确认,其中3例为人为差错,4例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1例为A2亚型.结论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首先应排除人为的实验差错和抗A、抗B血清效价因素,然后再考虑ABO亚型或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可能,并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再次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等实验,以确定红细胞上是否有弱抗原或血清中是否含有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献血人群ABO亚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远  王涛 《北京医学》2013,35(8):712-714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献血人群中ABO亚型分布特点及在ABO亚型中不规则ABO抗体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9-2012年的1 020 404份献血者血样进行ABO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采用试管法正反定型、吸收放散等血清学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分类.结果 检出511份ABO亚型血样,最常见亚型为A2B (242份),占人群总数的2.37/万,确认其他ABO亚型(包括类孟买型)共计269份,占人群总数的2.64/万.ABO亚型中分别检出不规则抗-A、抗-B(同时存在A抗原和抗-A抗体或B抗原和抗-B抗体)205份,分别占84.9%(174份)和15.1%(31份).结论 北京地区中国人群中B亚型多于A亚型;A亚型产生抗-A抗体的比例明显多于B亚型产生抗-B抗体;ABO血型定型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现象提示ABO亚型的存在;各种AB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提示A、B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方法:(1)分别用3个试剂生产厂家的单克隆抗血清和自配的A1、B、O红细胞进行ABO正反定型;(2)和人源抗血清、抗-H、抗-A1、A2及A2B细胞反应进行亚型鉴定,并对血浆中的抗体活性及效价进行测定;(3)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血型血清学及基因检测证实2例献血者为罕见的B(A)表型,且血清中均含有在37℃有反应活性的抗-A抗体。结论:B(A)表型的特点是红细胞存在弱的A抗原,而血清中却存在较强的抗-A和抗-A1抗体,所以极易被误定为B型而输注给B型患者,从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给安全输血带来极大隐患。因此,采供血机构应使用高质量的抗血清,防止B(A)表型漏检,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同时对该血型献血者的受血安全问题进行指导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ABO疑难血型的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处理,以便更准确的鉴别ABO血型,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出现的2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病例为分析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了全自动血型和交叉配血分析仪以及试管法进行了鉴定,根据血清中的不规则抗-A抗-B和吸收放散等试验来完成鉴定。结果经鉴定28例ABO亚型中共有6例A亚型、7例AB亚型、11例B亚型、4例B(A)型。结论只有准确的鉴定ABO血型,才能保障患者进行安全的输血,同时还可以根据血清学的检测结果来制定相对应的输血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法进行复检,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常规检测中有112例标本出现正反定型不符,进行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显示,MNS、P、Lewis、Kidd、Rh血型系统都有标本出现,33.9%出现抗M抗体,10.8%出现抗P抗体,26.8%出现Lewis抗体;Kidd抗体8例(7.1%);Rh抗体20例(17.9%);12.5%为冷自身抗体。进行效价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gM型抗体效价1:16~1:8192,占75.0%;17.9%为IgG型,7.1%为IgM、IgG混合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256、1:32~1:256。结论:IgM型不规则抗体是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病人ABO血型,阐述其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并对病人样本进行ABO血型基因直接测序,PCR扩增编码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以公认的A101(ABO*A1.01)等位基因序列做为参考序列比对,分析待测样本DNA序列,明确样本ABO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人样本血清学结果正定型为A型,样本红细胞与单克隆抗-A反应弱阳性,但其红细胞与抗-A1抗体反应阴性;样本反定型为O型,血清与A1试剂红细胞反应弱阳性、与A2试剂细胞反应阴性,其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证实样本血清存在抗-A1意外抗体;样本测序结果显示病人在ABO基因第6外显子出现c.297A>G(ACA>ACG)、第7外显子出现c.771C > T(CCC > CCT)及c.646T > A(AGT > AGA)的等位基因突变。结论血清学试验检测病人ABO血型为A亚型,血清中产生抗-A1意外抗体,导致病人正反定型不符。病人ABO基因6号外显子的c.297A>G及7号外显子的c.771C>T突变,氨基酸编码并无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而通过比对血型抗原基因突变资料库注册的ABO表型,分析病人为Ax/Aweak表型,该表型基因ABO*AW.30.01第7外显子的c.646T>A突变(导致氨基酸Phe216Ile改变)正是其表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丁敏  许飞 《吉林医学》2012,(35):7739-7740
目的:分析临床上常见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应用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抗体鉴定试验来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分析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红细胞分型。结果: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8例,其中冷自身抗体20例,血浆成分异常13例,抗体减弱或缺失5例,AB抗原减弱3例,血型亚型2例,同种抗体5例。结论:只有找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并用恰当的血清学试验来正确鉴定ABO血型,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者夏某,女,20岁,无输血史。在对其进行ABO血型定型时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现象,经进一步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血型血清学检查1.1ABO血型鉴定正定型该献血者红细胞与抗-B和抗-A、B标准血清均呈4+凝集,与抗-A无凝集,红细胞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该血清与A、B、O标准红细胞均出现凝集,凝集强度分别为4+、1+、2+,与自身细胞不凝集,反应结果提示该献血者血清中可能存在ABO以外的抗体。1.2唾液中A、B、H物质测定未检出A物质,B和H物质效价为64和16。1.3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将效价为1∶128的抗-A和抗-B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吸收后…  相似文献   

12.
抗M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抗M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微板法对血液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实验,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时,进一步使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实验.结果 献血者血清中存在IgM型抗M,其效价为64.结论 对献血者及受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时,应同时做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鉴定实验,以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患者经多次输血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时有发生,但正常人血清中存在天然IgM型抗-M抗体较少见.笔者在血型鉴定试验中发现ABO正反定型不符一例,经鉴定患者存在IgM型抗-M抗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并鉴定其血型。方法:对疑难血型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该献血者血型为A型,抗B抗体缺乏。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无法确定时,应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确定,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与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免离心试管法批量鉴定红细胞ABO血型方法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 批量鉴定ABO血型时,根据被检样本数,标记一次性试管,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样,使被检者红细胞分别与单克隆抗-A、抗-B试剂反应(正定型),血浆分别与A、B、O型试剂红细胞反应(反定型),免离心静置60min后肉眼观察结果,根据反应格局,正反定型相符者直接判定其ABO血型.结果 采用免离心试管法鉴定ABO血型71200例,结果正反定型相符者71172例,正反定型不符和(或)出现弱凝集者28例.正反定型不符和(或)出现弱凝集的28例各反应试管离心后,反应格局和凝集强度与离心前均一致,经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不规则抗体、红细胞ABH抗原、唾液血型物质、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结果,确定为ABO亚型15例(不包括A2和A2B),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影响ABO血型检测结果者7例,疾病引起抗原减弱者3例,低球蛋白血症引起ABO血型抗体减弱1例,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1例,OHmA 1例.13618例需输血患者离心试管法复检ABO血型结果与免离心试管法结果均一致.结论 免离心试管法鉴定ABO血型,结果准确性与试管离心法一致,批量鉴定ABO血型时,可采用免离心试管法代替离心试管法,从而省略繁杂的离心步骤,减少技术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后对患者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影响。方法对送检的2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热放散试验,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结果 2例A型患者静注丙球后血清中均存在抗-A抗体,且均与同型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不合,与O型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结论静注丙球制剂中的ABO血型抗体可导致患者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BO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我院输血科2006年-2010年发现了63例ABO血型鉴定正反不一致的患者,对其正反定型不一致血液样本通过采用消除红细胞自凝、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查、A1抗原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的检测等方法找出原因,正确鉴定血型,最终总结原因及对策.结果红细胞因素造成的ABO正反定型不符11例,抗体因素造成的9例,红细胞和抗体混合因素造成的43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无法定型的血液样本,应根据血清学试验并结合临床资料以正确鉴定ABO血型,以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ABO血型正反鉴定结果不符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符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7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采用消除红细胞自凝、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查、A1抗原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的检测及密切结合临床,以正确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红细胞因素造成贩ABO正反定型不符14例,抗体因素造成的22例,红细胞和抗体混合因素造成的35例。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血清学试验并结合临床资料以正确鉴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问题,制定科学、有效和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对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疑难配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疑难配血病例中,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A、抗-B抗体减弱2例,自身冷抗体5例,病人有不规则抗体6例,献血员含有不规则抗体2例,ABO亚型2例。结论临床输血的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联合使用,确保ABO血型准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应做自身对照,以便发现有无自身凝集;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患者输血时,需选择相应的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王玉俊  刘永秀 《重庆医学》2006,35(22):F0004
准确鉴定ABO血型是保证安全输血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前提。为了防止发生血型鉴定错误,要求输血科(血库)在人员配备、试剂选定、制度执行等各项环节上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尽最大努力杜绝实际工作中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发生,以保证临床用血的要求。而ABO血型鉴定的本质即为抗原抗体间的免疫反应,其反应有一定的最佳反应温度。人体内含有天然的抗A、抗B抗体,为IgM抗体,多属于冷性抗体,在4℃时效价较强。当正、反定型鉴定结果不相符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作者2005年在实际工作中为1例A型患者配血.随机抽取一袋A型血(2u),在室温条件下献血者ABO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AB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符,而与A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结果相合;此献血者血标本在4℃条件下,正定型为A型,反定型为A型,正反定型结果相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