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脑底动脉的比较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观察并比较了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表明:3种实验动物的脑底动脉结构基本相似,其脑动脉均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一基底动脉系。其差异在于,长爪沙鼠的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氏环,而仓鼠和大鼠的脑底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间有左右后交通动脉相连接,构成典型的WilliS氏环。  相似文献   

2.
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脑底动脉的比较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剖观察并比较了长爪沙鼠、金黄仓鼠和SD大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表明:3种实验动物的脑底动脉结构基本相似,其脑动脉均来自预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差异在于,长爪沙鼠的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氏环,而仓鼠和大鼠的脑底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间有左右后交通动脉相连接,构成典型的Willis氏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剖观察成年长爪沙鼠脑底动脉前后交通支的缺失变异类型。方法选用128只成年长爪沙鼠,脑缺血死亡或乙醚麻醉处死后,解剖后在镜下对其脑底表面的动脉及前后交通支进行了观察。结果所解剖的长爪沙鼠存在7种前交通支的变异类型和5种后交通支变异类型。其中,前交通支缺失的类型占总数的46·1%,后交通支的缺失类型占总数的85·2%,两者同时缺失的概率为39·27%,与单侧结扎的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成模率相近。结论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前后交通支存在多种变异,尤其是某些个体存在完整的后交通支。  相似文献   

4.
长爪沙鼠Willis环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Levine发现用夹闭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能产生全脑缺血后,这种动物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脑缺血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均有用这种动物制备脑缺血模型的报道。为了解长爪沙鼠Willis环的缺失程度,我们通过橡胶灌注法和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构筑了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结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遗传特性,并定向培育脑缺血高发种群。方法通过对5代定向培育的长爪沙鼠高发群动物共398只动物的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进行观察,比较长爪沙鼠亲代与子代间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变异缺失类型,探求其遗传特性,并根据该遗传特性将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且前交通支缺失或细小的同类型的长爪沙鼠父母所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配对繁殖,定向培育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结果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一致时,其子代大部分与其父母一致;而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不一致时,Willis环前交通支与母亲一致率为60.4%,前交通支与父亲的一致率为48.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定向培育5代后,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时,一侧脑缺血造模成功率由F1代的40%提高到F5代的75%。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变异有明显的遗传性,初步培育出了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  相似文献   

6.
醒脑静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长爪沙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长爪沙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长爪沙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干预性腹腔注射西药尼莫地平和中药醒脑静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长爪沙鼠脑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结果:尼莫地平和醒脑静注射液均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两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醒脑静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疗效,为中药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杜小燕  杨慧  王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16(11):664-667,F0002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用脑含水量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并对脑组织中SOD和MDA的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两种物质在脑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本实验选用72只成年长爪沙鼠,用单侧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了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用脑的含水量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检测了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用单侧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时出现临床症状的动物数占总数的为37.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长爪沙鼠的脑含水量增加,脑组织中SOD活力和MDA的含量均上升。结论用单侧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可以建立稳定的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但成模率较低,本实验中脑缺血动物脑组织中SOD活力和MD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所得的结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因其高的发病率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用于研究脑缺血的动物模型较多。其中长爪沙鼠因大脑基底动脉环先天性发育不完全而成为脑缺血研究的较理想模型。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在研究单侧脑缺血和全脑缺血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研究脑缺血后脑区的病理变化、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开发脑保护药方面都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脑缺血模型尤其是长爪沙鼠模型的制作方法、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底动脉的氮能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大鼠脑底动脉的分布。方法:采用NADPH-d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颈内动脉脑底段,大脑前,中,后动脉及其底动脉的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结果:脑底动脉各段均有螺旋形NOS阳性神经纤维分布,且有数目不等的膨体,交织成网状,还可见许多点状的NOS阳性终末。结论:以上提示这些氮能神经纤维及终末对脑底动脉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Z:ZCLA长爪沙鼠培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聂金荣研究员从内蒙古捕捉野生长爪沙鼠,采用国际上培育远交封闭群品系的方法,进行封闭驯养、繁殖、选育,维持种群,经20多年,36代封闭选育,35万只沙鼠的推广应用,已育成一个特性稳定,繁殖性能高的清洁级长爪沙鼠新品系,定名为Z:ZCLA长爪沙鼠,并通过浙江省创新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长爪沙鼠消化道肥大细胞的初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荧光观察,进一步探讨长爪沙鼠消化道肥大细胞的分类,组化反应,为长爪沙鼠实验化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弄清鼠肝炎病毒感染长爪沙鼠后所引起的消化道病理变化及其在消化道分布的情况。方法取4个年龄段的普通级长爪沙鼠,利用MHV(murine hepatitis vires,MHV)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血清学检测(间接ELISA法)结果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全部血清学阳性的沙鼠均出现肝脏的灶性坏死,肝细胞界限不清晰,细胞核大小不一,部分细胞崩解,并可见到合胞体。MHV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血窦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MHV阳性肝细胞的数量较少,呈现分散分布,阳性细胞内可见大小一致的MHV阳性颗粒,未见形成明显的包涵体结构。部分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脱落,MHV阳性反应呈局灶性分布于胃底腺颈部和胃底腺间的结缔组织,阳性细胞主要为胃底腺颈部的胃底腺主细胞。肠道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浸润,以结肠和盲肠部分较为明显。结论普通环境饲养的实验长爪沙鼠对鼠肝炎病毒易感,该病毒感染可引起实验长爪沙鼠肝、胃、结肠和盲肠等器官的病理变化,病毒主要分布在肝血窦内皮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胃肠黏膜上皮中。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长爪沙鼠的消化系统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断和检测长爪沙鼠鼠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最佳感染幼虫数。方法 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 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最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 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相似文献   

14.
用长爪沙鼠9个微卫星DNA标记研究了Z:ZCLA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Z:ZCLA长爪沙鼠除在第1个位点上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外,其它位点上均有24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2.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后交通动脉(PCoA)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后交通动脉瘤夹闭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后交通动脉及其穿通支的位置、走行、分支类型、口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PCoA起源于硬膜内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背侧并向后走向大脑后动脉(PCA),并与PCA吻合,是连接前、后循环的交通支。PCoA变异多见,不仅在管径的粗细和长短上有别,在形状上也有不同,偶有一侧或双侧PCoA都缺如的情况出现。每侧PCA发出约8(1~14)支穿通动脉,穿过后穿质供血给内丘脑及第三脑室壁。结论:后交通动脉本身变异多,并且它的穿通支供应脑底部重要结构,故熟悉后交通动脉段的显微解剖结构,对后交通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ZCLA长爪沙鼠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长爪沙鼠9个微卫星DNA标记研究了Z:ZCLA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Z:ZCLA长爪沙鼠除在第1个位点上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外,其它位点上均有2~4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2.6。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对饥渴耐受力的观察实验动物学部宋世钓,张淑芹,郑海洪,杨永良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milneedwauds)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多能性实验动物。由于它长期栖息在干燥地区,故节约失水是它的重要适应性特征。现将长爪沙鼠对...  相似文献   

18.
颅底动脉环是调节颅内平衡血流的重要结构,它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因为1664年Thomas willis对颅底动脉环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和功能研究,因此颅底动脉环又被称为willis环。willis环是由一条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是血液补偿结构,因为willis环连接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当一侧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发生狭窄  相似文献   

19.
长爪沙鼠生化基因位点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建立长爪沙鼠生化基因位点检测方法,应用蛋白质及同功酶醋酸纤膜电泳法,对长爪沙鼠的生化基因位点进行了筛选,并摸索了长爪沙鼠同工酶和蛋白质的电泳条件。结果共筛选出适合长爪沙鼠常规遗传检测的生化基因位点28个,确定了适当的电泳时间、电压和靶器官。该方法可为长爪沙鼠的遗传质量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小鼠微卫星引物对长爪沙鼠的扩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从长爪沙鼠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方法选取了62个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结果8个微卫星位点具有稳定扩增带,其中有6个位点杂合,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结论大、小鼠微卫星位点部分与长爪沙鼠具有同源性,可以从大、小鼠的微卫星位点中筛选长爪沙鼠的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