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伤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脏器伤的专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科自2005年5月-2007年9月共收治严重创伤患者128例,由于规范了抢救护理措施及护理程序。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超1/4躯体严重毁损濒死病人的急救护理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创伤尤其是多发伤占急诊总人数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超1/4躯体毁损严重多发伤病人伤情重,失血量大,死亡率高。我院成功救治了2例超1,4躯体严重毁损特重多发伤濒死病人,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6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院内转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和阙 《现代护理》2001,7(6):75-75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急诊科是多发伤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急救、复苏后,被转送到相关科室检查治疗。做好转送途中的护理工作可影响创伤病人后续治疗.现将我们在1999年1月~2000年8月对66例多发伤病人院内转送过程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维持生命,保持病人的有效循环和呼吸,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创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与护理。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矿事故、高技术战争等的增加,创伤的严重程度也明显增加,多发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1].多发伤常合并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和骨盆等的损伤,病人常处于昏迷及休克状态,多发伤急救以维持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2].现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将多发伤的院内急救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护经验,强调掌握并实施规范急救护理技术的重要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7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技术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70例患者中除2例严重创伤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68例均经过有效的护理好转出院,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为97.14%。结论掌握规范的急救护理技术,对于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处理难,易漏诊,多合并休克,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初期救治的各个环节中,医院的急救室是最关键的场所,而精确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抢救多发伤病人约128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骤增,火车创伤伤员在急诊就诊的比例逐渐上升。我院1996年~1998年共收治了21例,在急救与护理中,由于重视了抢救工作,提高了救治效率,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病人中,在铁路行走致伤的11例,横越铁路时抢道的5例,卧轨自杀的3例,爬车坠落1例。其中颅脑创伤7例,颅脑伴肢体离断3例,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2例,严重多发伤2例。21例病入中17例出现休克,以多发伤常见,半数病人有昏迷,其中3例因严重多发伤重度颅脑创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康复,好转出院。2急救与…  相似文献   

9.
急救程序化管理包括建立急救中心网、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和完善的创伤急救模式。现代创伤以严重创伤、多发伤和同时多人受伤为特点。严重创伤可造成病人心、脑、肺、肾和脊髓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10.
对136例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多发伤建立“三体一线”的创伤急救体系及实施vIPC抢救程序等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抢救成功129例,死亡7例。结论: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实施“三体一线”的创伤急救体系及VIPC抢救程序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9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96例病人中有14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4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病人实施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更“早、快、准”地处理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部位,为病人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创伤急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急救系统不断完善,严重创伤患者伤后急速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是伤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各种伤残率却无明显减少。正确判断多发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是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中创伤诊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进一步降低多发伤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多发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严重多发创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紧急出车、现场评估、现场急救与护理、安全转运等.  相似文献   

14.
严重多发伤140例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延误抢救时机即可危及病人生命。2003年3月~2006年5月我院急诊科抢救交通事故所致多发伤140例,通过提高急救护士的素质、抢救技能和加强科学管理,大大降低了病死率。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创伤呈现动能巨大、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复杂、患者生理功能耗竭严重、多发创伤性休克(其发病率在多发伤患者中占50%)的特点,而由于急救医学通讯网络、急救设备和急救措施的完善,濒死严重多发伤患者送到医院的机会大大增加,因而对进入手术室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施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至关重要。作者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07年12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配合抢救的25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不包括入室时呼吸心跳停止时间≥5min的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论创伤、战伤或灾害损伤 ,抢救能否成功 ,经验证明 :时间是重要因素。据美国马利兰急诊研究所的经验 :威胁生命的损伤 ,伤后最初 60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1 ] 。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 1小时”。为此 ,我科自 1 998年 6月~2 0 0 0年 6月 ,在对 2 80例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 ,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不断完善创伤急救的组织系统 ,使严重创伤急救的 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治疗紧密相连 ,构成严重创伤急救的基本护理工作程序 ,从而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在482例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中,手术5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82例患从护理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51例手术病人中,死亡24例,由于护理措施到位,争取了抢救的时间,而未导致病人死亡。结论 在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抢救中,围手术护理是急诊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及时到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红娣 《护理研究》2004,18(7):1237-1239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急救复苏与护理。  相似文献   

19.
亓建华 《临床医学》2002,22(3):64-64,F003
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具有病情紧急、危重、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急迫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操作,密切配合治疗,挽救病人生命。我院1995年6月~2000年12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72例,经医护精心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创伤病人呼吸道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病人快速有效的伤情评估、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103例多发性创伤病人采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进行初步伤情评估和急救护理。[结果]利用“五、三、三、九”系列急救护理模式可迅速、准确地判断多发伤病人的伤情,及时、有效地解除威胁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呼吸道问题。[结论]“五、三、三、九”系列救护方法可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给疾病的诊断、治疗的调整及专科的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有利时机,为提高救治率、降低并发症和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