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群由于衰老而出现生活行为方式改变、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是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血栓性疾病可分为动脉血栓性疾病和静脉血栓性疾病,本文结合《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18年)》重点阐述老年人群血栓性疾病的诊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胆囊壁增厚是较常见的超声表现,其不仅可见于胆源性疾病中而且亦可见于各种非胆源性疾病中。在非胆源性疾病中胆囊壁增厚的机制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对各种非胆源性疾病导致胆囊壁增厚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疾病患者蛋白质Z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质Z含量变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13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和5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蛋白质Z的含量.结果 血栓性疾病组蛋白质Z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同患两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蛋白质Z水平明显低于单一血栓疾病患者;非血栓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蛋白质Z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水平蛋白质Z可能是血栓性疾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蛋白质Z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浆中蛋白质Z的含量将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在职的35名护理人员,对照分析防范措施实施前后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行为评分.结果 防范措施实施前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65.7%,而防范措施实施后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7.1%,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防范措施实施前后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及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锐器伤和血溅皮肤黏膜是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效的实施防范措施能显著降低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所有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首先应该从去除病因着手。遗传体质和环境变应原是导致肺变应性疾病的重要病因。遗传因素使患者易患肺变应性疾病,用基因疗法来改变患者的易感性应是最理想治疗,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肺变应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还不成熟。环境因素是导致肺变应性疾病的直接原因,因此,避免接触变应原(尘螨、花粉、真菌、食物以及药物等)也是重要的,但变应原往往防不胜防。鉴于现代医学对于大多数肺变应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常见肺变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周梅芳  汪琪 《护理研究》2007,21(5):377-378
进化论医学是运用进化论从四维时空解释疾病及医学问题,从物种观点研究疾病。综述了进化论医学在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阻塞性疾病、体位性疾病、现代文明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所有肺变应性疾病的治疗 ,首先应该从去除病因着手。遗传体质和环境变应原是导致肺变应性疾病的重要病因。遗传因素使患者易患肺变应性疾病 ,用基因疗法来改变患者的易感性应是最理想治疗 ,但由于技术原因 ,目前肺变应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还不成熟。环境因素是导致肺变应性疾病的直接原因 ,因此 ,避免接触变应原 (尘螨、花粉、真菌、食物以及药物等)也是重要的 ,但变应原往往防不胜防。鉴于现代医学对于大多数肺变应性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介绍了常见肺变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 过敏性肺炎又称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为吸入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比例与构成.方法 对2006年4~10月闵行区监测点肠道门诊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回顾性描述与分析,使用SPSS 10.0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4~10月闵行区腹泻患者粪便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阳性率14.0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是8月.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在腹泻人群中占重要比重,7~9月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副溶血性弧菌是闵行区最主要的食源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物模型和临床实践的发现,有学者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运用骨髓移植预防和/或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前期研究表明,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能用于治疗多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运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业已展开,最初的数据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行的,但是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王宁辰 《护理学报》2013,(20):24-26
多数风湿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风湿性疾病的漫长病程影响着患儿及其家庭的多个方面。在我国,因受患儿家庭条件,家长文化程度及重视程度的影响,风湿性疾病患儿的心理社会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家庭支持和必要的干预措施很少。近20年来,特别是近5年间,因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儿童风湿病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使得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大力推动了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的进展,风湿性疾病的病死率由此明显降低。但是,多数风湿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随着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风湿性疾病患儿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2]。  相似文献   

11.
在儿科,发疹性疾病非常多见。发疹性疾病是指在发病过程中患儿身体上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疹子,发生在皮肤上的为皮疹或外疹;出现在黏膜上的为黏膜疹或内疹。发疹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发疹性疾病和非感染性发疹性疾病,前者包括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后者包括湿疹、药物疹、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12.
慢性疼痛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不仅是生理性疾病,而且是心理及社会性疾病。主要介绍了慢性疼痛产生的机制及目前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和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检测情况,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临床医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辖区2018年1月-12月送检的300份食源性疾病监测样本为相关对象,对常见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样本当中,检出73株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泄性大肠埃希菌、蜡样芽孢杆菌。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是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早预防,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源性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病因繁多,多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血液病、慢性肝脏疾病,以及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目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在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TPORA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如何鉴别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功能障碍而又不能以局部的因素来解释的异常出血.从病因来分有4类:①血小板因素出血性疾病;②血管因素出血性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性疾病;④混合因素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病原体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气道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是介导和调节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核心分子。本文对IL-32的生物学活性和与炎症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凝血因子Ⅷ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性疾病是涉及多系统、多因素、多环节的循环血液中出现异常动脉或静脉栓子而导致血运障碍的综合性疾病。凝血因子Ⅲ是参与Ⅸa对因子Ⅹ激活的辅因子,它在许多疾病及病理状态下增高,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成为又一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其特征是血栓形成后阻塞局部血流或者脱落成栓子堵塞下游血流,从而造成器官组织缺血、坏死。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抗栓、溶栓、介入疗法及手术治疗,其中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它作为血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备受关注。不同类型的血栓性疾病要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并且兼顾出血的风险[1]。1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及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输卵管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经阴道超声是诊断输卵管炎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为此本研究采用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对比观察54例输卵管炎性疾病,以探讨经阴道超声对输卵管炎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总结输卵管炎性疾病的牲性声像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