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5例,其中ACS患者(ACS组)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27 例;另设对照组 24 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病例造影前及行PTCA者术后血清MMP 9浓度。结果:在造影前,ACS组、SAP组及对照组血清 MMP 9 浓度分别为(26.85±6.25)、(17.35±7.12)、(16.83±5.92)μg/L;此外,ACS组内 AMI和 UAP患者血清 MMP 9 浓度分别为(32.56±6.55)、(24.78±5.76)μg/L。AMI及UAP患者与SAP组之间MMP 9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内,AMI与UAP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 MMP 9 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WBC、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PLT间无明显相关性。PTCA术后 l d MMP 9 浓度均较术前要明显升高。结论:ACS患者血清MMP 9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对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及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PAPP-A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6.85±10.30)mIU/L、(15.24±10.51)mIU/L、(8.51±3.10)mIU/L和(8.35±2.01)mIU/L;在AMI和UAP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Ⅱ型斑块组明显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Ⅱ型斑块在AMI组、UAP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 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Ⅱ型斑块易破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1例。60例非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浓度。结果SAP、UAP、AMI、OMI患者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性差异;SAP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夏金喜  肖建民 《心脏杂志》2014,26(4):459-461
目的:探讨Fractalkine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临床情况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2例,另设CAG排除冠心病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G结果分为单支、两支、多支病变组;观察各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结果:冠心病组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3组血清Fractalkine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血清Fractalkine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呈正相关。结论:Fractalkine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病情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 (CHD)患者 5 6例 ,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 4 3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8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 13例 ;另设CAG排除CHD患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比色法及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甘油三酯 (TG)水平 ,间接胆红素 (IB)水平通过计算得出。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三者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的指标。结果 CHD组中SAP、UAP、AMI患者血清TB及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DB水平在CHD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血清TB、IB、D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负相关 ;与LDL C水平呈负相关 ,与TG ,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人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可能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且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及血脂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有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变化的研究不多 ,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几年的临床资料 ,对此作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2 0 0 0~ 2 0 0 3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共 1 2 0例 ,均符合 1 979年WHO诊断标准 ,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38例 ,男 2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5~ 81( 5 2± 1 0 )岁。ACS组 82例 ,其中UAP者 42例 ,男32例 ,女 1 0例 ,年龄 38~ 78( 5 1 .2± 1 1 .2 )岁 ;AMI者 40例 ,男 32例 ,女 8例 ,年龄 35~ 75 ( 5 3± 1 1 .6)岁。正常对照组 45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分析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 ;并对 10 0例患者进行了 1年随访。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AMI组 (1.39± 0 .6 8)和UAP组 (1.35± 0 .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81± 0 .31,P <0 .0 1)和SAP组 (0 .94± 0 .36 ,P <0 .0 1) ;随访 1年后 ,有 2 2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发病组 (1.6 7± 0 .6 9)明显高于病变稳定组(1.0 3± 0 .44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SAP)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22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15例SAP患者及64例ACS患者静脉血BNP浓度。结果ACS组血浆BNP浓度(397.57±472.12)高于SAP组(38.39±36.50)及对照组(22.15±19.90)(P<0.005,P<0.005);心梗(AMI)亚组BNP浓度(460.55±518.90)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08.62±203.18)(P<0.01)。SAP组和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梗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变化更为明显,说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不同分型患者血清中可溶性L 选择素 (sL selectin)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心肌梗死 (MI)患者sL selectin水平与肌酸激酶 同工酶 (CK MB)和MI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将 5 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 3组 :急性MI组 2 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18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5例 ;另设正常对照组 19例。血清sL selectin水平应用ELISA方法测定 ;预测MI面积应用Michelle等公式。结果 :①SAP组血清sL selectin水平为 (0 .84± 0 .12 )mg/L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0 5± 0 .18)mg/L ,P <0 .0 5 ;②UAP组和急性MI组sL selectin测定值分别为 (1.0 9± 0 .19)、(1.4 0± 0 .6 4 )mg/L ,与SAP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5 ) ;③sL se lectin与CK MB无相关性 ,与MI面积亦无相关性。结论 :sL selectin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sL selectin不能反映心肌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1例冠心病患者 ,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 2 0例和对照组患者 2 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的水平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 ,并与其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 ;(2 )AMI组、UAP组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 ,其值增加明显 ;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 ;(3)急性冠脉综合征 (AMI组 +UAP组 )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 ,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及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150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另外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受试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受试者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及PAPP-A水平,进行组间及不同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间指标差异比较.结果 UAP组、AMI组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AMI组与UAP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比较,血hs-CRP、MMP-9和PAPP-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hs-CRP、MMP-9、PAPP-A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性(P均<0.05).结论 hs-CRP、MMP-9及PAPP-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造影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依次增高。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显著正相关(r=0.737和r=0.758,P<0.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升高,二者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变化,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关系。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造影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依次增高。相关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显著正相关(r=0.737和r=0.758,P〈0.001)。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细胞阃粘附分子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升高,二者可能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另选除外冠心病的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术前1h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应用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及测量参数,比较3组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4.08±10.57)mU/L vs(11.38±8.56)mU/L,(9.50±6.24)mU/L,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管腔面积明显小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355,r=0.297,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67,P<0.01)。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血管内超声的斑块易损性指标存在相关性,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150例冠心病(CHD)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名.分别测定外周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清MMP-9、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CHD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CHD组MMP-9与PAPP-A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MMP-9、PAP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心病患者105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9例。另设经冠脉造影未发现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VEGF与HIF-1α水平,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AMI和UAP组HIF-1α、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HIF-1α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总体水平上HIF-1α、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5),AMI、UAP、SAP各组中HIF-1α、VEGF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rAMI=0.47,rUAP=0.53,rSAP=0.41,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HIF-1α、VEGF水平有所不同,心肌缺血程度越重则患者体内表达的HIF-1α、VEGF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心肌缺血诱导的HIF-1α所调控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以34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人院后第二天清晨及8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24h内的血浆BN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有患者人院第二日清晨血浆Hey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心肌梗塞(AMI)组BNP浓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P〈0.05)。ACS组的Hey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2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和Hey水平明显升高,AMI的较UAP的更高,提示两者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分析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1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9例,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44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25例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动脉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均显著增高(P<0.05和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明显增高(P<0.05和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显著增高(P<0.05和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演变与血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变化和失衡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比值显著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可能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