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托啡诺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激动κ受体,部分拮抗μ受体,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能产生较理想的镇痛和镇静效果,而没有精神和生理的不良反应[1].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其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应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组(布托啡诺组:n=20):布托啡诺8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F组(芬太尼组:n=20):芬太尼0.8mg、0.9%生理盐水加至100ml。选择负荷剂量加维持剂量即微泵连续给药方式行静脉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ml/h,单次PCA剂量为1ml,锁定时间60min)。结果N组与F组相比,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病人均无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布托啡诺用于老年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曲马多、哌替啶、布托啡诺复合哌替啶在老年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20名行腹部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进行术后镇痛:布托啡诺组(B组)、曲马多组(T组)、哌替啶组(M组)和布托啡诺复合哌替啶组(B+M组)。所有患者在术毕前10~30 min静脉注入负荷量,分别注入布托啡诺1 mg、曲马多50 mg、哌替啶50 mg、布托啡诺0.5 mg+哌替啶25 mg,按双盲原则进行观察,镇痛程度使用视觉疼痛评分。结果各组患者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后各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6 h和12 h 2个时间点B组、B+M组和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较轻的不良反应的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舒联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9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B组)、舒芬太尼(S组)和布托啡诺+舒芬太尼组(BS组)各30例。B组布托啡诺10mg/100ml,S组舒芬太尼100mg/100ml,BS组(布托啡诺5mg+舒芬太尼50μg)/100ml;持续量2ml/h,单次给药量为1ml,间歇时间10min。观察比较3组PCIA开始后4h、8h、12h、24h、48h患者的生命体征、VAS评分、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术中及术后各时间节点HR、BP、SaO2、ECG和PETCO2差异不显著(P〉0.05);在4h、8h、12h、24h时间节点上,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1);12h内,B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S组和BS组;B组在0~4h、4~8h、8~12h和12~24h时间段PCA总需求次数显著多于S组和BS组(P〈0.01);B组头晕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和BS组(P〈0.05);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BS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曲马多和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合理配伍及运用,探讨它们在术后产生最佳镇痛效果。方法:150例腰硬联合下择期剖宫产手术,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例,Q组(曲马多800 mg),B组(布托啡诺8 mg),L组(混合组曲马多400 mg+布托啡诺4 mg)进行术后静脉镇痛。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效果,同时观察并发症。结果:三组镇痛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的镇静效果优于Q组和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Q组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和布托啡诺联合应用在剖宫产手术后静脉镇痛中,效果最佳,不良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吗啡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安全性比较.方法 60例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M组.分别于术后2h(T1)、6h(T2)、12 h(T3)、24 h(T4)、48 h(T5)监测并记录患者潮气量(VT)、肺活量(VC)、呼吸频率(RR);抽取动脉血监测PH、PaCO2、PaO2、SaO2等指标.结果 M组在T2、T3时RR、VC、PaO2明显低于B组,且与同组T0时相比也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CO2在T2、T3时明显高于B组,且与同组T0时相比也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布托啡诺应用于高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时,对呼吸系统抑制较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名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患者给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布托啡诺组(B组)患者给布托啡诺和罗哌卡因。术毕给予混合液5ml作为预充量,出手术室后4,8,12,24,48h观察患者。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记录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副反应如瘙痒症、恶心、呕吐和嗜睡。结果F组有5名患者、B组无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且F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较B组为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好,瘙痒症和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布托啡诺治疗全麻术后恢复期寒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治疗全麻术后恢复期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恢复期出现寒战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20例。对照组缓慢静脉注射多沙普仑50 mg,观察1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观察2组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比较3组给药前后寒战、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1)除对照组给药后15 min外,3组给药后各时间节点寒战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5);观察2组给药后各时间节点寒战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给药后各时间节点寒战评分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除对照组给药后5 min外,3组给药后各时间节点镇静评分分值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观察1、2组给药后各时间节点镇静评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1、2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布托啡诺治疗全麻术后恢复期寒战效果优于多沙普仑,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布托啡诺(butorphanol)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激动κ受体,部分拮抗μ受体,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能产生较理想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没有精神和生理的不良反应[1].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其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应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成年女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注射用芬太尼0.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组(F组):氟比洛芬酯100mg,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组(FB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1mg稀释至10ml,拔管后即刻静脉缓慢推注。观察静脉给药后0、2、4、8、12、24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F组在术后4h镇痛评分低;FB组在术后2、4及8h镇痛评分低,2及4h镇静评分高(P〈0.05)。与F组比较,FB组在术后2及4h镇痛评分低,在2h镇静评分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安全有效,能够更好的满足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镇痛,且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丁丙诺啡含片用于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四肢、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术后分别给予盐酸丁丙诺啡含片0.4 mg舌下含化或哌替啶片100 mg口服,给药后6 h内,记录各观察点疼痛程度差值、疼痛缓解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盐酸丁丙诺啡含片0.4 mg与哌替啶100 mg有相同的镇痛效果,中等度以上疼痛缓解率达90%以上,镇痛时间平均为7.5 h。结论盐酸丁丙诺啡含片有较好镇痛效果,可作为术后镇痛的选择。对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的影响,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对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PCA)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方法150例肝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术后行曲马朵静脉镇痛(PCIA)。Ⅰ组不用托烷司琼;Ⅱ组术毕静注5mg托烷司琼;Ⅲ组术毕静注2.5mg托烷司琼,PCA泵内加托烷司琼2.5mg;Ⅳ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5mg;Ⅴ组术毕PCA泵内加托烷司琼10mg。观察术后2、24、48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Ⅴ组和Ⅰ组比较,2、24h和48h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Ⅴ组和Ⅱ组比较,术后48h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托烷司琼都能显著地减轻肝脏手术后曲马朵静脉镇痛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加入PCA泵内持续泵入,48h时的止吐效果要好于术后单纯静脉推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150例行腹部及四肢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1 ml/h)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芬太尼0.3μg/(kg.h),FK1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40μg/(kg.h),FK2组芬太尼0.2μg/(kg.h)+氯胺酮70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12、24、36、48、60 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F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F组和F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5),而F组和FK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F组恶心、呕吐(16.0%)的发生率较高,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三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芬太尼[0.2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温针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辅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3月至2022 年 3 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8 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针灸组 (49 例) 和常规组 (49 例), 针灸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镇痛泵联合温针灸镇痛, 常规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镇痛泵镇痛,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血清前列腺素 E2 ( PGE2 ) 及 β-内啡肽(β-EP) 水平、髋关节功能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6、12、48 h, 针灸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t = 4.226、2.511、2.959, P<0.001、P= 0.014、P= 0.004); 术后 3 d, 针灸组患者血清PGE2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 (t = 8.305, P<0.001)、血清 β-EP 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 (t = 8.808, P<0.001)。术后1、3、6 d, 针灸组患者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常规组 ( t = 3.240、2.363、3.031, P = 0.002、0.020、0.003)。术后 1 周、1 个月及 2 个月, 针灸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 t = 3.930、3.900、3.604, P均<0.001)。针灸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12%, 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0.41% ( χ2 = 4.346,P= 0.037)。结论 在常规镇痛泵镇痛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辅助镇痛可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 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氟比洛芬酯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超前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2 年 4 月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 140 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超前镇痛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 (70 例) 和氟比洛芬酯组 (70 例),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采用 1.5 μg / kg 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采用 1.0 mg / kg 氟比洛芬酯进行超前镇痛,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疼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T1?6时,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 均明显低于氟比洛芬酯组 (HR: t = 8.034、6.937、2.673、3.003?8.398、9.002, P<0.001、P<0.001、P= 0.008、P= 0.003、P<0.001、P<0.001; MAP: t = 8.593、8.187、8.178、12.376、9.141、11.299, P 均<0.001)。 除术后 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与氟比洛芬酯组无明显差异 (t = 0.271, P= 0.787) 外, 术后 4、8、16、3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氟比洛芬酯组 (t = 4.894、4.950、6.081、4.932, P 均<0.001)。 术后 2、4、8、16、32 h,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 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氟比洛芬酯组 (t = 3.636、5.966、4.104、6.246、6.999, P 均<0.001)。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29%, 与氟比洛芬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7.14%无明显差异 ( χ2 = 0.133, P = 0.716)。结论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 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镇痛、镇静效果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丁丙诺啡对乳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成年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术后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1μg/(kg.h);B组60例术后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μg/(kg.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术后6、12、24和48 h的疼痛程度,于各时点行镇静评分及Prince-Henry评分,监测呼吸频率(RR),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镇痛效果满意,VAS评分、镇静评分、Prince-Henry评分、RR及恶心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输注丁丙诺啡0.3μg/(kg.h)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