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EMG)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下肢偏瘫肌肉康复的效果,为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措施提供电生理依据,为调整和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6例脑梗死偏瘫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护理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中位频率(MF)值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值,经过综合康复护理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值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护理干预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病人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sEMG可作为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表面肌电(sEMG)图是采用皮肤(表面)电极放置在目标肌肉表面,通过对单块或一组、多组肌肉集合性肌电活动的同时记录,采集肌肉活动/动作(等张、等长、等速)时的肌电信号对神经肌肉功能作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推测神经肌肉的病变特性,主要适用于康复医学功能及疗效的评价与治疗和体育运动中疲劳相关的肌肉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佳然  朱玉连 《中国康复》2016,31(3):197-200
<正>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采用表面(即皮肤)电极放置在特定肌肉表面,通过记录或采集单个或一组肌肉的肌肉活动或动作时的肌电信号,从而来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状态。对于正常人或脑卒中患者的特定肌肉功能评定、康复评定[1-3]、体育科学中的疲劳判定[4-5],对于特定肌肉检测运动  相似文献   

4.
李瑞 《家庭护士》2009,7(17):1537-1537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正确护理可增加病人的意识水平及定向能力,预防并发症,为以后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我科收治13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早期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脑卒中偏瘫病人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定期复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干预后分别对两组病人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和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又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DEMG),是从皮肤表面通过电极引导、放大、显示和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其最大的特点是非损伤性、多靶点检测以及信号特征变化与内在生理、病理改变的一致性。采用sEMG技术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神经功能状态、指导康复治疗以及康复疗效评估等,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进程中其偏瘫侧肱二头肌、拇短屈肌及第一骨间背侧肌做最大等长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选取2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组)及10例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将其纳入正常对照组)。记录所有受试者双侧上肢分别做肘屈、拇屈、食指外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背侧肌sEMG信号,并跟踪记录患者偏瘫侧上述肌肉sEMG在康复进程中的变化;采用简式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和徒手肌力评定(MMT)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改善情况,计算sEMG信号的均方根值(RMS)、中值频率(MDF)及与上肢FMA、MMT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正常对照组所检肌群RMS及MDF值左、右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均显著小于健侧及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健侧RMS、MDF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实验组偏瘫侧所检肌肉RMS、MDF值随康复日程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末次检测值明显大于首次检测值(P<0.05)。实验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MT评分与上肢所检肌肉RMS值、MDF值均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 脑卒中偏瘫侧上肢sEMG既可反映上肢康复进程,又能反映肌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作为一种定量康复评估指标,从而为制订个体化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早期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性损伤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并做心理护理。建立运动意念,使遭到破坏的反射弧在适当条件和刺激下重新建立,使康复计划顺利实施,维持病人身心健康。对照组50例按常规护理。结果两组偏瘫患者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能减少患者的误用和废用综合症,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9.
代启燕 《全科护理》2011,(5):419-4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赵凤春  冀秀芳 《护理研究》2002,16(4):194-196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将180例初发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前后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BI)评定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显示:两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所下降,但康复护理组FMA和BI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病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岩  樊少磊  张振香 《护理研究》2011,25(24):2202-2204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偏瘫是脑卒中病人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为脑卒中偏瘫病人设计一个适应病人需要,有效的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采用连续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以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知识和满意度,从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在早期应用不同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住的103例首发脑卒中病人分成3组:实验A组35例,给予康复体位联合肠内营养干预;实验B组35例,给予康复体位护理,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3组病人在入院第1天及第28天进行简式Fugl-Meyer量化评分(FMA),实验A组、对照组病人在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含量,测量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肌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结果]入院后第28天Fugl-Meyer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后第28天实验A组TSF、AMC、PAB和AL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实施康复体位联合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陆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进而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取"陆氏"穴位按摩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肌力恢复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陆氏"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能力,对确保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评定2组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躯体功能、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时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功能改善指数(FI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并能促进患者躯体功能、言语、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方法 ] 68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有并发症和后遗症 4例 ,对照组 16例 ,经 χ2 处理 ,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舒适护理是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排便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护理常规并做好入院护理评估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10d后排便间隔时间、使用缓泻剂/灌肠剂以及大便性状、排便时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0d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d的病人30例(42.2%),使用缓泻剂/灌肠剂的病人5例(7.7%);对照组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d的病人51例(78.5%),使用缓泻剂/灌肠剂的病人14例(2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现大便硬结、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等症状及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排便异常及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吞咽困难是急性期脑卒中病人较为常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可导致误吸性肺炎而影响到病人康复.为此总结了108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护理体会.针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重视吞咽功能评估,加强安全进食指导及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病人吞咽能力康复,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给予三级康复护理.入组时及6个月末比较两组ADL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入组时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末康复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ADL.  相似文献   

19.
朱翠平 《护理研究》2015,(3):265-268
偏瘫是脑卒中病人最常见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农村地区的脑卒中病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缺乏基本的康复知识,未能得到系统的康复治疗。因此,进行农村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锻炼,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