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10年2月,158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入及椎间隙Cage植入钢板内固定术,1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3个月.[结果]采用JOA评分评定临床效果,JOA评分13~16分,平均13.6分,其中优135例,良23例.植骨在3~6个月内融合,无骨不连及假关节形成.全组病例无1例神经症状加重、高热、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甲基强的松龙在压迫较重的颈椎病前路手术中能够很好地保护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结合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加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6例患者全部采用单个或相邻两个椎体次全切加单纯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加长钛板固定术.[结果]16例6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JOA评分优10例,良4例,好转2例,由术前平均9.5分上升至15.5分.[结论]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摘除分段减压结合钛网植骨及椎间植骨融合长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可靠,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后,应用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多枚颈椎钛金属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枚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等不同重建方式,在恢复颈椎稳定性,维持颈椎病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1年-2006年8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取椎体次全切+自体髂骨植骨+Windows钢板内固定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Windows钢板内固定术、多个单间隙减压+颈椎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个单间隙减压聚醚醚酮(PEEK)界面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年,82例患者颈椎生理前凸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与减压的彻底性及脊髓受压变性密切相关,手术应达到充分减压,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应用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钛网植骨加前路钢板内固定、多枚颈椎钛金属Vigor椎间融合器及多枚聚醚醚酮(PEEK)融合器等不同重建方式,能使颈椎即刻稳定,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有利于维持颈椎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其中相邻两节段者46例,相邻三节段者32例。行单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46例;两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髂骨或钛网植骨钛板固定32例。结果随访6~48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改善率为73%,优良率为85%,有效率为95%。结论椎体次全切与后纵韧带切除,同时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中减压安全有效,减压彻底,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7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历时平均110分钟,术后颈托保护,常规脱水、消炎、对症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不全瘫均有恢复,颈椎序列良好,无主要并发症,随访8-42月,椎间高度得以保持,椎体间骨性融合,Frankle分级E级15例D级2例.结论 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全瘫可以恢复颈椎序列,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达到骨性融合,让受损脊髓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8年7月,作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69例.观察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使用JO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高度.[结果]69例均得到随访,除2例术后出现短暂神经根症状加重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和24个月随访JOA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提高,X线片显示全部病例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明显恢复,在术后24个月时均获得植骨融合,且椎间高度均有较好的恢复和维持.未发生伤口感染、钛板断裂、螺钉松动以及钛网下沉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钛网植骨在重建颈椎稳定、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提高植骨融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为颈前路植骨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减压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勇  邱勇  刘汝专  刘尚礼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9-272,29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骼骨植骨支撑融合、颈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植入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贾连顺的评定法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中,自体骼骨植骨融合优良率87.5%,供区并发症12.1%,椎间盘退变椎问高度丢失7.6%;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优良率96.1%,无供区并发症和椎问盘退变椎间高度丢失。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费用少,但存在供区并发症、椎问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融合稳定、牢固,椎间高度丢失少,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理和与手术颈椎减压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4a来收治的10例伴有上肢局部水肿的颈椎病人,其中脊髓型颈椎病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后纵韧带骨化型1例,7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间盘摘除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观察患者水肿消退情况。[结果]10例病人上肢局部水肿不同程度消退,前路手术者较后路手术者消退快。[结论]颈椎病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与颈交感神经受激惹有关,通过前路或后路颈椎管减压,去除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骨赘等交感神经受激惹因素,水肿可逐步消退。  相似文献   

9.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带锁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42例脊髓型颈椎病,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14.5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食管肿胀的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11-2018-07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51例脊髓型颈椎病,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8个月、术后12个月食管肿胀面积.结果 1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同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院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49.4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颈椎病10例.1个椎间隙受压8例,2个椎间隙受压18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应用可吸收全螺纹螺钉自植骨块纵轴中线与冠状面呈45°角方向将植骨块固定于上、下椎体.术后常规颈托同定4~6周.每月门诊随访拍片,观察植骨块位置及植骨愈合情况.了解植骨块融合时间;应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可吸收螺钉固定顺利.术后1周,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愈合.全部病例获4~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植骨块与周围融合时间3.2~4.6个月,平均3.3±0.6个月,症状改善总体优良率84.2%,未观察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单或双节段颈椎病,避免金属内同定物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998~2003年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Orion钛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39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按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12.6分,术后评分为14.9分.优良率为9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连续椎体次全切术及长节段椎体次全切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连续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1例为实验组,采用非连续性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选择连续3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23例为对照组,采用长节段连续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良率、颈椎生理曲度(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1例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有2例出现钛网轻度移位,给予延长外固定时间,8个月后融合。实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随访时已恢复正常。结论前路非连续椎体次全切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优于长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术,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66)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7~75 岁,平均50.5 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3年.结果 本组40 例患者于术后6~8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植骨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无植骨块松动移位、断板、断钉和滑脱现象发生.40 例患者中,优17 例(42.5%),良18 例(45%),可3 例(7.5%),差2 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外伤性颈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0例无脊髓损伤型外伤性颈椎滑脱,采取复合BMP2同种异体骨移植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症状获得改善,加例完全恢复.植骨在3个月内牢固融合,术后6个月47例重返工作,3例残留手指麻木.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问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颈前路减压两种术式(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和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的优缺点,以确定哪种术式更适用于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行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70例,其中行颈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CDF)者38例,椎体次全切植骨内固定术(ACCF)者32例.结果 ACDF组和ACCF组平均随访(15±5.2)、(13±6.2)个月,平均节段失血量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80±18.5 ml和193±67.2 ml,P =0.001);平均节段手术时间ACDF组少于ACCF组(分别61.7±16.9 min和83.4±28.2 min,P =0.026);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5.8%和12.5%)和随访期间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5.3%和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2或3节段颈椎病,如椎体中部后方无致压物,建议选择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分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进行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椎间丢失高度,并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植骨融合率和术后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椎间丢失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D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6.43%与对照组的82.14%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改善率86.94±3.52%高于对照组的83.77±4.16%(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ND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多椎间隙狭窄、后缘增生明显等经椎间隙前路减压困难者15例颈椎疾患采用“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植骨完全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神经症状恢复满意.结论 “工”字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优于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基层医院应大力推广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19.
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式,但对多节段(2个以上节段)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一定争议[1].2003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1例(武警上海总队医院18例,上海长征医院13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cage植骨内固定治疗,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3年6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19例,均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为10·15分±1·24分,术后平均为15·93分±1·27分,改善率为83·7%。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