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提取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和液相培养2种生长状态下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2种生长状态下细菌的Ⅰ类整合酶表达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对携带Ⅰ类整合子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液相培养状态下均有intI 1基因mRNA表达。但生物被膜生长状态下的intI 1mRNA表达量高于液相培养状态下表达量约4倍。在收集的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6株携带intI 1基因,而且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株的部分耐药率高于整合子基因阴性的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intI 1mRNA的表达上调,Ⅰ类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状态下可进行更活跃的基因捕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I和ISCR1的结构,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 分离临床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0株整合酶阳性,50株整合子I阳性,37株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ERIC-PCR分为22个类型.结论 整合子I和ISCR1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以及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整合酶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情况,同时对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及测序以其了解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CPZ/SB耐药率为1.2%,对替加环素(15.4%)、左旋氧氟沙星(34.4%)、亚胺培南(54.3%)、比阿培南(49.4%)、阿米卡星(59%),对其他抗生素均在71%以上.104株中有73株菌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70.2%),未有Ⅱ、Ⅲ类整合子扩增阳性菌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阴性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表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 3种耐药基因.结论 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以及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性分析.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2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整合酶基因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情况,同时对整合子可变区进行扩增及测序以其了解整合子耐药基因盒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酎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CPZ/SB酎药率为7.2%,对替加环素(15.4%)、左旋氧氟沙星(34.4%)、亚胺培南(54.3%)、比阿培南(49.4%)、阿米卡星(59%).对其他抗生素均在71%以上.104株中有73株菌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为70.2%).未有Ⅱ、Ⅲ类整合子扩增阳性菌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的耐药性均高于阴性株.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表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 3种耐药基因.结论 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Ⅰ类整合子,且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中I类整合子的分布与基因盒结构,并探讨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 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并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77株菌株中有49株含Ⅰ类整合子,阳性率63.64%,其中有45株(91.84%)整合酶阳性株扩增出可变区,共检测出4种耐药基因盒组合形式:aacA4(0.8 kb)?dfrXII-orfF-aadA2(1.8 kb)? aacA4-catB8-aadA1(2.3 kb)?aacC1-orfX-orfX-orfX’-aadA1a(3.0 kb)?整合子阳性菌株与整合子阴性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存在差异?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54株,用K-B法进行耐药性表型检测,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核酸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I类整合子的携带率及其基因盒类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单酰胺类和三、四代头孢菌素表现为高度耐药(〉90%),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次之(〉85%),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约为55%);有40株鲍曼不动杆菌用PCR方法扩增出I类整合子基因,扩增阳性率为74.1%,产物长度多为2 200 bp;测序结果表明在I类整合子中多携带有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或氨基糖苷腺苷转移酶基因,部分菌株检测出插入序列及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多携带有I类整合子,耐药机制已出现新的进化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序分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整合酶I阳性,其中47株整合子I扩增阳性,RFLP分为2型,测序结果为aacA4-catB8-aadA1和drf17-aadA5。3株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扩增均阳性,可变区经RFLP分为1型,测序结果为orf513-qnrA1-ampR-qacEdeltal,ISCR1阳性菌整合子I均阳性,经ERIC-PCR检测将5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7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盒较常见,ERIC-PCR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了解整合子类型以及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盒特征。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由MicroScan Walk Away 40仪器完成,整合子分类检测及开放阅读框扩增由PCR法完成。开放阅读框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进行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在Genebank上作比对。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1株呈多重耐药,阳性率17.7%,1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较敏感。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均检出整合子;进一步分类鉴定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开放阅读框可变区扩增产物为(0.3~2.5)KB不等条带,测序结果证实11株Ⅰ类整合子含有6个不同耐药基因盒:blam-1,orfX,aacA4,catB3,dfrA1,aadA1。其中7株均出现catB3,aacA4和dfrA1组合。结论: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整合子率较高,且均为Ⅰ类整合子;其整合子基因盒含有多种耐药基因编码,其中aacA4,catB3和dfrA1耐药基因组合在本地区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9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和外排泵基因(adeB),并对扩增出的基因测序比对.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出10株携带OXA-23基因,4株携带TEM基因,38株携带PER-1基因,56株携带外排泵基因(adeB);45株携带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结论: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和高耐药的两个重要原因,某医院流行产OXA-23型酶的菌株,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ISCR1可变区.Ⅰ类整合基因盒和ISCR1可变区的PCR产物分别用HinfⅠ、RasⅠ进行酶切,相同类型酶切图谱的PCR产物随机挑取一例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用Blast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 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79例Ⅰ类整合酶,67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6种类型;59例ISCR1阳性,其中9例ISCR1可变区阳性.在89株多重耐药铜绿中,检出41例Ⅰ类整合酶,36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10种类型;9例ISCR1阳性,其中4例ISCR1可变区阳性.有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结论 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