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唇腭裂术后鼻翼畸形及外伤性鼻翼畸形临床上较为多见,其修复方法多采用“v-y”推进、“Z”型转瓣,“x”成形及复合组织移植,而用骨移植修复者报道较少。Laurence(1981)报道用自体“C”形肋软骨移植获满意效果,但同时又给患者带来  相似文献   

2.
患者,文××,女,24岁。因左鼻翼外伤后缺损6月余。于1986年10月29日住院,检查:左鼻翼至鼻尖外侧有0.7×0 6cm缺损区(图1),鼻尖至鼻背部见5cm长条索状疤痕,左鼻孔大于右鼻孔0.3cm,鼻小柱居中,于1986.11.3在局麻下切除左鼻翼缺损缘疤痕组织,游离出鼻翼软骨1mm。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2例口腔梭形细胞鳞癌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讨论。该肿瘤系鳞状细胞癌的变异型,由明确的鳞癌区和具有上皮分化特征的梭形细胞2部分组成,多发于60~70岁男性,好发于下唇、舌和牙龈,临床表现浸润性强,易经淋巴道转移。治疗方法以局部扩大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为主,浸润深度、局部复发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患者预后一般较差。  相似文献   

4.
骨移植术修复单侧唇腭裂鼻翼基底塌陷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近几年来采用自体髂骨髓质骨移植术修复唇腭裂鼻翼基底塌陷畸形 ,取得明显疗效。本文通过对 1 2例牙槽嵴裂植骨术后的临床、X线片的分析 ,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 :共 1 2例单侧牙槽嵴裂患者 ,男 8例 ,女 4例。其中 9~ 1 2岁 7例 ,1 4岁以上 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口曲面断层 ,上颌前部咬合片检查 ,以便了解鼻底裂隙垂直和水平方向缺骨情况 ,并测量鼻翼基底塌陷程度。术后 1周、3个月、6个月、1年重新摄片和测量 ,观察骨愈合、吸收和鼻底复原情况。2 .手术操作要点 :①切口设计 :沿裂隙作切口 ,向健侧延至侧切牙 ,向患…  相似文献   

5.
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软组织,口腔颌面部少见。颌面部多见于下唇、舌及牙龈,发生于上颌窦者极少。本文报告1例上颌窦梭形细胞癌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一种改良梭形切口,用于切除颌面部皮肤良性肿瘤。方法 经尸体实验。方法 经尸体实验、计算,证实此改良切口具有多方面优点后,用于切除24例颌面部皮肤良性肿瘤。结果 按肿瘤半径为0.5cm、1.0cm、1.5cm计算,改良梭形切口节省切除皮肤面积分别为17.22%、15.42%、16.98%;缝合切口时无张力(或张力小),切口对合线平整,隐于皱纹线中,无“猫耳”。经1-7a随访,切口瘢痕愈合良好。结论 此改良切口优于传统松形切口,可推广应用于切除颌面部皮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行研制的部分肋软骨切取器,切取肋软骨外侧部分肋软骨,移植整复10例唇裂术后鼻翼畸形,经6~30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唇裂术后鼻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供区未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翼缺损利用耳廓组织瓣修复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切取同侧或对侧耳廓全层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分层缝合于鼻翼缺损区,鼻孔内外稳妥固定,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畸形25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对于鼻翼缺损在1.5㎝左右的患者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并加以牢固的固定,可以较好地恢复鼻翼形态,供区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9.
翼腭窝是位于上颌窦后壁和蝶骨翼突前表面之间的一小块区域,很少有肿瘤原发于翼腭窝.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发生于翼腭窝的纤维黏液样梭形细胞瘤,并探讨其手术方案、治疗及预后.患者为58岁女性,CT显示右侧翼腭窝区呈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CT显示翼腭窝区强化,边界不清,相邻的上颌窦壁强化,且与强化区相邻的上颌骨和右侧肌肉受压迫.组织...  相似文献   

10.
梭形细胞脂肪瘤为脂肪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大约占其1·5%,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肩部和颈后皮下区,口腔部较罕见。自1975年该瘤被首次报道以来,国外仅有15例口腔梭形细胞脂肪瘤的报道,其中发生于口腔颊部4例(其他为口底部2例、舌部6例、上腭部1例、牙龈部1例、齿槽部1例)。现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口腔梭形细胞脂肪瘤报道如下。患者,男,70岁。于2005年11月2日就诊。主诉:发现口腔右颊部肿块两年余。入院查体见口腔右颊部有一4cm×3cm大小肿物,表面光滑,质地中等,可活动,触之无痛。行口腔肿块摘除术,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梭形细胞瘤(spindle cell tumors)较为罕见,术后易复发.本文报告1例发生在耳前区并多次复发的梭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鼻翼全层缺损的修复,对患者的面形有重要影响。鼻翼基底,鼻翼和鼻翼边缘的重建,由于形态复杂,皮肤颜色和质地特殊以及邻近可利用的组织有限而有一定难度。鼻翼缘(alarrim)缺损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新鲜皮肤缺损,粘膜保持完整,新鲜全层缺损(皮肤、软骨和粘膜均丧失)和挛缩性全层缺损。对于鼻翼全层缺损,  相似文献   

13.
腭裂术后创口裂开是一较棘手的并发症,笔者在腭裂修复术中设计裂隙边缘不等距切口,经9例修复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行腭裂修复术剖开裂隙边缘时,一侧切口作在裂隙边缘鼻侧约3~5mm处,另一侧切口作在腭侧5~7mm处(图1)。由于两侧切口不等距,拉拢缝合后,鼻腭侧缝合口相距0.5~1cm左右(图2),使鼻腭侧两个缝合创面不直接接触,互相覆盖,互相保护。如一面缝  相似文献   

14.
桩核修复方法对梭形根管牙断裂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3种不同桩核修复方法对梭形根管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30颗近期拔除的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后预备成梭形,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Ⅰ组行玻璃纤维桩、Luxacore树脂核和铸造全冠修复;Ⅱ组根管扩大预备后行铸造镍铬桩核和铸造全冠修复;Ⅲ组玻璃离子水门汀重塑根管后行铸造镍铬桩核和铸造全冠修复。Zwick z01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断裂强度。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试件牙的断裂强度差异有显著性,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梭形根管牙的断裂强度与其修复设计有关,采用玻璃纤维桩及树脂核修复有较高的断裂强度,且断裂方式利于再修复。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以“右侧鼻翼肿物进行性生长6年余”就诊。缘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翼根部肿物,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瘘管在上前牙多发生于唇侧牙龈,我科最近遇到一例发生于鼻翼旁皮肤的牙源性瘘管,报告如下。患者张××,男,31岁。因鼻翼左侧旁瘘管症反复流脓三年收入院。患者否认右面部肿胀及牙痛史。临床检  相似文献   

17.
梭形细胞脂及瘤为脂肪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大约占其1.5%,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的肩部和颈后皮下区,口腔部较罕见。  相似文献   

18.
应用鼻翼基部内侧组织瓣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利用鼻翼基部内侧组织瓣修复单侧完全性宽唇裂的方法。方法 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裂78例,手术时确保健患侧唇边长相等,利用患侧鼻翼基部内侧组织瓣增加患侧唇高,使健患侧的唇高对称。其余操作同“Millard”术式。结果 66例术后健、患侧上唇对称,唇高及唇边长两侧相等,瘢痕不明显。唇珠形态好。术后1.5年复诊,84.6%效果比较理想;10例术后效果一般;2例需Ⅱ期修复。结论 对于较宽的单侧完全性唇裂,利用翼基部内侧组织瓣代偿组织缺损。是又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科于1984年在外科协助下进行了1例带蒂大网膜治疗颜面萎缩畸形,效果满意。病例报告:患者郁××,女,21岁,农民,病志号34875。因右侧颜面萎缩17年,而于1984年1月入院,患者3岁时患麻疹,此后即发现右面部逐渐消瘦,5岁时右侧面部消瘦明显,以后继续发展,到10岁时右面部畸形更严重,近2年趋于稳定。入院时检查:面部明显不对称。右侧颜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骨骼均有不同程度萎缩,呈消瘦面容,表情呆板,咬(牙合)错乱,下颌牙向右偏移0.3cm,(?)向腭侧移位,右侧呈反咬(牙合)。健侧丰满,右侧口角下垂约0.3cm,右面下部1/3略显雍肿,无肌张力,肌肉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